Tag:智能眼镜

  • 从无屏到AR:全球智能眼镜创业图谱2025

    2025-09-12 10:28:44

    我们早已熟悉Meta的Ray-Ban系列、谷歌的野心计划,以及传闻中苹果正在打磨的智能眼镜原型。这些科技巨头手握最新芯片、AI模型与庞大的设备生态,天然具备定义市场的资本。但智能眼镜的版图,远不止巨头间的角力。在Meta的聚光灯之外,一批中小型公司正悄然推进自己的产品路线。它们或许没有顶级供应链资源,却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精准的场景切入,在消费级智能眼镜的"第二战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从无屏摄像眼镜,到抬头显示(HUD)设备,再到真正的增强现实(AR)产品,这场硬件竞赛正在多线并行。而中国初创企业,正在其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无屏眼镜:从Snap到EchoFrames的早期探索严格来说,Meta的Ray-BanMeta并非第一款带摄像头的智能眼镜。早在2014年,Facebook就曾推出过市场反响平平的Ray-BanStories;再往前追溯,2012年一家名为Pivothead的初创公司就发布了内置1080p摄像头的智能眼镜,镜头位于镜框中央。枢轴头(2012)真正让"看起来像普通眼镜"的产品走进大众视野的,是2013年由VergenceLabs推出的EpiphanyEyewear。这款产品外形接近日常墨镜,却能实时录制第一视角视频。一年后,Snapchat母公司Snap收购了VergenceLabs,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三款Spectacles系列摄像眼镜(2016–2019年),全部为无屏设计。EpiphanyEyewear(2013年)SnapSpectacles(2017年)Pivothead、Epiphany和Spectacles的共性在于:它们都只具备摄像功能,缺乏扬声器和本地计算能力,本质上是"会拍照的眼镜",而非交互式设备。直到2019年(限量内测)和2020年(正式发售),亚马逊推出EchoFrames,才首次将音频交互带入日常眼镜形态。EchoFrames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支持播放音乐、有声书、播客,并可与Alexa语音助手深度联动。但它没有摄像头--这既是隐私考量,也暴露了功能取舍的难题。Meta的整合突破:从Stories到AI语音助手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联合推出的Ray-BanStories,首次将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三者整合进一副外观接近普通墨镜的设备中,实现了真正的"可穿戴交互"。而更大的飞跃发生在2023年Ray-BanMeta发布后不久:一次固件更新带来了语音驱动的多模态AI功能。用户只需说一句"HeyMeta,帮我识别这是什么植物",眼镜即可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调用AI模型实时分析并语音反馈。亚马逊EchoFrames(2021年)雷朋Stories(2021年)这一功能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无屏智能眼镜的核心卖点。它标志着智能眼镜从"记录工具"向"认知辅助设备"的跃迁。目前,全球已有数十家中国初创企业推出Ray-BanMeta的"平替"产品,价格更低、功能相似,形成了庞大的"类Meta眼镜"生态。而在更前沿的HUD与AR领域,竞争格局同样激烈。以下是一些与Ray-BanMeta和OakleyMetaHSTN竞争的主要无显示智能眼镜:SolosAirGoV2AI模型:ChatGPT/Claude/Gemini/DeepSeek价格:300美元发布时间:2025年第四季度可用性:全球小米AI眼镜人工智能模型:小爱同学价格:约300美元发行日期:2025年7月供应情况:仅限中国(目前)HTCViveEagle人工智能模型:Gemini/ChatGPT价格:约550美元发行日期:2025年9月供应情况:仅限中国台湾MentraLive在无显示智能眼镜中,MentraLive独具特色,拥有开源操作系统和SDK,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自由轻松地为其开发应用程序。价格:300美元(预购价250美元)发行日期:2025年12月供应情况:仅限美国Waves相机眼镜Waves的主要营销"功能"是它缺少摄像头LED,因此人们不知道您何时在录制。价格:300-500美元发行日期:2026年可用性:全球JioFramesJio是印度最大的移动网络,据报道正在考虑在该国推出一款廉价的HorizonOS耳机。价格:待定发行:待定供应情况:仅限印度HUD眼镜:绿色文字的"现实叠加层"HUD(抬头显示)眼镜的核心,是在用户视野中叠加一层固定位置的信息层,如通知、导航、翻译或AI输出。这类信息通常通过波导技术投射,力求在不遮挡真实世界的情况下提供辅助。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的HUD眼镜,不包括XReal、Viture这类"虚拟显示器"眼镜。后者采用"鸟浴式"光学设计,镜片体积大、视野外扩明显,佩戴感更像头显,难以作为全天候日常眼镜使用。全彩双目显示Meta✅❌北焦 NorthFocals✅❌EvenG1❌✅BrilliantLabsHalo✅❌Rokid眼镜❌✅XRAIAR2❌✅INMOGO2❌✅Halliday眼镜❌❌亚马逊✅❌NorthFocals:被埋没的先驱早在2019年,加拿大公司North就推出了Focals--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外观接近普通眼镜的消费级HUD产品,售价600美元。Focals采用单目光彩显示,图像仅投射至右眼,但色彩完整,支持基础通知与语音交互。北焦(2019)Focals在极客圈中拥有近乎"邪典"般的追随者,其设计理念远超时代。2020年,Google收购North,Focals2.0项目被取消。但其技术基因延续至今,体现在Google与三星在I/O2025上展示的单目HUD参考设计中。EvenG1:首款真·日常HUD眼镜中国初创公司EvenRealities(总部深圳,德国设子公司)今年初推出了G1,被业内视为首款真正适合全天佩戴的HUD眼镜。两种EvenG1风格。G1采用双目单色(绿色)microLED显示,分辨率为640×200,视场角25度,亮度约1000尼特。虽然只能显示绿色文字,但双目成像提升了沉浸感与阅读舒适度。它没有摄像头或扬声器,专注文本类场景:如实时字幕翻译、演讲提词、导航指引等。重量仅40克,售价600美元起,提供圆形与矩形两种镜框设计,外观几乎与普通眼镜无异。BrilliantLabsHalo:AI驱动的"低代码"眼镜新加坡初创公司BrilliantLabs已推出第三代产品Halo。其前两代Monocle与Frame分别以附加镜片和外显式单色HUD试水市场,而Halo则进一步集成。Halo采用单目光彩显示,模块位于右镜片上方,支持屈光度调节。配备骨传导扬声器、双麦克风,并搭载一个"低功耗光学传感器"--专为视觉AI模型设计,而非用于录像。开箱即用的AI助手Noa可进行语音交互,同时提供SDK,允许开发者通过蓝牙设备调用其传感器与显示功能。更特别的是,Halo支持"vibemode":用户只需描述需求,即可生成简单应用,无需编码。Halo重40克,预售价300美元,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发货。RokidGlasses与Halliday:绿色HUD的中国力量Rokid长期布局AR显示领域,近期推出首款外观接近普通眼镜的HUD产品。RokidGlasses采用双目单色(绿色)显示,售价600美元,预计2025年9月起出货。另一款来自HallidayGlasses的产品今年初限量发售,采用单目单色(绿色)显示,售价500美元,定位极客与开发者群体。亚马逊的"双线战略":消费者与物流场景并行据《TheInformation》本周报道,亚马逊也在研发单目HUD眼镜,并规划了两条产品线:一款面向消费者,另一款专为快递员设计。报道称,快递员用版本将更厚重,配备单色显示,计划2026年中量产约10万台;消费者版本则追求轻薄设计,采用全彩显示,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上市。若消息属实,这将是亚马逊在EchoFrames之后,对智能眼镜场景的又一次重大拓展,尤其在B端物流效率提升方面潜力巨大。真·AR眼镜:中国先行,Snap押注未来在西方市场,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AR眼镜--即外观接近普通眼镜、能将虚拟物体稳定锚定在现实空间的产品。尽管Xreal、Viture等品牌提供6自由度(6DoF)追踪的虚拟显示器,但其"鸟浴式"光学结构导致设备笨重、视野受限,无法作为日常佩戴的眼镜使用。RayNeoX3Pro:窄视场的中国尝试在中国,TCL支持的初创公司RayNeo已推出TrueAR眼镜近一年。其X2型号虽技术上支持空间定位,但25度的极窄视场与糟糕的位置追踪体验,使其难以被视为成熟AR产品。其继任者X3Pro于今年5月在中国上市,售价约1300美元,重量约80克。视场角未改善,但据称位置追踪能力有所提升。SnapSpecs(2026):十年一剑的AR野心Snap在2025年6月宣布,将于2026年推出完全独立的消费级AR眼镜--Specs。这是其十年智能眼镜布局的集大成之作。此前,Snap在2016–2019年推出三款非AR摄像眼镜;2021年起发布两代AR眼镜开发套件Spectacles。第一代视场角仅26度,续航30分钟,重134克;第二代视场角提升至46度,续航45分钟,但重量增至226克,形态更接近头显。两代开发套件均支持手势追踪,运行Snap自研的轻量级操作系统SnapOS,应用生态基于LensStudio开发的"Lenses"。SnapCEOEvanSpiegel承诺,2026年的Specs产品将实现"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强的功能",同时兼容所有现有Lenses。若能兑现,这或将成为首款真正具备消费潜力的AR眼镜。

