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AI眼镜

  • Meta Connect 2025前瞻:AI眼镜登场,Quest时代落幕?

    2025-09-15 08:53:00

    2025年9月17日至18日,Meta年度开发者大会Connect即将拉开帷幕。这场被科技圈视为"元宇宙风向标"的盛会,今年却显得格外神秘--官方预告语焉不详,仅由扎克伯格亲自出面承诺:"分享AI眼镜最新进展,并阐述Meta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领域的愿景。"与此同时,CTO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Bosworth)也在上月放出风声:将有"重磅可穿戴设备"发布,同时涉及AI与"元宇宙软件"的重大更新。但除此之外,Meta几乎守口如瓶。没有预热海报,没有倒计时页面,甚至连Keynote议程都极为克制。然而,从彭博社、TheVerge、金融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结合Meta近年来的战略轨迹来看,我们仍能拼凑出一幅清晰的图景。真正的答案,或许就在周三晚上的直播中揭晓。智能眼镜正式登场:Hypernova与Celeste毫无疑问,本届Connect的最大焦点,将是Meta首款搭载微型抬头显示(HUD)的智能眼镜。据多方信源证实,这款代号为Hypernova的眼镜将在右眼嵌入一块小型单目光学显示单元,支持时间、天气、通知提醒、实时导航、语音字幕与翻译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将首次集成Meta长期研发的sEMG神经肌电腕带,通过手指微动作实现无接触操控。MetaHUD眼镜在泄露的早期固件中呈现。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AR眼镜--它不会叠加三维虚拟物体,也不会构建空间地图。它的定位更接近"AI助手的视觉延伸",将MetaAI的响应以文本形式直接呈现在视野中,取代语音播报。有趣的是,这款产品的真实命名可能早已泄露。7月,有人在Meta公开服务器的固件中发现了Hypernova及其腕带的渲染图,其中一处刻字清晰可见:"MetaCeleste"。这一命名极有可能成为最终上市名称。重量方面,由于增加了光学模组,Celeste整机重约70克,相较目前主流的Ray-BanMeta眼镜(50克)有所增加。价格也大幅提升:最初传闻定价超1000美元,但最新消息称已下调至800美元起。这意味着,Celeste并非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型产品,而是Meta在高端AI可穿戴领域的一次战略卡位。多品牌协同:OakleySphaera与Ray-Ban迭代猜想除了旗舰级AI眼镜,Meta在时尚与运动领域的布局也在加速。今年早些时候,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联合推出了OakleyMetaHSTN,本质上是Ray-BanMeta的高配版:更高清的摄像头、更长续航,目标用户为户外运动爱好者。而据彭博社MarkGurman透露,双方还有一款基于Oakley经典Sphaera设计的新品正在路上。这款眼镜最大的变化在于--摄像头位于镜框中央。OakleySphaera眼镜的非智能型号。这一设计显然更利于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尤其适合骑行、滑雪等极限运动场景。其市场定位也将更加垂直,主打"运动员与冒险者"。至于消费者更熟悉的Ray-BanMeta系列,是否会迎来第二代升级?目前信息存在分歧。《TheInformation》报道称,下一代产品代号为Aperol和Bellini,计划2026年发布,将支持人脸识别与持续数小时的AI会话。但中国XR研究机构在7月发布的渲染图显示,新版本或已在内部测试,且分为光学镜片与太阳镜两种型号。考虑到HSTN刚推出不久且升级有限,短期内再推全新迭代的可能性较低。但若Meta希望借势AI眼镜热度带动生态扩张,也不排除提前发布轻量升级版的可能。开发者生态升级:智能眼镜SDK或将亮相无论哪款硬件最终发布,一个更关键的趋势正在浮现:Meta正试图构建智能眼镜的开放生态。Connect日程表显示,9月18日将有三场开发者会议明确提及"9月18日宣布新的Meta开发者工具包"。这些会议的主讲人均来自Meta的应用集成团队,LinkedIn资料显示他们专注于"将第三方应用接入Ray-BanMeta等AI驱动的智能眼镜"。更早前,CNBC也曾报道,Meta已邀请第三方开发者为HUD眼镜开发"实验性应用"。问题在于:这类眼镜算力极其有限,无法运行复杂本地应用。因此,所谓的SDK很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端开发包,而是一套基于云端的AI服务接口--类似于亚马逊的AlexaSkills,允许开发者接入MetaAI的能力,实现语音指令、情境感知、实时翻译等服务。这标志着Meta对智能眼镜的定义已从"硬件产品"转向"AI入口平台"。Quest时代的终结?头显产品线进入静默期自2021年Connect大会上宣布公司更名并推出Quest2以来,每年的大会几乎都伴随着新一代头显的发布。