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AR光学

  • 歌尔×舜宇轻资产整合:中国AR光学巨头的“共治实验”

    2025-08-31 09:16:38

    在XR行业仍在为消费端出货量焦灼之际,一场发生在供应链上游的并购动向,正悄然酝酿着更深远的产业变革信号。Goertek(歌尔股份)与SunnyOptical(舜宇光学)--这两家中国科技制造与光学领域的"国家队级"巨头,近日签署了一份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MOU),计划通过一项零现金交易、股权换资产的创新模式,推动歌尔光学收购舜宇旗下专注于AR微纳光学的上海OmniLight100%股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整合,更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密集型高科技行业并购范式的一次"范式转移"。不是收购,而是共建:一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姻传统并购逻辑中,往往是"强者吞并弱者"或"资本驱动整合",但此次Goertek与SunnyOptical的交易结构却打破了常规:无现金交易:不涉及现金支付,避免一方资产负债表承压;股权置换资产:舜宇光学以其OmniLight资产,换取重组后"歌尔光学"33.33%的股权;歌尔控股、舜宇参股:歌尔保持66.67%控股权,舜宇则成为深度绑定的战略股东。这意味着,这不是一场"买断式收购",而是一次共建合资平台的尝试。双方不再是"买家与卖家",而是共同创业者。正如一位AR产业分析师所言:"董事会认为,这项交易将创造显著协同效应,使双方优势互补。"--这句话背后,是两家巨头对AR光学未来技术路线的共同押注。为何传统M&A在硬科技领域频频失败?回顾科技史,失败的并购案例比比皆是: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两年内计提近80亿美元减值;多起半导体并购因文化冲突、技术路线分歧而流产;硬件领域"买来即整合"的模式,常导致核心团队流失、研发停滞。根本症结在于:激励错配。收购方承担全部财务风险,被收购方"套现离场",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而Goertek-Sunny模式,通过让舜宇以资产入股、长期持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失败,大家一起承担;成功,大家共同受益。"轻资产整合"四大优势:为高投入行业提供新范式这种"Asset-LightConsolidation"(轻资产整合)模式,展现出四大战略价值,尤其适用于AR、半导体、先进材料等资本与技术双密集型产业:1.激励对齐,拒绝"躺赢"舜宇保留三分之一股权,意味着其技术团队和管理层必须持续为新实体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资产增值。这极大降低了"并购后人才流失"的风险。2.保留核心能力,避免知识断层OmniLight作为国内少数掌握AR波导、微纳光学设计能力的企业,其技术积累高度依赖核心人才。股权绑定机制有助于留住关键工程师与研发骨干。3.资本效率最大化双方无需动用大量现金,即可实现资源整合。节省下来的现金流可用于AR光学、AI感知等前沿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而这正是技术领先的关键。4.风险共担,决策更理性不再是一家公司孤注一掷,而是双方共同评估整合路径,推动更稳健、更可持续的协同规划。对XR产业意味着什么?AR光学的"台积电时刻"正在到来Goertek早已是全球主流VR/AR设备的核心ODM/OEM供应商,而OmniLight在衍射波导、纳米压印、自由曲面光学等AR核心光学技术上拥有深厚积累。此次整合一旦完成,意味着:Goertek将具备从光学设计、模组制造到整机集成的全栈AR硬件能力;中国企业有望在AR光学这一"卡脖子"环节实现自主突破;未来AR眼镜的光学模组成本有望下降,推动消费级产品更快普及。想象一下:工程师佩戴轻量化AR眼镜,实时查看设备数字孪生体;外科医生在手术中调用高精度全息影像--这些场景的实现,离不开高性能、低成本的光学系统支撑。挑战犹存:治理复杂性、文化融合与监管门槛当然,新模式也面临挑战:治理结构更复杂:33%的少数股权若拥有重大否决权,可能影响决策效率;退出机制模糊:若合作失败,资产分割与股权退出将极为复杂;反垄断审查风险:在光学领域市占率提升后,可能引发监管关注;企业文化融合:两家大型制造企业的组织协同仍需时间磨合。但相比传统并购"赢则通吃、败则归零"的高风险模式,这种"共担共享"的结构显然更具韧性。一个可能被广泛复制的"中国式整合模板"如果Goertek与SunnyOptical的试验成功,这套"轻资产整合"模式或将被复制到更多高投入、长周期的硬科技领域:半导体:设计公司与制造厂共建先进制程平台;动力电池:材料商与电池厂合资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AI硬件:芯片公司与光学企业联合开发智能感知模组。正如一位产业专家所言:"当AI与沉浸式技术融合,我们将迎来更智能的培训、高度个性化的体验与实时决策支持。AR/VR的未来,不只是我们看到什么,更是它如何智能地适应我们。"结语:MOU只是起点,但方向已明目前,这份MOU仍属非约束性协议,最终交易还需完成尽职调查、签署正式协议,并通过监管审批。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但这份协议本身,已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硬科技企业正在探索更成熟、更可持续的整合路径--不再是简单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强者联手,共建生态"。如果成功,Goertek与SunnyOptical不仅将重塑AR光学格局,更可能为全球高科技并购提供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范式"。未来是否会有更多行业从"征服"转向"协作"?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通往空间计算与智能感知的道路上,合作,或许比竞争更接近答案。