  • Meta Connect 2025前瞻:智能眼镜将成“元宇宙入口”的关键一役

    2025-09-05 13:25:53

    继Ray-BanMeta系列智能眼镜在全球热销后,Meta正加速将其可穿戴设备战略推向深水区。公司近日正式公布年度开发者大会MetaConnect2025的详细日程:活动将于当地时间9月17日至18日举行,智能眼镜将成为绝对主角。这场大会不仅是Meta展示技术野心的舞台,更可能是其推动"情境计算"(ContextualComputing)落地的关键节点--在AI与元宇宙长期愿景之下,眼镜,正被Meta视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扎克伯格领衔:AI+眼镜,构建"主动式"智能生态9月17日,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将发表主题演讲,重点阐述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融合路径,并深入介绍智能眼镜在其中的核心角色。外界普遍预期,演讲将聚焦于"情境人工智能"(ContextualAI)的技术进展--一种能够理解用户所处环境、行为意图,并主动提供相关信息的AI系统。想象这样的场景:当你准备出门时,眼镜提醒你"钥匙未带";走进超市,自动推荐购物清单中的缺货商品;在陌生城市步行时,实时标注街道信息并提示最佳路线。这些功能,正是Meta所描绘的"情境智能"未来图景。开发者日:计算的未来,始于一副眼镜次日(9月18日),大会将转向开发者群体,举行一场以"计算的未来"为主题的专题演讲与互动环节。届时,Meta将向开发者展示如何基于搭载情境AI的眼镜构建应用生态,包括语音交互、环境感知、空间计算与实时信息叠加等能力。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预览,更是Meta向全球开发者发出的"生态召集令"--它希望在硬件普及前,先建立起围绕智能眼镜的软件与服务生态。产品矩阵扩张:从Ray-Ban到Oakley,覆盖多元用户场景今年8月,Meta已联合运动潮流品牌Oakley推出新款智能眼镜OakleyMetaHSTN,标志着其产品线从时尚生活场景向运动户外领域延伸。该眼镜支持3K视频录制、集成摄像头与语音AI助手,续航长达8小时,延续了Ray-BanMeta系列"隐形科技"的设计理念。而据海外媒体报道,一款代号为"Hypernova"的新一代智能眼镜正在路上。该产品据传将由Meta与眼镜巨头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联合推出,预计于2025年底亮相。传闻称,Hypernova将配备平视显示器(HUD)与神经腕带(NeuralWristband),实现更高级的输入控制,售价可能超过1000美元。尽管这些信息尚未得到Meta官方证实,但结合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Bosworth)近期表态--"公司将发布有关可穿戴设备的重大公告"--外界普遍认为,Meta将在Connect大会上揭晓其智能眼镜战略的下一步关键布局。