但今年,这一惯例或将打破。我们几乎可以确定:Meta不会在2025年发布新款Quest头显。原计划中,Meta曾与LG合作开发QuestPro的继任者,但该项目已于今年初正式取消。LG已停止XR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仅保留基础研发。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下一代头显将是一款超轻量化、开放式周边设计的产品,计算单元外置(类似AirPodsPro的"耳挂+小盒"模式),搭载HorizonOS系统,预计2026年底才能面世。这意味着,Quest3和Quest3S将继续作为主力销售至少两年。而用户期待的"Quest4",短期内恐难现身。第三方入场:AsusROG头显或被"剧透"虽然Meta自身不再推新头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在Connect上看到新设备。去年,Meta正式将Quest操作系统更名为HorizonOS,并宣布向第三方硬件厂商开放授权,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华硕(Asus)与联想。其中,华硕将推出一款隶属于ROG(RepublicofGamers)系列的"高性能游戏头显"。据VR爱好者Luna年初获得的线索,该设备代号为Tarius,支持面部与眼动追踪,屏幕可能采用QD-LCD局部调光或micro-OLED方案。尽管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该产品会在Connect2025上正式发布(更可能由华硕独立发布),但Meta完全有可能在主题演讲中"顺带提及"或进行预热展示。这不仅是对生态伙伴的支持,更是向行业传递信号:HorizonOS正在成为开放XR生态的核心平台之一。HorizonOS新功能:窗口共享或将对标AppleVisionPro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么操作系统就是灵魂。去年,Meta大幅重构了HorizonOS的2D窗口管理系统,允许用户自由拖拽浏览器、安卓应用等界面,甚至可在沉浸式应用中保持后台运行。这一改进被广泛认为是对标AppleVisionPro的visionOS。但visionOS有一项核心功能至今缺席:跨用户窗口共享(SharePlay)。最新系统测试版(PTC)显示,HorizonOS已支持在VR主界面中"持久固定"窗口。而数据挖掘者Luna进一步发现,系统内部已出现"Share"按钮的相关代码,暗示未来可邀请他人查看自己的2D应用窗口。如果Meta在本次Connect上推出类似SharePlay的功能,将极大提升其在远程协作、社交娱乐场景中的竞争力。不过,如何解决DRM版权、传输延迟与稳定性问题,仍是技术挑战。游戏内容:DeadpoolVR压轴,大作续作或仅限"预告"近年来,Meta逐渐将重磅VR游戏的发布节点从Connect转移到夏季大型游戏展会。例如:《蝙蝠侠:阿卡姆阴影》(Batman:ArkhamShadow)于去年gamescom公布;《死侍VR》(DeadpoolVR)则在今年SummerGameFest亮相。《死侍VR》将于11月18日登陆Quest3与Quest3S,极有可能成为Meta今年唯一的第一方大作。不排除Meta会借此机会推出"购机送游戏"的捆绑促销。至于粉丝期待的《阿卡姆阴影2》,虽然已有配音演员确认项目启动,但鉴于开发周期较长,大概率不会在本次大会上公布。最多可能以"彩蛋"或"幕后花絮"形式短暂提及。Valve的"搅局"可能:SteamFrame商标已提交最后,还有一个"外部变量"值得关注:Valve。回顾2019年F8大会,Valve正是在Facebook的舞台上突然宣布Index头显并开启预售,成功抢走了Zuck的风头。六年后的今天,Valve与Meta的关系虽已缓和,但"趁势发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过去四年,Valve多次确认正在开发新一代头显,代号"Deckard"。近期,SteamVR代码中频繁出现"Roy"控制器模型,且Valve已于上周正式申请"SteamFrame"商标。此外,一个名为"SteamVRLinkDongle"的配件也被挖出,可能用于提升无线串流的稳定性,兼容所有独立头显。虽然Valve不太可能在Meta的舞台上正式发布新品,但选择在同一时段官宣,制造舆论热度,绝非不可能。结语:AI眼镜引领新趋势MetaConnect2025的主题已然清晰:从"元宇宙硬件"转向"AI可穿戴入口"。Quest产品线进入休眠期,重心全面向AI眼镜倾斜。Celeste的发布,不仅是硬件形态的突破,更是Meta对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重新定义--将AI能力无缝融入日常视觉体验。而随着HorizonOS生态开放、第三方厂商加入、开发者工具完善,Meta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构建以AI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周三晚5点(太平洋时间),一切终将揭晓。