  • Lumus 与广达电脑深化合作,加速反射式波导 AR 光学引擎量产进程

    2025-07-28 22:11:53

    全球领先的增强现实(AR)波导技术开发商Lumus与知名电子制造服务(EMS)巨头广达电脑(QuantaComputer)宣布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反射式波导光学引擎的规模化量产。此次合作标志着AR关键光学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双方计划加快将Lumus的先进波导技术导入消费级AR眼镜市场,并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生产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专有自动化产线落地,提升产能与良率作为合作升级的核心举措,广达电脑将设立一条专用于Lumus波导开发的自动化生产线。该产线专注于小型化光学引擎的精密制造,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良品率。这一投资不仅强化了制造端的工艺控制能力,也为未来大批量交付高品质AR光学模组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OEM厂商更便捷地集成先进AR显示方案。技术优势:宽视场+标准化工艺Lumus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波导光学技术的研发。过去五年间,公司已累计交付超过55,000片波导模组,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消费领域,其中多数产品由包括广达在内的多家制造伙伴生产。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支持宽视场角(FOV),提升沉浸感✅采用统一、可复制的生产工艺,确保不同批次间的一致性✅易于集成至OEM客户的产品设计中,降低制造复杂度与成本Lumus首席执行官AriGrohman表示:"许多人误以为反射式波导难以实现量产。事实上,通过与广达的长期合作,我们持续投入自动化、工艺优化和专用设备开发,已经建立了一条清晰且可扩展的量产路径。现在,我们正将这一技术推向主流市场。"制造实力背书:广达的跨界布局广达电脑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之一,客户涵盖苹果、戴尔、惠普、联想等国际巨头。近年来,广达积极拓展至云计算、智能家居、物联网及新兴的XR领域,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与规模化制造能力。广达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志坚表示:"我们对自动化设备和专用产线的投入,体现了对AR未来的坚定信心。Lumus在波导技术上的创新力与可扩展性令人期待。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深化合作,共同推动AR产业从早期探索迈向全面量产的新阶段。"行业意义:迈向消费级AR的关键一步此次Lumus与广达的合作升级,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协同,更是整个AR产业链走向成熟的重要信号。随着光学引擎这一核心组件的量产瓶颈逐步突破,未来更多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的消费级AR眼镜有望加速面市,推动AR技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Lumus早在2020年便与德国工业玻璃巨头肖特(SCHOTT)达成合作,建立了波导基板的量产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光学材料与制造生态中的领先地位。写在最后AR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芯片、算法与内容,更依赖于光学、制造与供应链的协同突破。Lumus提供"眼睛",广达打造"工厂",两者的联手,正在为下一代可穿戴显示设备铺平道路。当光学技术遇上世界级制造,AR的"iPhone时刻"或许已不再遥远。

  • AR眼镜量产提速:Lumus联手广达,推动反射式波导进入规模化时代

    2025-07-18 21:17:33

    2025年7月16日,AR光学模组厂商Lumus宣布与全球最大ODM厂商之一广达计算机(QuantaComputerInc.)扩大合作,共同推进基于反射式波导技术的光学引擎量产化进程。此举标志着AR眼镜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的关键一步。据Lumus介绍,广达已为Lumus的波导技术部署了专用自动化产线,大幅提升了光学引擎的生产效率与良率。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也为下一代消费级AR眼镜的大规模出货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基础。破除误解:反射式波导也能实现规模化量产LumusCEOAriGrobman在声明中指出:"业界对几何(反射)波导的一个普遍误解是:它难以实现大规模量产。而我们与广达过去几年的合作,正是对这一误解的有力反驳。"通过持续在自动化生产、工艺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Lumus表示他们已建立起一条清晰、可扩展的量产路径。目前,Lumus波导模组出货量已超过55,000片,其中大部分由广达等制造伙伴在过去五年内完成。值得一提的是,Lumus采用统一工艺流程制造不同视场角(FoV)配置的波导模组,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OEM厂商的集成复杂度,也进一步控制了成本。从"早期采用"走向"大众普及":供应链先行LumusCEOGrobman强调:"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将顶级光学性能与可量产性结合。此次与广达的合作扩展,再次印证了我们对这一方向的坚持。"广达副总裁兼总裁C.C.Leung也表示:"我们非常自豪能进一步深化与Lumus的合作,共同推动消费级AR创新的下一阶段。我们在自动化与专用光学引擎产线上的投资,体现了我们对反射式波导规模化能力的信心,也彰显了Lumus技术的市场潜力。"双方计划构建一个高效率、可扩展、稳定量产的制造体系,为AR从"早期尝鲜"迈向"大众普及"提供支撑。

  • 共 3 条1/11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