  • Meta AI全面接入日历系统:Ray-Ban与Oakley智能眼镜正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2025-08-30 09:04:49

    Meta正在悄然重塑其智能眼镜的定位。最新消息显示,搭载MetaAI的Ray-Ban和Oakley智能眼镜现已支持连接并操作用户的GoogleCalendar与OutlookCalendar,标志着这款"听得见的AI眼镜"正从"语音助手"向"个人生活中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用户即可完成日程查询、行程摘要生成乃至事件创建等操作,真正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无缝体验。语音操控日程:你的AI生活管家上线要启用该功能,用户需在MetaAI手机应用的"AppConnections"(应用连接)中绑定日历账户。目前该功能正在逐步推送,部分用户可能还需等待。一旦连接成功,MetaAI便能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执行以下三类核心操作:1.精准查询日程"嘿Meta,我明天的第一个会议是什么时间?""嘿Meta,我的医生预约是什么时候?""嘿Meta,今晚聚会的地址是什么?"2.全局行程概览"嘿Meta,我明天的日程是怎么安排的?""嘿Meta,我这个周末有什么安排?"3.语音创建事件"嘿Meta,明天上午10点加个咖啡休息时间。""嘿Meta,在我的Google日历上下午2点创建一个事件,出去散步40分钟。"此外,用户还可设置日历提醒,AI将在事件临近时主动语音播报,确保重要安排不再遗漏。这一集成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体现了Meta将智能眼镜打造为"全天候情境感知设备"的野心--无论你是在通勤路上、会议间隙,还是散步途中,都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与数字生活互动。隐私声明与数据使用边界Meta强调,不会使用用户链接的日历数据来训练其AI模型,这在当前AI隐私争议频发的背景下是一大明确承诺。但需注意:若用户在隐私设置中启用了"VoiceStorage"(语音存储),Meta外包的审查人员可能收听语音请求录音,目的是用于改进MetaAI的识别与响应能力。固件升级同步推进:捕捉更快、提醒更智能此次更新伴随最新的眼镜固件升级,带来多项实用性改进:提升媒体捕捉速度:Meta优化了拍照/录像的延迟,从触发到实际捕捉的时间缩短,减少错过瞬间的遗憾。Audible服务全球扩展:语音控制亚马逊有声书服务Audible的功能,现已覆盖所有英语国家,不再限于美国。位置感知提醒升级:新增"创建提醒时记录地理位置"功能。例如,当你在停车场说"提醒我车停在这里",AI将记住该位置,后续可通过语音查询找回。Connect2025倒计时:带显示屏的"Hypernova"即将登场?Meta透露,更多智能眼镜相关消息将在三周后的Connect2025大会上公布。外界普遍预期,Meta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Hypernova"将正式亮相,并可能与长期研发的sEMG肌电腕带一同发布。这一组合或将开启"无触摸交互"的新阶段:用户通过眼镜感知环境,腕带捕捉微手势,AI语音协调执行,真正实现"隐形计算"。从VR头显到智能眼镜:Meta的"通用计算平台"战略此次日历功能的落地,距离Meta在Quest头显的HorizonOS中上线原生日历应用尚不足一年。这一连串动作清晰地勾勒出Meta的战略路径:将VR头显与AR眼镜统一为"融合型个人计算平台",深度嵌入用户的数字生活流。当眼镜能读取你的日程、记住你的位置、播放你的有声书,并在关键时刻提醒你"会议即将开始"--它就不再只是"能录音的墨镜",而是你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无形接口。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等分布。而Meta,正试图让它分布得更广。

  • 24小时募资50万美金:中国Rokid凭一款“绿屏眼镜”杀入全球市场

    2025-08-27 21:13:36

    昨日,中国AR初创企业Rokid在Kickstarter平台发起新品众筹,正式将旗下智能眼镜RokidGlasses推向全球市场。这款此前已在中国上市、采用单色绿色光波导显示的智能眼镜,仅用24小时便突破50万美元,展现出市场对"超越音频体验"的智能眼镜的强烈渴求。相较于Meta与雷朋、Oakley合作推出的仅支持音频功能的智能眼镜,RokidGlasses显然走得更远--它搭载了真正的抬头显示(HUD)系统,让信息真正"浮现在眼前"。不是AR,胜似AR:绿色光波导的实用主义突围尽管官方宣传中称其为"AI与AR眼镜",并标榜"全球最轻全功能AI+AR眼镜"(重仅49克),但严格来说,RokidGlasses并未实现空间锚定的增强现实(AR)功能。它更准确的定位是:具备AR式显示能力的智能眼镜。其核心亮点在于双光波导模组,可投射单色绿色图像,亮度高达1500尼特,确保户外强光下依然清晰可见。用户可在视野中查看:实时导航指引提词器模式支持89种语言的实时文本与语音翻译(其中5种支持离线翻译,基于Rokid自研大模型)这一功能组合,精准切中了通勤、演讲、跨国交流等高频实用场景,避开了复杂AR交互的技术瓶颈,走出一条"轻AR"实用主义路线。配置拉满,价格破局:高性价比撬动市场基础档定价479美元(原价599美元,享20%早鸟优惠),RokidGlasses配备了不输高端竞品的硬件:主控芯片:高通SnapdragonAR1协处理器:NXPRT600显示方案:双Micro-LED光波导电池系统:内置210mAh电池,支持8–10小时混合使用,2小时常显模式;搭配3000mAh充电盒(部分档位附赠,或作为百万美元众筹目标达成的奖励)此外,眼镜支持磁吸式可更换镜框,方便用户加装处方镜片,519美元档位即包含此配件,极大提升了日常佩戴的实用性。全球格局生变:Rokid抢跑,科技巨头何在?值得注意的是,Rokid可能是目前首个面向消费者市场、大规模推广带显示屏智能眼镜的主流AR品牌。而其他科技巨头虽有布局,但尚未落地:谷歌:正与WarbyParker、GentleMonster等合作开发AndroidXR眼镜,但发布时间未定;Meta:传闻将推出带显示屏版本的智能眼镜,延续与EssilorLuxottica的合作;苹果:长期传闻在研智能眼镜,但是否带屏仍无明确信号。Rokid此次通过Kickstarter抢先进入欧美市场,出货时间定于2025年11月,为后续竞争者留下了窗口期。而接下来的9月尤为关键--MetaConnect(9月17日)与传闻中的三星Unpacked活动(9月29日)或将释放更多行业信号。