  • Meta发布首款带显示屏智能眼镜Hypernova:800美元,能否终结“手机依赖”?

    2025-08-20 15:37:37

    史上最强Meta眼镜登场:终于有"屏"了Meta即将推出其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智能眼镜--Hypernova。这款定于9月17日在MetaConnect大会上正式发布的设备,最核心的突破在于:首次搭载了真正的显示系统。与目前热销但仅依赖音频反馈的Ray-BanMeta系列不同,Hypernova在右镜片下方嵌入了一块微型显示屏,可直接向用户呈现通知、导航、照片以及与MetaAI助手的交互内容。这意味着,用户终于能在视野中"看见"信息,而不再需要"听"信息。这一变化,标志着Meta从"智能音频眼镜"正式迈入"视觉增强型可穿戴设备"的新阶段。手腕控制、定制系统:交互方式全面革新Hypernova的交互方式也迎来重大升级。它将配备一条神经腕带(neuralwristband),通过读取用户前臂的肌肉微动,实现对界面的精准控制。用户只需做出轻微的捏合、滑动等手势,即可完成操作,无需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或频繁抬手。设备运行定制版Android系统,并通过Meta的View应用与智能手机连接,支持通话、音乐播放、消息提醒等基础功能。相比Ray-BanMeta的封闭式体验,Hypernova更像一个可扩展的轻量级计算平台。800美元定价策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Hypernova的售价定为800美元,虽远高于Ray-BanMeta的299-380美元区间,但相比此前市场预测的1000-1400美元已大幅下调。Meta选择主动压缩利润空间,以降低用户门槛,加速市场渗透。这一策略表明,Meta不仅瞄准消费者市场,更意图在企业级AR应用领域抢占先机。当前,智能眼镜已在多个行业验证其价值:亚马逊在仓库中使用Vuzix眼镜,实现远程专家"第一视角"设备诊断;宝马慕尼黑工厂工人佩戴智能眼镜后,库存识别速度提升22%,错误率下降33%;DHL等物流企业部署"视觉拣选"系统,结合语音与条码扫描,显著提升作业效率。IDC可穿戴设备负责人FrederickStanbrell指出:"我们可能正见证扎克伯格设想中'取代手机'的第一代设备。"消费者功能亮眼,但企业才是"现金牛"对普通用户而言,Hypernova的吸引力在于"无感交互":走路时查看导航、无需掏手机读消息、用更高质量的摄像头拍照(Meta称其成像能力可媲美iPhone13)。但真正能支撑其高定价的,是企业市场的效率红利。Vuzix目前已在全球部署超500个工业项目,涵盖维修、巡检、物流等场景。工人通常在10-15分钟内即可上手,并可全天舒适佩戴。不过,市场挑战依然存在:数据安全是企业部署的最大顾虑,如何限制摄像头权限、保护客户隐私,仍需严格策略。此外,当前设备尚缺乏真正的空间感知与视觉识别能力,而这正是MetaAI可能补足的关键拼图。2025年市场爆发,Hypernova是试金石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去年规模近2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8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激增110%,Meta占据超75%市场份额,已成行业主导者。VDCResearch副总裁DavidKrebs评价:"行业兴趣浓厚,实验广泛,但技术、用户习惯和应用场景仍有诸多未解之题。"Hypernova的成败,将直接决定Meta能否将智能眼镜从"新奇配件"转变为"生产力工具"。公司已在研发双镜片显示的第二代产品,目标2027年推出。但眼下,它必须先说服用户:愿意为眼前漂浮的数据,支付800美元的溢价。核心升级对比(Hypernovavs.Ray-BanMeta):显示系统:集成微型显示屏vs.仅音频反馈交互方式:神经腕带手势控制vs.触控/语音操作系统:定制Android+应用生态vs.封闭系统摄像头:升级影像系统,对标iPhone13价格:800美元vs.299-380美元

  • Meta联手Oakley发布智能眼镜HSTN:续航8小时+3K视频

    2025-08-20 13:47:14

    续航与画质双升级,Meta智能眼镜再进一步继Ray-BanMeta智能眼镜成功试水消费级AI硬件后,Meta再次携手全球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推出第二条产品线--OakleyMetaHSTN。这款新眼镜已于近日开启常规版本预售,并将于8月26日(下周二)正式发货。与Ray-BanMeta相比,OakleyMetaHSTN定位略高,核心升级集中在续航与影像能力:在典型使用场景下,电池续航可达8小时,是Ray-BanMeta(4小时)的两倍;视频拍摄能力也从1080p提升至3K分辨率,画质更清晰,细节更丰富。这一代际提升,标志着Meta在"全天候可穿戴AI助手"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于用户而言,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少的充电焦虑,更适用于长时间户外活动、运动记录或工作场景。功能全面看齐Ray-BanMeta:AI眼镜的"能力清单"已成型尽管外观设计源自Oakley经典的HSTN运动风格,但其功能架构与Ray-BanMeta保持高度一致:无屏幕设计,集成摄像头、麦克风与扬声器,主打"隐形智能"。用户可通过语音或触控实现以下操作:拍摄照片与视频播放音乐、播客、有声书接打电话在WhatsApp与Messenger视频通话中共享第一视角画面实时语音翻译扫描二维码唤醒MetaAI--这款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助手可通过摄像头"看见"你眼前的物体,并回答相关问题(例如:"这是什么花?"、"这个标志什么意思?")接收并朗读部分手机通知此外,眼镜具备IPX4级防水,可抵御日常泼溅,但不支持水下使用。为保障隐私,镜腿前端设有LED指示灯,只要摄像头启用(无论是拍摄还是MetaAI视觉识别),灯即亮起,提醒周围人正在记录。六款配色上市,价格阶梯清晰,全球化布局加速今年7月,Meta与Oakley曾限量发售一款金色24K偏光镜片特别版,售价500美元,主打收藏与高端市场。如今,常规版本正式开放预售,起售价为400美元,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5个主要市场。常规款提供六种镜框与镜片组合,价格根据技术含量分层:$400档:WarmGrey+RubyPRIZM镜片,Black+Clear镜片$450档:BrownSmoke+DeepWaterPRIZM偏光镜片,Black+BlackPRIZM偏光镜片$480档:含变色镜片(Transitions)的高端型号,可在强光下自动变暗其中,PRIZM镜片为Oakley核心技术,旨在增强色彩对比度与视觉清晰度,特别适合户外运动场景。而变色镜片则进一步提升了全天候适用性。Meta表示,该产品后续还将登陆墨西哥、印度和阿联酋,全球化扩张步伐明显加快。背后是Meta与眼镜巨头的深度绑定Ray-Ban与Oakley同属全球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旗下品牌。去年,Meta与该公司达成协议,将合作延续至"下一个十年";今年,Meta更通过30亿欧元战略投资,获得EssilorLuxottica3%的股权,双方关系从"品牌合作"升级为"资本联盟"。此举不仅确保了Meta在光学设计、制造工艺与全球分销渠道上的强大支持,也释放出明确信号:AI眼镜不再是概念产品,而是Meta长期战略的核心硬件入口。随着OakleyMetaHSTN的推出,Meta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时尚(Ray-Ban)与运动(Oakley)两大场景的智能眼镜矩阵。在AI能力、续航、画质、隐私设计与品牌协同上,这套组合拳已展现出成熟的产品思维。下一步,如何在更多区域市场(尤其是亚太)推动本地化适配与AI服务落地,将成为其全球普及的关键。

