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XR叙事

  • 威尼斯沉浸式单元重启:70部XR作品争夺“未来叙事”的话语权

    2025-08-21 23:30:58

    2025年8月27日至9月6日,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迎来其重要的前沿板块--威尼斯沉浸式单元(VeniceImmersive)。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XR内容盛会之一,本届活动将集中展示来自27个国家的近70部作品,涵盖VR、MR、交互叙事与虚拟世界创作,其中30部作品将角逐三项官方大奖。值得注意的是,"BestofWorlds"特别展映单元将集中呈现23部由VRChat平台创作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标志着虚拟社交空间中的原生叙事正式进入主流电影节视野。这一选择不仅是技术形态的包容,更是对"谁在创造故事"这一命题的重新定义。七部前瞻:当艺术、哲学与技术在XR中交汇在众多参展作品中,以下七部项目因其独特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深度,已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异星视角》:大师遗作的数字重生由意大利传奇特效大师卡洛·兰巴尔迪(CarloRambaldi,《异形》《E.T.》创作者)的孙女克里斯蒂娜·兰巴尔迪联合导演郑雅心共同制作,《异星视角》以兰巴尔迪的画作《太空城市2》为蓝本,构建出一个可探索的沉浸式世界。这不仅是一次家族记忆的延续,更是对早期科幻视觉语言的数字化复现。《小行星》:道格·里曼的XR动作首秀好莱坞导演道格·里曼(《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携手NFL球星DK·梅特卡夫,推出180°视角XR短片《小行星》。影片讲述一群陌生人驾驶老旧联盟号飞船,前往近地小行星采矿的高风险冒险。作为谷歌AndroidXR平台的原创项目,它试图将电影级叙事节奏带入沉浸式媒介。《黑猫与方格旗》:F1传奇的VR回溯聚焦法拉利首位F1世界冠军阿尔贝托·阿斯卡里,这部交互式VR/MR作品通过其迷信习惯、父子关系与童年记忆,重构了一位赛车英雄的精神图谱。在速度与命运交织的赛道上,技术成为通往历史情感的通道。《世界的诞生》:60幅画作中的宇宙诗学立陶宛艺术家M.K.恰尔利乌尼斯(M.K.Čiurlionis)以象征主义绘画闻名。本片由克里斯蒂娜·布奥兹特与维塔利尤斯·朱卡斯联合执导,邀请观众成为其艺术世界的"守护者",在基于60余幅画作演变的多重宇宙中,重述创世神话。《跃脸》:TenderClaws的意识跳跃实验曾打造《虚拟虚拟现实》的创意工作室TenderClaws推出新作《跃脸》,用户通过眼动追踪,在人类、动物、物体之间"跳跃视角"。每一次对视即是一次意识转移,探索重生与进化的哲学命题。《小红点的回声》:新加坡记忆的混合现实拼图创作者ChloéLee以"小红点"代指新加坡,通过混合现实技术编织个人口述史与档案影像,探讨城市化进程中diaspora(离散)群体的记忆断裂。在快速更迭的城市景观中,何处安放"家"的感知?《无境之感》:道、禅与荣格的交互冥想台湾艺术家叶欣璇创作的《无境之感》,融合道家"无为"、佛教"幻相"与荣格"积极想象"技法,提出一个根本问题:"走神时,我们去了哪里?"作品邀请观众在现实与内心世界的模糊边界中,开启一场潜意识漫游。结语:XR叙事的"威尼斯时刻"威尼斯沉浸式单元的持续举办,已使其成为全球XR内容发展的风向标。从兰巴尔迪的手绘宇宙到VRChat的草根创作,从好莱坞导演的跨界试水到亚洲艺术家的哲思表达,XR正在超越"技术演示"的初级阶段,迈向多元叙事的成熟期。当电影节不再仅评选"电影",而是评选"体验",我们或许正站在媒介史的新门槛上:故事不再被观看,而是被进入、被经历、被共同创造。

  • 共 1 条1/11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