  • Meta要推“单眼眼镜”?800美元的Hypernova,一场反直觉的战略押注

    2025-08-23 10:43:23

    距离MetaConnect2025不到一个月,传闻中的Hypernova智能眼镜终于呼之欲出:售价约800美元,仅在右镜片集成单目显示(monoculardisplay)。消息一出,质疑声四起--"只有一只眼能看到信息?这不反人类吗?"但如果你了解过去十年的可穿戴设备演进,就会发现:这不是倒退,而是一次精准的"克制"。更关键的是--谷歌也这么干。从GoogleGlass到AndroidXR:十年坚持"单眼"2013年,GoogleGlass横空出世,它的显示模组只在右眼上方。尽管产品最终失败,但其"单目显示"的设计逻辑,却被谷歌延续至今。2025年I/O大会上,谷歌展示的AndroidXR参考设计眼镜,依然只有一个微型显示屏。这绝非技术落后,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正如MetaCTO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Bosworth)在AMA中所言:"单目眼镜更便宜、更轻、结构更简单--你不需要处理双眼视差、瞳距适配和立体对齐问题。"换言之:每增加一只眼睛的显示,成本不止翻倍,复杂度更是指数级上升。为什么"双眼"这么贵?从工程角度看,双目AR眼镜的挑战远超想象:项目单目眼镜双目眼镜显示模组1套2套(+同步)光学对齐无需双眼匹配需精确匹配瞳距(IPD)视差处理无需避免"双眼冲突"(binocularrivalry)电池与功耗低高(双倍显示+双摄像头)结构厚度可接近普通眼镜需加厚镜腿以容纳更多元件Meta内部的终极原型Orion,正是双目AR的极致代表--搭载碳化硅光波导、全息显示、眼动追踪,但代价是:售价预估1万美元,镜框厚重如"科技盔甲"。而Hypernova若砍掉一只眼睛的显示,不仅能将成本控制在800美元以内,还能让外形更接近"正常眼镜",提升日常佩戴意愿。"一只眼"的真实体验:真的会"脑裂"吗?最大争议在于"双眼竞争"(binocularrivalry)--一只眼看到虚拟信息,另一只眼看到真实世界,大脑如何协调?实际体验表明:人类视觉系统比想象中更"能忍"。虚拟信息通常以小区域悬浮文本或图标形式出现(如通知、导航箭头),并不覆盖整个视野;大脑会自动将这类信息"融合"为"辅助感知",类似我们看仪表盘或手机导航;多数用户在几分钟内即可适应,尤其当信息设计遵循"低侵入性"原则时。相比之下,双目AR虽沉浸感更强,但一旦校准偏差,反而更容易引发眩晕、眼疲劳甚至头痛。Meta的"分步走"战略:先普及,再沉浸Hypernova的定位非常清晰:不是Orion的廉价版,而是Ray-BanMeta的"AIPro"升级款。它要解决的不是"完全体AR",而是:如何让AI助手真正随身化;如何让信息提示无感化;如何让普通人愿意天天戴着出门。在这个目标下,单目显示是现阶段最优解--它平衡了成本、重量、续航、外观与功能性。而Orion这样的双目AR设备,则留给未来:当光波导成本下降、电池密度提升、AI理解能力更强时,再推向市场。

  • 谷歌的智能眼镜困局:做生态,还是做产品?