  • 印度XR新锐发布HUMBL AI眼镜:无屏、无扰,打造“环境智能”新范式

    2025-08-19 09:20:24

    在智能穿戴设备普遍追求"增强显示"与"虚拟叠加"的当下,印度XR先锋企业QWR(QuestionWhat'sReal)推出了一款反其道而行之的产品--HUMBLAI眼镜。这款即将开启预售的设备,不依赖视觉屏幕,不制造信息过载,而是以"感知即服务"的理念,重新定义智能眼镜的本质:不是让你看到更多,而是理解更深。作为一家专注于头戴式计算设备研发的公司,QWR长期致力于打造"超越传统屏幕"的下一代个人计算机。其产品覆盖VR与智能眼镜,并为教育、医疗、国防及工业领域提供企业级硬件解决方案。而HUMBL,正是其消费级战略的里程碑之作。无屏之智:用声音与感知重构人机交互HUMBLAI眼镜最核心的理念是:NoScreens,NoDistractions(无屏、无扰)。它摒弃了主流AR眼镜中常见的透明显示屏或投影模组,转而通过一套高度集成的感官系统,实现"环境智能"(AmbientIntelligence):麦克风阵列:持续聆听并解析周围环境声音,识别语音指令与场景语义;环境摄像头:以第一人称视角捕捉视野所见,用于场景理解与物体识别;开放式骨传导扬声器:轻柔传递语音提示与上下文信息,不隔绝现实声音;高通AR1平台驱动的AI"大脑":在端侧运行实时推理模型,理解用户所处情境并做出响应。整个系统协同工作,构建出一种"隐形助手"般的体验--你不需要低头看通知,也不必手动操作,信息会以最自然的方式"浮现"在你的意识边缘。场景即服务:从通勤到探索,智能随行HUMBL的设计哲学是"增强感知,而非打断现实"。它在多个日常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城市导航:走在陌生街道,HUMBL通过语音轻声提示转向信息,无需掏出手机或盯着AR箭头,真正实现"眼观六路,耳听指令";职场协作:在会议或维修现场,它可实时转录对话、提取要点,或通过视觉识别调取设备手册,让你双手自由、专注任务;旅行探索:经过历史建筑时,眼镜自动讲述其背景故事;路过餐厅,语音播报用户评分与推荐菜--知识如空气般自然吸入;生活辅助:支持实时翻译、物品识别、甚至情绪感知提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AI随从"。高通AR1加持:端侧AI保障隐私与响应速度HUMBL基于高通SnapdragonAR1平台构建,该芯片专为低功耗、热约束严苛的轻量化智能眼镜优化。所有数据处理尽可能在本地完成,减少对云端依赖,不仅提升响应速度,更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你的所见所听,不必上传至服务器。QWR强调,HUMBL的目标不是替代手机或VR头显,而是填补"智能手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体验断层。它是一种持续在线的认知增强工具,让技术真正"隐形"于生活之中。目前,HUMBLAI眼镜已进入预售前最后准备阶段。虽然具体发布时间与售价尚未公布,但其独特的"无屏智能"理念,已在XR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在AI眼镜逐渐从"炫技"走向"实用"的关键节点,HUMBL或许正指向了未来人机交互的一种可能:技术退居幕后,体验悄然升华。

  • 温州造出首款AI眼镜:34克超轻设计,年产15万台剑指全球市场

    2025-08-19 09:02:19

    近日,温州市瓯海区迎来产业转型的重要时刻--由本土企业联合研发的首款AI智能眼镜LooktechAIGlasses正式量产下线。这不仅标志着温州正式跻身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阵营,更意味着这座传统眼镜产业重镇,正加速向"科技+时尚"双轮驱动的智能制造升级。作为中国四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瓯海年产眼镜超1亿副,占据全国产量近三分之一。如今,随着Looktech与温州瓯海眼镜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这一传统产业正借力AI技术实现华丽转身。34克超轻机身:重新定义"全天候佩戴"舒适标准LooktechAIGlasses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仅34克的整机重量--比市面上多数AI眼镜更轻,接近普通宽边眼镜的佩戴感。这一成果得益于全机身采用超轻复合材料,在镜框与镜腿结构上实现极致减重,确保长时间佩戴无压迫感。"智能眼镜首先是眼镜,"LooktechCEO易浩翔强调,"除了强大的AI能力,它必须足够美观、舒适,才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这一理念贯穿产品设计始终,延续了瓯海眼镜行业数十年的工艺积淀,在科技与美学之间达成平衡。四合一功能集成:拍摄、聆听、交互一体化LooktechAIGlasses集成了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时尚眼镜:提供多种款式选择,满足日常穿搭需求;开放式耳机:内置音频模块,支持清晰通话与音乐播放;高清影像系统:搭载1300万像素传感器,支持2K视频录制与4K照片拍摄,并配备电子防抖(EIS)与地平线校正技术,即使在运动、骑行等复杂环境中也能输出稳定、无畸变的高质量画面;AI智能助手:支持语音唤醒、实时信息查询、场景识别等智能化交互功能,让眼镜成为真正的"个人AI随从"。年产15万台自动化产线落地,900万订单已出海在瓯海的洁净车间内,一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该产线采用标准化组装流程,每小时可完成70台设备的精密装配,年产能达15万台,为规模化出货提供保障。目前,项目已签下900万元人民币的出口订单,首批产品将于7月底发往北美市场,正式开启温州智造的全球化征程。这不仅是一次产品输出,更是中国县域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链跃迁的典型样本。从"制造"到"智造",从"卖眼镜"到"卖智能体验",LooktechAIGlasses的下线,是温州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当百年工艺遇上前沿AI,一副轻巧的眼镜,或许正承载着下一个消费级智能终端的未来。

