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亚马逊

  • 亚马逊推配送员 AR 眼镜:绿色 HUD + AI 导航,2026 年量产

    2025-10-23 22:34:17

    亚马逊(Amazon)于今日正式确认其正在开发并测试专为配送司机设计的HUD智能眼镜。这一项目标志着科技巨头在"最后一公里"物流自动化与效率优化上的又一次重大投入。设计与功能:绿色单色显示,解放双手的配送助手从亚马逊公开的演示视频和描述来看,这款智能眼镜采用固定式绿色单色(monochrome)显示屏,确保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读取信息。眼镜支持处方镜片和光致变色镜片(在阳光下自动变暗),以适应不同视力需求和户外环境。核心功能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处理与人工智能",旨在让司机在无需掏出手机或扫描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关键任务:自动扫描包裹:通过视觉识别快速定位车内对应包裹;步行导航:提供从停车点到客户门口的逐向导航;自动获取签收证明:在交付完成后,眼镜可自动记录并上传交付证据。亚马逊解释道:"当司机安全停靠在配送点时,眼镜会自动激活,配送助手(DA)的视野中将立即显示配送信息--从在车内定位正确包裹,到导航至对应住户门口。"硬件配置:外挂控制器与可更换电池眼镜本身并非独立设备,而是与一个佩戴在配送马甲上的小型控制器协同工作。该控制器配备类似按钮旋钮的输入装置,便于司机在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内置可更换电池,支持"全天候使用",确保长时间配送任务不断电。测试进展与未来愿景亚马逊透露,已将"早期版本"的眼镜交由"数百名"配送司机进行实地测试。尽管尚未公布大规模部署的具体时间表,但公司对未来的功能升级充满期待:"我们预计未来版本的眼镜将实现实时缺陷检测--例如,当司机误将包裹放在与地址不符的门口时,眼镜会立即提醒;还能检测低光照等危险环境并自动调整镜片,或提示'院内有宠物'等安全信息。"量产计划:2026年中启动,首期10万台据TheInformation报道,亚马逊计划于2026年年中启动智能眼镜的大规模生产,初始生产目标约为10万台。这一数字表明,亚马逊正从测试阶段迈向规模化部署的准备。战略意义:从"智能物流"到"增强现实工作流"亚马逊的HUD眼镜不仅是硬件创新,更是其构建"增强现实工作流"的关键一环。通过将关键信息直接投射到司机视野中,大幅减少操作中断,提升配送速度与准确性。同时,AI驱动的实时环境感知功能,有望显著降低配送错误率和安全风险。随着AR技术在工业、物流领域的成熟,亚马逊此举可能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杆,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一线作业人员中的普及。

  • 亚马逊双线布局AR:从消费者娱乐到物流效率

    2025-10-13 08:47:24

    "Jayhawk"登场:亚马逊的消费级AR雄心据《TheInformation》报道,亚马逊正加速进军增强现实(AR)领域,秘密推进两个独立的AR眼镜项目。其中,代号为"Jayhawk"的消费级产品被视为亚马逊正式入局消费电子AR市场的关键一步,预计将于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发布。这款面向大众用户的AR眼镜将配备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以及单眼彩色显示屏,旨在提供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可能采用了来自中国公司Meta-Bounds的AR技术方案,显示出亚马逊在核心技术路径上的开放合作策略。通过"Jayhawk",亚马逊意在构建一个融合购物、娱乐与日常信息交互的新入口,进一步扩展其数字生态边界。"Amelia"先行:AR赋能物流前线与面向消费者的"Jayhawk"相比,另一款代号"Amelia"的AR眼镜更有可能率先落地。该项目专为亚马逊庞大的配送网络设计,预计最早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入使用。其核心目标并非娱乐或社交,而是通过AR界面优化配送流程,帮助快递员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更快定位收货地址、规划路线并完成签收。每一秒的效率提升,在日均处理数百万包裹的物流体系中都将转化为巨大的成本节约和时效优势。这一定制化设备体现了亚马逊一贯的实用主义导向--技术服务于业务,而非单纯追求概念领先。"Amelia"的推出,或将重新定义一线物流人员的工作方式,成为企业级AR应用的又一标杆案例。战略背后的双重逻辑亚马逊同时推进两个差异化的AR项目,反映出其清晰的战略分层:一方面,通过"Jayhawk"布局未来人机交互平台,争夺下一代消费终端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以"Amelia"为抓手,深化内部运营数字化,巩固其在全球电商物流中的领先地位。这种"对外探索未来,对内提升效率"的双轨模式,正是科技巨头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典型路径。

  • 亚马逊秘密研发带显示屏智能眼镜 “Jayhawk” 对决Meta“Hypernova”

    2025-09-11 08:24:32

    科技巨头新一轮的可穿戴设备竞赛,正悄然从手腕移向鼻梁。据《TheInformation》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报道,亚马逊正在秘密开发一款代号为"Jayhawk"的消费级智能眼镜,计划于2026年底或2027年初上市,直接对标Meta即将推出的带显示功能智能眼镜"Hypernova"。这场对决,标志着语音助手与AR/VR平台之争进入新战场。"Jayhawk":亚马逊的全功能智能眼镜野心与目前仅支持音频交互的EchoFrames不同,"Jayhawk"将是一次全面升级,配备:麦克风与扬声器(支持通话与语音控制);摄像头(用于拍照与视频);单目彩色显示屏--首次让亚马逊眼镜具备视觉信息输出能力。这意味着用户或将能在视野中直接查看通知、导航、Alexa响应内容,甚至观看简短视频。尽管尚未确认是否基于空间计算的真正AR,但其功能已远超当前EchoFrames系列。目前尚不清楚"Jayhawk"是否会归入现有的EchoFrames产品线。自2019年推出以来,该系列历经三代更新(最新款发布于2023年底),始终聚焦音频与语音交互,从未加入摄像头或显示屏。而"Jayhawk"的出现,预示亚马逊正试图打破这一边界。双线并行:消费者版之外,还有物流专用眼镜"Amelia"亚马逊并未将所有筹码押在消费市场。报道称,公司同时在开发另一款面向配送司机的智能眼镜,代号"Amelia"。这款设备更注重实用性而非设计美感:外形更笨重;主要功能是通过显示系统为司机提供分拣与派送指引;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rollout,首批生产10万台。若成功落地,这将成为亚马逊提升物流效率的新工具--类似DHL等企业早已在仓库中使用智能眼镜优化拣货流程。第三代EchoFrames|图片由亚马逊提供对决Meta:"Hypernova"已近量产与此同时,Meta的脚步更快。据供应链分析师郭明錤与彭博社MarkGurman消息,其代号"Hypernova"(或命名"Celeste")的智能眼镜已接近量产,预计售价约800美元。虽然Meta同样称其为"增强现实"设备,但从描述来看,它更符合高端智能眼镜定义:提供抬头信息显示,可能集成AI助手与轻量级视觉交互,而非复杂的空间锚定3D内容。相比之下,亚马逊虽起步稍晚,但凭借Alexa生态、电商物流场景与内容资源,具备差异化优势。智能眼镜的临界点到了吗?值得注意的是,术语需厘清:AR眼镜:能将3D数字内容稳定叠加于现实环境;智能眼镜:主要提供信息提示、语音交互与拍摄功能,即使有屏幕,也多为静态或2D内容。目前Meta与亚马逊的新品仍属后者。但它们的共同出现,表明一个趋势: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争夺,已从智能手机延伸至"常开、常在线"的视觉化穿戴设备。亚马逊能否借"Jayhawk"后来居上?答案或许就在2027年前揭晓。

  • 共 3 条1/11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