    2025-08-23 09:05:51

    2025年,当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已能听歌、拍照、语音交互,苹果也在秘密推进其"AppleGlass"计划时,谷歌却仍在回答一个看似基础的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自己做眼镜?在近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谷歌设备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里克·奥斯特洛(RickOsterloh)坦言:公司是否重新推出自有品牌智能眼镜,目前仍是"待定(TBD)"。这句模棱两可的回应,暴露了谷歌在可穿戴设备战略上的深层摇摆--是做安卓之于手机那样的"技术赋能者",还是做Pixel之于手机那样的"硬件定义者"?从GoogleGlass到Gemini:一次"退而求其次"的回归2013年,GoogleGlass横空出世,惊艳世界,却因隐私争议、高昂定价与使用场景模糊而折戟。十年后,谷歌卷土重来,但策略已彻底转变。这一次,它不再"孤军奋战",而是选择联姻时尚与眼镜巨头:与韩国潮流品牌GentleMonster合作推出Gemini智能眼镜;联手美国平价眼镜连锁WarbyParker开发日常款;未来还将与奢侈品集团KeringEyewear(旗下有Gucci、SaintLaurent等)推出高端线;甚至入股GentleMonster4%,强化绑定。与此同时,谷歌提供核心软件能力:GeminiAI语音助手、实时翻译、音频播放与情境感知。硬件,则交给"更懂眼镜"的合作伙伴。这是一条典型的"轻资产、快落地"路径--避开工业设计、供应链与品牌教育的重投入,借力现有渠道与用户信任,快速切入市场。AR显示的"犹抱琵琶":HUD真的会来吗?真正令人期待的,是谷歌在I/O大会上展示的那款三星代工的AR原型眼镜--配备单眼光学显示(HUD),可实现信息叠加、实时字幕与导航提示。这几乎就是GoogleGlassEnterpriseEdition的消费化升级版。但它是否会出现在首批Gemini眼镜中?谷歌并未承诺。目前所有官宣的Gemini眼镜,均无显示功能,仅支持音频与语音交互。换言之,它们更像是"带AI的智能太阳镜",而非"AR眼镜"。这背后,是技术与体验的双重权衡:技术瓶颈:微型化、低功耗、高亮度的显示模组尚未成熟;佩戴体验:增加显示模组意味着更重、更耗电、更"不像普通眼镜";隐私与社交接受度:带摄像头+显示屏的眼镜,更容易引发"被监视"焦虑。相比之下,Meta的Ray-Ban系列已用三年时间教育市场,证明"无显示+强音频+轻AI"也能形成用户习惯。谷歌选择跟进,实为稳妥之举。"技术供应商"模式:谷歌的野心与风险谷歌当前的策略,本质上是在复制"安卓手机"的成功路径:高通、三星、小米造手机;谷歌提供GMS与AI服务,掌控生态入口。但智能眼镜不同:手机是"主动使用设备",用户每天解锁数十次;眼镜是"被动穿戴设备",用户期望它"无感存在"。如果谷歌只提供软件,不参与硬件定义,它将面临两大风险:体验割裂:AI功能受限于合作伙伴的麦克风、电池、算力设计,难实现深度优化;品牌弱化:用户记住的是GentleMonster,而非"谷歌眼镜"。当年GoogleGlass的失败,部分原因正是"硬件太差,拖累了软件"。如今反其道而行,是否又会陷入"软件太强,硬件跟不上"的新困局?结语:谷歌在等一个"iPhone时刻"奥斯特洛说:"我们认为,现在是智能眼镜真正突破并变得有用的时候了。"但谷歌的"现在",或许仍不是全面AR眼镜的"现在",而是AI音频眼镜的"前夜"。它选择先以"无显示"产品试水市场,积累用户行为数据、优化AI交互逻辑,同时等待显示、电池与光学技术的"临界点"到来。当那一天来临--当AR显示足够轻巧、足够自然、足够安全--谷歌或许才会真正推出它的"Glass2.0",完成从"技术赋能"到"产品定义"的跨越。在此之前,它宁愿慢一点,稳一点。毕竟,它已经错过了一次定义未来的机会,不想再错过第二次。

  • 被动AI智能眼镜:终结“生产力幻象”,重塑人机协作的未来

    2025-08-21 14:02:20

    我们都被"革命性技术"欺骗过太多次又一个号称能"彻底提升生产力"的办公技术登场了--伴随着对简化流程、消除低效的华丽承诺,却往往在现实中让我们沦为被通知轰炸、疲于多任务切换的"数字僵尸"。这种循环令人疲惫:新工具来临时锣鼓喧天,结果只是再添三款要管理的应用、五种要忽略的提醒。所以,当我说智能眼镜中的被动AI或许真的不一样时,我完全理解你为何会翻白眼,嘀咕一句:"技术厂商骗我一次,是他们的错;骗我十七次,就是我这个乐观科技记者的错了。"但如果你是一位厌倦了看着员工在17个浏览器标签页和3个聊天窗口间疯狂切换、同时假装认真参加Zoom会议的企业领导者,那么这一次,或许真的能打破我们被困已久的"生产力剧场"怪圈。讽刺的是,解决技术过载的方案,恰恰是更多技术。但请耐心听我说完--这一次,真的可能不同。主动交互的疲惫:我们正在被"注意力经济"榨干走进任何一间现代办公室,你都能看到生产力技术的悖论:员工在多块屏幕间切换,操作数十个应用,回应无穷无尽的通知--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专注工作"。"未来的工作方式,难道就是靠语音不断提问,让AI像助手一样四处张望说'嘿,你钥匙落这儿了'?"--KirinSinha,IllumixCEO兼创始人这正标志着人机交互模式的根本转变:从"我们命令技术",转向"AI观察、理解情境,并在需要时主动提供帮助"。尽管当前智能眼镜仍面临采用障碍,但被动AI的引入恰恰解决了企业部署的核心痛点:它无需用户学习全新交互方式,而是融入已有的行为模式。环境智能的科学:像"余光"一样工作的AI传统生产力工具消耗的是认知科学家所说的"执行注意力"--即我们主动集中精神的有限资源。每一次查看手机、打开应用、回复通知,都在消耗这种能量。而被动AI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它像我们的周边视觉,在背景中处理信息,不占用主动注意力。配备情境感知的智能眼镜能:监测你的环境理解你正在做什么在最恰当的时机,浮现最相关的信息这不是"搜索信息",而是"信息主动出现"。情境计算革命:AI如何真正"懂你"真正的突破不在于更小的屏幕或更长的电池,而在于"情境计算"(ContextualComputing)--结合计算机视觉、空间感知与多模态AI,理解你"看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我们此前分析的2026年XR拐点正在逼近:AI能力与硬件进步的融合,正催生真正的突破性应用,而非渐进式改进。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变革1.制造与现场服务过去,技术人员需查阅手册或平板电脑。现在,智能眼镜通过视觉识别设备,直接在视野中叠加:维修数据安全警告操作指引案例:某某工程师走近一台故障工业打印机,眼镜自动识别型号,显示维修历史,并高亮最可能出问题的部件--全程无需她主动查询。结果:消除任务切换的认知负担,提供比传统界面更及时、更相关的支持。2.医疗与患者护理医护人员面临严峻的注意力管理挑战。被动AI可在关键时刻浮现:药物过敏信息最新检测结果操作流程提醒案例:某某医生进入病房,眼镜通过安全生物识别确认患者身份,显示关键生命体征趋势与用药时间表,让他在保持眼神交流的同时掌握信息。结果:减少医疗错误,同时维护医患间的人性化连接。3.培训与技能发展传统培训需脱离实际工作。被动AI实现"即时学习":新员工组装产品时,视野中浮现操作技巧、质检节点、安全提示仅在AI检测到相关任务时触发结果:加速技能掌握,大幅降低培训对工作的干扰。隐私悖论:如何在"无所不知"中建立信任?最强大的被动AI系统需要全面的环境感知--它要"看到你所见","理解你所做",甚至访问敏感信息。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私挑战,必须主动应对。1.数据最小化与边缘计算领先方案通过架构设计而非仅靠政策保护隐私:视觉信息在设备本地处理,不上传云端眼镜可识别"你在看季度营收表",但不传输表格内容本身优势:既保护隐私,又消除延迟,让辅助更自然流畅。2.用户授权与控制机制成功部署的关键是赋予用户细粒度控制权:"专注模式":在敏感对话中关闭环境感知"学习模式":在培训期增强情境识别透明化:让用户清楚AI如何工作、处理哪些数据洞察:透明度比限制更能建立信任。了解原理的员工更愿意接受其生产力价值。跨越采用鸿沟:如何让用户"不学而用"?1.无形的入职挑战被动AI的成功,恰恰在于"用户几乎察觉不到它"。这带来了独特难题:如何训练人们使用一个"设计成无意识"的技术?解决方案:渐进式引入初期仅提供基础情境信息随用户适应,逐步扩展功能这直接回应了此前对智能眼镜采用障碍的分析:让技术更"隐形",而非更"丰富",反而更容易被接受。2.文化转型管理被动AI不仅是技术部署,更是文化适应。企业需帮助员工建立与技术的"增强能力"关系,而非"工具使用"关系。变革策略包括:演示AI如何减轻认知负荷,而非增加效率压力用"工作质量"而非"效率指标"衡量成功环境智能的竞争优势:超越传统生产力指标已部署被动AI的企业报告了传统指标难以衡量的质变:员工感觉在会议中更"在场"信息管理压力显著降低处理复杂任务时信心更强这些优势会随时间复利增长:认知负荷降低→能挑战更复杂问题注意力更集中→创新与深度协作能力提升结果:可持续的生产力提升,而非短暂的效率跃升。2026时间线:主流采用即将到来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条件的交汇预示:未来两年内,被动AI将从实验性部署迈向主流采用。随着硬件改进(重量、续航、显示)与软件平台成熟,企业落地的障碍正迅速消退。这与行业对XR技术在职场真正整合的预测完全一致。思考:人机协作的未来最令人着迷的是,被动AI标志着人机关系的根本进化:过去几十年,我们不断适应技术--学快捷键、记菜单、管通知。而被动AI逆转了这一动态:AI开始适应人类的工作流。这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对人类潜力的解放:吸引追求低压力、高专注环境的人才减少抑制创新的认知开销证明技术可增强人类,而非仅自动化任务结语:不是"是否",而是"何时"问题已不再是"被动AI能否改变生产力"--早期部署已证明其价值。真正的问题是:你的组织,是引领这场变革,还是在"环境智能"成为知识工作的默认标准时,才匆忙追赶?