  • 智能眼镜怎么选?功能解析与热门机型推荐

    2025-08-16 14:21:30

    近年来,"智能眼镜"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们外观看似一副普通的大号太阳镜,实则内藏玄机,集成了多种电子功能,既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与舒适。然而,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功能差异巨大,选择时往往令人眼花缭乱。本文将系统解析智能眼镜的核心功能,并介绍当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几款产品,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新兴科技品类。什么是智能眼镜?广义而言,智能眼镜是指集成了麦克风、摄像头、扬声器、AI处理器等电子元件的眼镜设备,用户可佩戴它进行通话、听音乐、拍摄记录、获取信息等操作。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类是自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能将视频、网页、通知等内容直接投射到眼前。这类设备大多支持与智能手机或电脑连接,即插即用,实现"边走边看"的便捷体验,极具吸引力。具备增强现实(AR)功能的设备常被称为"AR眼镜",而集成生成式AI能力的则被称为"AI眼镜"。不过,"智能眼镜"一词通常作为涵盖这些功能的统称。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智能眼镜都具备显示功能。此外,不同厂商对"AR""AI"的定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购买前,务必仔细确认具体功能,避免误解。智能眼镜的主要功能1.显示功能:视频观看与网页浏览部分智能眼镜配备透明显示屏,可在视野中叠加显示YouTube视频、网页内容或应用程序界面。其优势在于无需手持手机即可观看,解放双手,同时因重量轻、佩戴舒适,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肩颈负担。部分型号支持连接游戏主机或电脑,实现屏幕扩展或投屏(部分需专用适配器)。显示方式也各不相同:静态显示:画面固定在视野中央3DoF(三自由度):画面随头部转动同步移动6DoF(六自由度):画面还能感知前后移动,实现更真实的沉浸感2.运动记录与数据测量镜片内侧可实时显示跑步距离、速度、配速、心率等运动数据,适用于跑步、骑行、游泳等场景。例如,美国职棒大联盟球星大谷翔平就曾因佩戴此类智能眼镜训练而引发热议。3.拍照与摄像部分眼镜(如MetaRay-BanMeta)在镜框中内置摄像头,可通过按钮或语音指令拍摄照片或视频,并一键分享至社交媒体,方便记录旅途见闻或重要瞬间。4.音频功能:通话与音乐智能眼镜普遍支持蓝牙通话与音乐播放。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拨打电话(如"打给张三"),或在Spotify、AppleMusic等平台播放音乐,实现全天候的听觉陪伴。5.人工智能助手近年来,"AI眼镜"逐渐成为智能眼镜的重要分支。这类设备搭载生成式AI,可实现:语音问答(如"今天天气如何?")实时多语言翻译周边环境识别与导航视障辅助(如语音描述眼前场景)目前具备完整AI功能的设备仍较少,多数厂商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技术成熟,竞争正日趋激烈。例如,谷歌正基于其自研的AndroidXR操作系统,结合GeminiAI引擎,开发新一代AI眼镜。该产品由谷歌与时尚眼镜品牌GentleMonster、WarbyParker合作打造,预计2025年发布,2026年正式上市。6.AR增强现实功能AR眼镜能将虚拟3D内容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目前已有部分应用支持6DoF空间定位与手势控制,让用户"用手抓取"虚拟物体。尽管当前AR内容生态尚不成熟,但Meta正在研发的光学透视AR原型Orion,被认为有望在未来彻底改变这一格局。7.视力辅助与视觉矫正一些智能眼镜专注于视觉健康支持:ViXion01s:针对老花眼人群,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焦距,实现远近自由切换。久保田眼镜:由久保田制药开发,采用"近视散焦"AR技术,将图像焦点调整至周边视网膜前方,有望延缓近视发展。这类产品代表了智能眼镜向医疗健康领域延伸的潜力。购买前需要注意什么?尽管统称为"智能眼镜",但不同品牌、型号的功能差异极大。例如,用于运动监测的眼镜与用于视频观看的眼镜用途完全不同,盲目购买可能导致功能不匹配。建议在购买前:仔细阅读官网功能说明确认是否需要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配合使用注意价格区间(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关注地区兼容性:部分海外型号可能未通过本地认证,或不支持本地语言与应用代表性智能眼镜推荐XREALONE价格:3299元由中国品牌XREAL推出,主打视频与娱乐体验。搭载自研空间计算芯片,支持头部追踪与低延迟3D显示。可连接手机、游戏机作为便携显示器,佩戴舒适,适合长时间使用。新增配件XREALEye(680元):增加6DoF功能与摄像头,提升AR能力。其他型号:XREALAir(1999元):性价比之选,适合日常娱乐XREALAir2Ultra(4860元):支持6DoF,可体验3DAR内容VITUREPro价格:3100元源自美国加州的XR品牌,是VITUREOne的升级版。屏幕更大、刷新率翻倍、亮度提升约两倍,支持电子调光与屈光度调节(±5D,不支持散光),戴眼镜者也可舒适使用。搭配专用App,可将手机变为多屏工作平台,适合移动办公与轻度游戏。RayNeoAir2价格:2330元由TCL旗下RayNeo推出,外观最接近普通太阳镜,佩戴自然不突兀。采用索尼MicroOLED屏幕,色彩还原精准,画质清晰。功能聚焦于视频投屏与网页浏览,无AR或专用App,适合追求简洁体验的用户。MiRZA价格:1685美元日本NTTConocueDevices开发的高端XR眼镜,体积较大,设计独特。支持6DoF空间交互与手势控制,可在AR空间中操作3D物体。支持无线连接智能手机(需AQUOSR9系列),并具备实时翻译功能。虽面向消费者,但因价格高昂,更适合作为开发者或企业级设备。ENGO2价格:299.95美元法国EngoEyewear推出的运动型智能眼镜。无显示屏,但可在镜片内侧实时显示跑步距离、速度、心率等运动数据。支持手势控制,适合跑步、骑行等有氧运动,帮助用户实时掌握身体状态。Ray-BanMeta价格:299美元Meta与雷朋(Ray-Ban)联名推出,外观时尚,佩戴自然。虽无显示屏,但功能丰富:一键拍照/录像,语音控制支持Spotify、AppleMusic等音乐服务内置AI助手"MetaAI",支持语音问答与实时翻译(英、法、意、西语)新增"详细回复"功能,优化视障人士使用体验截至2024年,全球销量已突破百万副,是目前最畅销的智能眼镜之一。Meta也正在研发下一代AR眼镜Orion。久保田眼镜价格:77万日元(含税)(约37570元)由久保田制药开发,专为近视防控设计。采用AR技术实现"近视散焦",将图像焦点置于周边视网膜前方,有望减缓近视加深。定位为医疗辅助设备,适合青少年及近视发展较快人群。ViXion01s价格:88,000日元(含税)(约4293元)东京初创公司ViXion推出的自动对焦眼镜。内置距离传感器,可平滑调节焦距,实现远近自由切换。支持镜片定制(可适配散光),外框镜片可快速拆卸,适合阅读、烹饪、精细作业等场景,真正实现"免提操作"。结语智能眼镜正从概念走向实用,涵盖娱乐、运动、健康、AI交互等多个方向。选择时应根据自身需求,明确核心用途--是看视频、记录生活、辅助运动,还是探索AR与AI?随着技术进步与生态完善,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提前了解,理性选择,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副。

  • AI智能眼镜的“信任之困”:技术成熟了,人心跟上了吗?

    2025-08-06 13:16:36

    一场迟到的产业反思从台式机到智能手机,再到云计算,我亲历了职场技术的一次次跃迁。如今,智能眼镜正站在成为"下一代办公标配"的门槛上。硬件已日趋成熟--轻巧、隐蔽、功能强大,已非当年GoogleGlass那般突兀。Meta与雷朋合作的时尚款、阿里云生态支持的AI智能眼镜、苹果传闻中的新品,都在释放一个信号:消费级与企业级应用的临界点即将到来。想象这样的场景:工程师在检修设备时,眼前自动浮现操作指引;跨国会议中,实时翻译字幕悄然浮现于镜片;管理者在汇报时,关键数据随视线浮动提示。这些不再是科幻桥段,而是正在落地的真实应用。然而,技术越先进,用户的疑虑却越深。我们正面临一个关键转折:技术已准备好,信任却没跟上。为什么"看起来正常"还不够?许多人以为,只要把眼镜做得像普通眼镜,问题就解决了。Meta的做法正是如此--让科技"隐身"于时尚之中。但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挑战在于:当一个人戴上智能眼镜,他与周围人的信息关系被彻底改变了。他可以随时记录、检索、分析,甚至获得AI的实时辅助。而其他人却"裸眼"相对。这种信息不对等,会悄然破坏会议中的信任氛围,引发本能的戒备。有用户曾分享:"在饭局上,只要对方戴着眼镜,大家就会下意识问:'你能摘下来聊吗?'"即便有录制指示灯,人们仍会感觉"像被手机镜头对着"。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性的本能反应。我们习惯了面对面交流中的眼神、表情与注意力信号。智能眼镜模糊了"看"与"录"的界限,打破了这些默契,自然引发不安。企业部署的三大盲区许多企业照搬智能手机的推广逻辑,认为"功能强、效率高,大家自然会用"。殊不知,智能眼镜是环境型设备--它不仅影响佩戴者,也影响整个空间。常见误区:误区问题所在重合规,轻文化满足了数据合规要求,却未建立组织内的信任共识重功能,轻体验只关注"能做什么",忽视"用了之后别人怎么想"重效率,轻公平管理者用它提升决策,员工却感觉被监控,价值未共享破局之道:构建"信任优先"的落地框架要让智能眼镜真正融入职场,必须跳出"技术驱动"的思维,转向"信任驱动"。我称之为"三重信任支柱":1.透明可感(Transparency)不只是贴个隐私政策,而是让用户实时知道:▶哪些数据被采集?▶存在哪里?谁有权访问?▶AI做了什么判断?例如:开启录音时,镜片有明显视觉提示,且他人可通过APP查看状态。2.控制在手(Control)佩戴者要有开关自由,旁观者也要有拒绝权利。建立"会议礼仪":▶涉及敏感话题时主动关闭功能;▶进入会议室前征询共识;▶设置"无记录区"。3.价值共享(ValueAlignment)功能设计必须让所有人受益,而非仅服务少数人。例如:▶会议记录自动生成纪要,全员共享;▶实时翻译帮助听障同事参与;▶安全预警提醒现场所有人员。成功落地的三个关键观察多个试点项目后,我发现成功案例都有共性:原则实践建议渐进引入从自愿试点开始,如技术支持岗、巡检人员,积累正面案例场景聚焦优先用于高价值、低争议场景:设备维修、培训指导、无障碍支持共建规则组织内部共同制定使用规范,而非由IT部门单方面决定不同厂商的"信任路径"各科技公司正以不同方式破解信任难题:厂商策略适用场景Meta以时尚设计降低社会摩擦社交、轻办公场景苹果(预期)强调隐私架构与本地计算高安全要求环境国内厂商突出AI能力与生态整合本土化、高效率场景没有"唯一正确"的路径。企业应根据自身文化、业务需求和员工接受度,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未来已来,但信任需共建我们不应因信任难题而停下脚步。智能眼镜在安全生产、无障碍沟通、知识传承等方面的潜力巨大,值得持续探索。但必须清醒:技术决定下限,信任决定上限。再先进的功能,若无人愿用,也只是空中楼阁。真正领先的组织,不会只问"这眼镜能做什么",而是思考:它如何让团队协作更平等?如何让信息流动更透明?如何让每个人更有安全感?智能眼镜的未来,不在于它有多"聪明",而在于我们如何用它,构建一个更可信、更包容、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技术终将迭代,但信任一旦建立,便是最坚固的护城河。这场革命的胜负手,不在实验室,而在每个人的"愿意戴上"那一刻。结语:创新从不是孤军奋战。真正的突破,始于技术,成于共识。