  •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屏智能眼镜Hypernova:800美元,能否终结“手机依赖”?

    2025-08-20 15:37:37

    史上最强Meta眼镜登场:终于有"屏"了Meta即将推出其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智能眼镜--Hypernova。这款定于9月17日在MetaConnect大会上正式发布的设备,最核心的突破在于:首次搭载了真正的显示系统。与目前热销但仅依赖音频反馈的Ray-BanMeta系列不同,Hypernova在右镜片下方嵌入了一块微型显示屏,可直接向用户呈现通知、导航、照片以及与MetaAI助手的交互内容。这意味着,用户终于能在视野中"看见"信息,而不再需要"听"信息。这一变化,标志着Meta从"智能音频眼镜"正式迈入"视觉增强型可穿戴设备"的新阶段。手腕控制、定制系统:交互方式全面革新Hypernova的交互方式也迎来重大升级。它将配备一条神经腕带(neuralwristband),通过读取用户前臂的肌肉微动,实现对界面的精准控制。用户只需做出轻微的捏合、滑动等手势,即可完成操作,无需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频繁抬手。设备运行定制版Android系统,并通过Meta的View应用与智能手机连接,支持通话、音乐播放、消息提醒等基础功能。相比Ray-BanMeta的封闭式体验,Hypernova更像一个可扩展的轻量级计算平台。800美元定价策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Hypernova的售价定为800美元,虽远高于Ray-BanMeta的299-380美元区间,但相比此前市场预测的1000-1400美元已大幅下调。Meta选择主动压缩利润空间,以降低用户门槛,加速市场渗透。这一策略表明,Meta不仅瞄准消费者市场,更意图在企业级AR应用领域抢占先机。当前,智能眼镜已在多个行业验证其价值:亚马逊在仓库中使用Vuzix眼镜,实现远程专家"第一视角"设备诊断;宝马慕尼黑工厂工人佩戴智能眼镜后,库存识别速度提升22%,错误率下降33%;DHL等物流企业部署"视觉拣选"系统,结合语音与条码扫描,显著提升作业效率。IDC可穿戴设备负责人FrederickStanbrell指出:"我们可能正见证扎克伯格设想中'取代手机'的第一代设备。"消费者功能亮眼,但企业才是"现金牛"对普通用户而言,Hypernova的吸引力在于"无感交互":走路时查看导航、无需掏手机读消息、用更高质量的摄像头拍照(Meta称其成像能力可媲美iPhone13)。但真正能支撑其高定价的,是企业市场的效率红利。Vuzix目前已在全球部署超500个工业项目,涵盖维修、巡检、物流等场景。工人通常在10-15分钟内即可上手,并可全天舒适佩戴。不过,市场挑战依然存在:数据安全是企业部署的最大顾虑,如何限制摄像头权限、保护客户隐私,仍需严格策略。此外,当前设备尚缺乏真正的空间感知与视觉识别能力,而这正是MetaAI可能补足的关键拼图。2025年市场爆发,Hypernova是试金石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去年规模近2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8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激增110%,Meta占据超75%市场份额,已成行业主导者。VDCResearch副总裁DavidKrebs评价:"行业兴趣浓厚,实验广泛,但技术、用户习惯和应用场景仍有诸多未解之题。"Hypernova的成败,将直接决定Meta能否将智能眼镜从"新奇配件"转变为"生产力工具"。公司已在研发双镜片显示的第二代产品,目标2027年推出。但眼下,它必须先说服用户:愿意为眼前漂浮的数据,支付800美元的溢价。核心升级对比(Hypernovavs.Ray-BanMeta):显示系统:集成微型显示屏vs.仅音频反馈交互方式:神经腕带手势控制vs.触控/语音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应用生态vs.封闭系统摄像头:升级影像系统,对标iPhone13价格:800美元vs.299-380美元