  • 德国初创公司 Gixel 获 500 万欧元融资,研发下一代 AR 眼镜核心光学技术

    2025-08-04 15:29:18

    德国增强现实(AR)光学技术初创公司Gixel宣布完成5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将用于推进其面向AI与AR眼镜的下一代光学显示系统研发。本轮融资由OculusVR联合创始人BrendanIribe领投,Flixbus创始人、德国联邦颠覆性创新署(SPRIND)共同参与。此外,前二十世纪福克斯与派拉蒙影业首席未来学家TedSchilowitz也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彰显业界对Gixel技术前景的高度认可。突破光学瓶颈:轻薄、高透、广视角的AR显示新方案当前智能眼镜面临三大核心挑战:轻量化、低功耗、高透明度,而其中最关键的瓶颈在于光学显示系统。现有技术往往在视野宽度、能耗、佩戴舒适度之间难以兼顾。Gixel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公司已开发出一套专有光学显示技术,具备以下关键优势:✅超高透明度:即使在断电状态下,镜片透明度接近普通眼镜,不影响日常视觉✅超广视角(FOV):相比现有消费级AR眼镜,可提供更宽广的虚拟图像覆盖范围✅低功耗&低发热:适合集成于轻薄镜片中,延长续航,提升佩戴舒适性✅支持变焦平面(VarifocalDisplay):实现精确的深度感知,用户可自由调节虚拟内容的显示距离与位置,减少视觉疲劳该公司表示,其显示效果已达到接近智能手机屏幕的画质水平,同时保持了眼镜形态的轻便性,为真正"日常可用"的AR眼镜铺平道路。技术团队背景深厚,专注全尺寸AR显示研发Gixel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德国,自2021年起专注于全尺寸AR显示器的研发。其核心团队由三位联合创始人领衔:MiloTaffanel博士: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光学专家,深耕纳米光学与光子学DingLuo博士:显示物理与系统工程专家FelixNienstadt:连续创业者,现任CEO目前,公司已组建一支由15名成员组成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成员背景涵盖显示物理、纳米光学、系统工程与高精度制造等领域,具备从底层技术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能力。商业进展:原型开发中,已向合作伙伴提供开发工具包Gixel目前正在开发一款功能完整的工程原型,并已向部分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开发工具包(DevKit),用于早期生态构建与应用场景验证。CEOFelixNienstadt表示:"这笔融资是重要里程碑。我们正稳步推进,致力于将可穿戴AI与AR技术变为现实。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真正适合全天佩戴的智能眼镜核心显示方案。"公司计划在下一阶段启动新一轮融资,并为未来规模化生产与制造能力做准备。展望:光学创新是AR普及的关键一步随着苹果VisionPro、Meta、小米等巨头纷纷布局空间计算与智能眼镜,市场对高性能、低成本、可量产的光学方案需求日益迫切。Gixel的技术路径若能成功商业化,有望成为AR眼镜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为下一代"类眼镜形态"的智能终端提供核心支撑。

  • 阿里巴巴推出首款智能眼镜“夸克AI眼镜”,进军智能穿戴市场

    2025-08-04 15:17:58

    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日前宣布推出其首款人工智能智能眼镜--夸克AI眼镜。这款产品标志着阿里巴巴首次涉足智能眼镜领域,并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搭载自主研发AI模型Qwen,实现语音控制多功能操作夸克AI眼镜内置阿里巴巴集团自主研发的AI模型Qwen及其专属AI助手Quark。用户只需通过语音指令,就能轻松完成拨打电话、播放音乐等操作,无需动手即可享受便捷服务。此外,该眼镜还计划支持实时翻译与会议记录自动转录功能,满足商务人士的多样化需求。主要功能亮点:语音操控:免提拨打/接听电话、播放音乐实时翻译:跨语言交流无障碍会议记录:自动生成文字记录,提升工作效率内置摄像头:捕捉精彩瞬间,随时记录生活无缝集成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夸克AI眼镜不仅是一款独立的智能设备,它还能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多项服务无缝对接,包括:导航服务:提供精准路线指引支付宝支付:实现便捷的移动支付体验淘宝比价:随时随地查看商品价格信息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整合,使得夸克AI眼镜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出行、购物还是办公场景都能游刃有余。智能眼镜:下一个消费电子热点在全球科技行业中,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眼镜被视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内市场,另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小米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眼镜产品--小米AI眼镜,并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智能眼镜作为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设备,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阿里巴巴选择此时进入这一领域,正是看中了智能眼镜在未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物联网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上市计划与展望据官方透露,夸克AI眼镜计划于2025年底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售,具体的定价及详细规格目前尚未公布。不过,凭借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夸克AI眼镜无疑将成为智能眼镜市场上的一颗新星,值得期待。