  • Meta联手Oakley发布智能眼镜HSTN:续航8小时+3K视频

    2025-08-20 13:47:14

    续航与画质双升级,Meta智能眼镜再进一步继Ray-BanMeta智能眼镜成功试水消费级AI硬件后,Meta再次携手全球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推出第二条产品线--OakleyMetaHSTN。这款新眼镜已于近日开启常规版本预售,并将于8月26日(下周二)正式发货。与Ray-BanMeta相比,OakleyMetaHSTN定位略高,核心升级集中在续航与影像能力:在典型使用场景下,电池续航可达8小时,是Ray-BanMeta(4小时)的两倍;视频拍摄能力也从1080p提升至3K分辨率,画质更清晰,细节更丰富。这一代际提升,标志着Meta在"全天候可穿戴AI助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于用户而言,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少的充电焦虑,更适用于长时间户外活动、运动记录或工作场景。功能全面看齐Ray-BanMeta:AI眼镜的"能力清单"已成型尽管外观设计源自Oakley经典的HSTN运动风格,但其功能架构与Ray-BanMeta保持高度一致:无屏幕设计,集成摄像头、麦克风与扬声器,主打"隐形智能"。用户可通过语音或触控实现以下操作:拍摄照片与视频播放音乐、播客、有声书接打电话在WhatsApp与Messenger视频通话中共享第一视角画面实时语音翻译扫描二维码唤醒MetaAI--这款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助手可通过摄像头"看见"你眼前的物体,并回答相关问题(例如:"这是什么花?"、"这个标志什么意思?")接收并朗读部分手机通知此外,眼镜具备IPX4级防水,可抵御日常泼溅,但不支持水下使用。为保障隐私,镜腿前端设有LED指示灯,只要摄像头启用(无论是拍摄还是MetaAI视觉识别),灯即亮起,提醒周围人正在记录。六款配色上市,价格阶梯清晰,全球化布局加速今年7月,Meta与Oakley曾限量发售一款金色24K偏光镜片特别版,售价500美元,主打收藏与高端市场。如今,常规版本正式开放预售,起售价为400美元,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5个主要市场。常规款提供六种镜框与镜片组合,价格根据技术含量分层:$400档:WarmGrey+RubyPRIZM镜片,Black+Clear镜片$450档:BrownSmoke+DeepWaterPRIZM偏光镜片,Black+BlackPRIZM偏光镜片$480档:含变色镜片(Transitions)的高端型号,可在强光下自动变暗其中,PRIZM镜片为Oakley核心技术,旨在增强色彩对比度与视觉清晰度,特别适合户外运动场景。而变色镜片则进一步提升了全天候适用性。Meta表示,该产品后续还将登陆墨西哥、印度和阿联酋,全球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背后是Meta与眼镜巨头的深度绑定Ray-Ban与Oakley同属全球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旗下品牌。去年,Meta与该公司达成协议,将合作延续至"下一个十年";今年,Meta更通过30亿欧元战略投资,获得EssilorLuxottica3%的股权,双方关系从"品牌合作"升级为"资本联盟"。此举不仅确保了Meta在光学设计、制造工艺与全球分销渠道上的强大支持,也释放出明确信号:AI眼镜不再是概念产品,而是Meta长期战略的核心硬件入口。随着OakleyMetaHSTN的推出,Meta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时尚(Ray-Ban)与运动(Oakley)两大场景的智能眼镜矩阵。在AI能力、续航、画质、隐私设计与品牌协同上,这套组合拳已展现出成熟的产品思维。下一步,如何在更多区域市场(尤其是亚太)推动本地化适配与AI服务落地,将成为其全球普及的关键。

  • 智能眼镜怎么选?功能解析与热门机型推荐

    2025-08-16 14:21:30

    近年来,"智能眼镜"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们外观看似一副普通的大号太阳镜,实则内藏玄机,集成了多种电子功能,既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与舒适。然而,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功能差异巨大,选择时往往令人眼花缭乱。本文将系统解析智能眼镜的核心功能,并介绍当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几款产品,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新兴科技品类。什么是智能眼镜?广义而言,智能眼镜是指集成了麦克风、摄像头、扬声器、AI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眼镜设备,用户可佩戴它进行通话、听音乐、拍摄记录、获取信息等操作。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类是自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能将视频、网页、通知等内容直接投射到眼前。这类设备大多支持与智能手机或电脑连接,即插即用,实现"边走边看"的便捷体验,极具吸引力。具备增强现实(AR)功能的设备常被称为"AR眼镜",而集成生成式AI能力的则被称为"AI眼镜"。不过,"智能眼镜"一词通常作为涵盖这些功能的统称。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智能眼镜都具备显示功能。此外,不同厂商对"AR""AI"的定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购买前,务必仔细确认具体功能,避免误解。智能眼镜的主要功能1.显示功能:视频观看与网页浏览部分智能眼镜配备透明显示屏,可在视野中叠加显示YouTube视频、网页内容或应用程序界面。其优势在于无需手持手机即可观看,解放双手,同时因重量轻、佩戴舒适,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肩颈负担。部分型号支持连接游戏主机或电脑,实现屏幕扩展或投屏(部分需专用适配器)。显示方式也各不相同:静态显示:画面固定在视野中央3DoF(三自由度):画面随头部转动同步移动6DoF(六自由度):画面还能感知前后移动,实现更真实的沉浸感2.运动记录与数据测量镜片内侧可实时显示跑步距离、速度、配速、心率等运动数据,适用于跑步、骑行、游泳等场景。例如,美国职棒大联盟球星大谷翔平就曾因佩戴此类智能眼镜训练而引发热议。3.拍照与摄像部分眼镜(如MetaRay-BanMeta)在镜框中内置摄像头,可通过按钮或语音指令拍摄照片或视频,并一键分享至社交媒体,方便记录旅途见闻或重要瞬间。4.音频功能:通话与音乐智能眼镜普遍支持蓝牙通话与音乐播放。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拨打电话(如"打给张三"),或在Spotify、AppleMusic等平台播放音乐,实现全天候的听觉陪伴。5.人工智能助手近年来,"AI眼镜"逐渐成为智能眼镜的重要分支。这类设备搭载生成式AI,可实现:语音问答(如"今天天气如何?")实时多语言翻译周边环境识别与导航视障辅助(如语音描述眼前场景)目前具备完整AI功能的设备仍较少,多数厂商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技术成熟,竞争正日趋激烈。例如,谷歌正基于其自研的AndroidXR操作系统,结合GeminiAI引擎,开发新一代AI眼镜。该产品由谷歌与时尚眼镜品牌GentleMonster、WarbyParker合作打造,预计2025年发布,2026年正式上市。6.AR增强现实功能AR眼镜能将虚拟3D内容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目前已有部分应用支持6DoF空间定位与手势控制,让用户"用手抓取"虚拟物体。尽管当前AR内容生态尚不成熟,但Meta正在研发的光学透视AR原型Orion,被认为有望在未来彻底改变这一格局。7.视力辅助与视觉矫正一些智能眼镜专注于视觉健康支持:ViXion01s:针对老花眼人群,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焦距,实现远近自由切换。久保田眼镜:由久保田制药开发,采用"近视散焦"AR技术,将图像焦点调整至周边视网膜前方,有望延缓近视发展。这类产品代表了智能眼镜向医疗健康领域延伸的潜力。购买前需要注意什么?尽管统称为"智能眼镜",但不同品牌、型号的功能差异极大。例如,用于运动监测的眼镜与用于视频观看的眼镜用途完全不同,盲目购买可能导致功能不匹配。建议在购买前:仔细阅读官网功能说明确认是否需要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配合使用注意价格区间(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关注地区兼容性:部分海外型号可能未通过本地认证,或不支持本地语言与应用代表性智能眼镜推荐XREALONE价格:3299元由中国品牌XREAL推出,主打视频与娱乐体验。搭载自研空间计算芯片,支持头部追踪与低延迟3D显示。可连接手机、游戏机作为便携显示器,佩戴舒适,适合长时间使用。新增配件XREALEye(680元):增加6DoF功能与摄像头,提升AR能力。其他型号:XREALAir(1999元):性价比之选,适合日常娱乐XREALAir2Ultra(4860元):支持6DoF,可体验3DAR内容VITUREPro价格:3100元源自美国加州的XR品牌,是VITUREOne的升级版。屏幕更大、刷新率翻倍、亮度提升约两倍,支持电子调光与屈光度调节(±5D,不支持散光),戴眼镜者也可舒适使用。搭配专用App,可将手机变为多屏工作平台,适合移动办公与轻度游戏。RayNeoAir2价格:2330元由TCL旗下RayNeo推出,外观最接近普通太阳镜,佩戴自然不突兀。采用索尼MicroOLED屏幕,色彩还原精准,画质清晰。功能聚焦于视频投屏与网页浏览,无AR或专用App,适合追求简洁体验的用户。MiRZA价格:1685美元日本NTTConocueDevices开发的高端XR眼镜,体积较大,设计独特。支持6DoF空间交互与手势控制,可在AR空间中操作3D物体。支持无线连接智能手机(需AQUOSR9系列),并具备实时翻译功能。虽面向消费者,但因价格高昂,更适合作为开发者或企业级设备。ENGO2价格:299.95美元法国EngoEyewear推出的运动型智能眼镜。无显示屏,但可在镜片内侧实时显示跑步距离、速度、心率等运动数据。支持手势控制,适合跑步、骑行等有氧运动,帮助用户实时掌握身体状态。Ray-BanMeta价格:299美元Meta与雷朋(Ray-Ban)联名推出,外观时尚,佩戴自然。虽无显示屏,但功能丰富:一键拍照/录像,语音控制支持Spotify、AppleMusic等音乐服务内置AI助手"MetaAI",支持语音问答与实时翻译(英、法、意、西语)新增"详细回复"功能,优化视障人士使用体验截至2024年,全球销量已突破百万副,是目前最畅销的智能眼镜之一。Meta也正在研发下一代AR眼镜Orion。久保田眼镜价格:77万日元(含税)(约37570元)由久保田制药开发,专为近视防控设计。采用AR技术实现"近视散焦",将图像焦点置于周边视网膜前方,有望减缓近视加深。定位为医疗辅助设备,适合青少年及近视发展较快人群。ViXion01s价格:88,000日元(含税)(约4293元)东京初创公司ViXion推出的自动对焦眼镜。内置距离传感器,可平滑调节焦距,实现远近自由切换。支持镜片定制(可适配散光),外框镜片可快速拆卸,适合阅读、烹饪、精细作业等场景,真正实现"免提操作"。结语智能眼镜正从概念走向实用,涵盖娱乐、运动、健康、AI交互等多个方向。选择时应根据自身需求,明确核心用途--是看视频、记录生活、辅助运动,还是探索AR与AI?随着技术进步与生态完善,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提前了解,理性选择,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副。

  • 共 34 条2/4<1234>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