  • 扎克伯格预言:未来没有AI眼镜的人将“处于显著认知劣势”

    2025-08-04 09:42:29

    在Meta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首次公开提出一个极具未来感的判断:"我认为,未来如果你没有具备AI能力的眼镜,或某种与AI交互的方式,你很可能会在认知上处于显著劣势。"这一言论不仅揭示了Meta对智能眼镜的战略定位,更预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AI增强人类认知"时代。智能眼镜:Meta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正在成型扎克伯格是在回应分析师关于"智能眼镜是否将取代智能手机"的提问时做出上述表态的。他系统阐述了Meta为何将眼镜视为未来的核心计算形态:时尚属性:与雷朋(Ray-Ban)、Oakley等品牌合作,确保产品首先是一款"人们愿意佩戴的时尚眼镜"。AI功能持续增强:MetaAI在眼镜中的使用率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用户每天使用AI功能。多模态交互优势:眼镜可让AI"看到你所见、听到你所听、与你对话",实现全天候、沉浸式辅助。虚实融合入口:眼镜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理想方式",也是实现"元宇宙愿景"的关键载体。扎克伯格还以视力矫正类比:"我戴隐形眼镜。如果我没有视力矫正,我在世界上穿行时就会有认知劣势。我认为未来,没有AI眼镜的人,也会面临类似的认知落差。"市场验证:Ray-BanMeta销量同比增长超200%这一战略正获得市场积极反馈。Meta的眼镜合作伙伴--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近日披露:"今年截至目前,Ray-BanMeta智能眼镜销量同比超过三倍增长,表现'异常出色'。"这一数据印证了消费者对"时尚+AI"融合产品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已签署协议,将合作"延续至下一个十年",共同开发多代智能眼镜产品线Meta已投资30亿欧元,获得依视路陆逊梯卡3%股份据报道,Meta正"考虑"进一步增持至5%产品路线图:从无屏到HUD,再到全息ARMeta的智能眼镜战略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逐步实现从"AI音频助手"到"视觉增强"的跃迁。第一阶段:无屏AI眼镜(已落地)代表产品:Ray-BanMeta、OakleyMetaHSTN功能:音频AI助手、拍照录音、音乐播放状态:已量产,销量爆发第二阶段:带HUD显示的智能眼镜(即将发布)据TheVerge、彭博社等多家媒体确认,Meta首款带显示的智能眼镜MetaCeleste将于2025年秋季发布,预计在MetaConnect2025(9月17日)上正式亮相。MetaCeleste关键特性:单眼光学HUD:位于右眼,显示基础信息显示内容:时间、天气通知提醒拍照预览导航指引实时语音字幕与翻译MetaAI文本回复(替代语音播报)控制方式:标配sEMG腕带,支持手指微动作控制价格:预计超过1000美元⚠️注意:Celeste并非全功能AR眼镜,无空间定位,无法锚定虚拟物体,视野也较窄,属于"信息提示型"设备。第三阶段:全息AR眼镜(长期愿景)Meta已投入近十年研发真正的AR眼镜。2024年Connect大会上展示的Orion原型机,具备:双眼全息显示宽视场角(FOV)高精度眼动与手势追踪完全无线设计但Meta承认:Orion不会成为产品。原因:其依赖的光学材料无法实现低成本量产,若上市,每台成本将超过10,000美元。第四阶段:可量产AR眼镜(Artemis项目)为实现商业化落地,Meta正在开发代号为Artemis的AR眼镜项目,已向《TheVerge》记者AlexHeath公开部分细节:使用玻璃波导镜片(与SnapSpectacles、HoloLens、MagicLeap相同技术路径)放弃Orion的"宽视场角"设计,优先保证可制造性与成本控制目标:打造首款面向开发者与早期用户的消费级AR眼镜这意味着:Meta的首款AR眼镜将不会是Orion那样的"终极形态",而是一款技术折衷但可量产的过渡产品。时间线展望:2025年是关键转折点时间事件意义2025年4月扎克伯格称员工为赶工"周末加班"显示Meta对HUD产品高度重视2025年9月17日MetaConnect2025大会预计发布MetaCeleste,开启预购2025年10月预计发货用户首次体验"AI+显示"智能眼镜2026年起Artemis项目推进向真正AR眼镜迈进总结:Meta的"AI眼镜霸权"正在构建维度Meta的布局战略定位智能眼镜是"下一代计算平台",AI是核心市场验证Ray-BanMeta销量暴涨,用户接受度高产品节奏从无屏→HUD→AR,分阶段演进生态掌控投资依视路陆逊梯卡,掌控硬件与渠道技术储备Orion展示终极愿景,Artemis推进落地✅一句话结论:扎克伯格所说的"认知劣势",不是危言耸听,而是Meta正在亲手构建的未来。从Ray-Ban到Celeste,再到Artemis,Meta正在通过"时尚引流+AI增强+分步落地"的策略,将智能眼镜从"小众玩具"推向"认知基础设施"。未来十年,眼镜或将取代手机,成为人类大脑的"外接CPU"。

  • 共 29 条1/3123>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