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至18日,Meta年度开发者大会Connect即将拉开帷幕。这场被科技圈视为“元宇宙风向标”的盛会,今年却显得格外神秘——官方预告语焉不详,仅由扎克伯格亲自出面承诺:“分享AI眼镜最新进展,并阐述Meta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领域的愿景。”
与此同时,CTO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也在上月放出风声:将有“重磅可穿戴设备”发布,同时涉及AI与“元宇宙软件”的重大更新。
但除此之外,Meta几乎守口如瓶。没有预热海报,没有倒计时页面,甚至连Keynote议程都极为克制。然而,从彭博社、The Verge、金融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结合Meta近年来的战略轨迹来看,我们仍能拼凑出一幅清晰的图景。
真正的答案,或许就在周三晚上的直播中揭晓。
毫无疑问,本届Connect的最大焦点,将是Meta首款搭载微型抬头显示(HUD)的智能眼镜。
据多方信源证实,这款代号为Hypernova的眼镜将在右眼嵌入一块小型单目光学显示单元,支持时间、天气、通知提醒、实时导航、语音字幕与翻译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将首次集成Meta长期研发的sEMG神经肌电腕带,通过手指微动作实现无接触操控。
Meta HUD 眼镜在泄露的早期固件中呈现。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AR眼镜——它不会叠加三维虚拟物体,也不会构建空间地图。它的定位更接近“AI助手的视觉延伸”,将Meta AI的响应以文本形式直接呈现在视野中,取代语音播报。
有趣的是,这款产品的真实命名可能早已泄露。7月,有人在Meta公开服务器的固件中发现了Hypernova及其腕带的渲染图,其中一处刻字清晰可见:“Meta Celeste”。这一命名极有可能成为最终上市名称。
重量方面,由于增加了光学模组,Celeste整机重约70克,相较目前主流的Ray-Ban Meta眼镜(50克)有所增加。价格也大幅提升:最初传闻定价超1000美元,但最新消息称已下调至800美元起。
这意味着,Celeste并非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普及型产品,而是Meta在高端AI可穿戴领域的一次战略卡位。
除了旗舰级AI眼镜,Meta在时尚与运动领域的布局也在加速。
今年早些时候,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联合推出了Oakley Meta HSTN,本质上是Ray-Ban Meta的高配版:更高清的摄像头、更长续航,目标用户为户外运动爱好者。
而据彭博社Mark Gurman透露,双方还有一款基于Oakley经典Sphaera设计的新品正在路上。这款眼镜最大的变化在于——摄像头位于镜框中央。
Oakley Sphaera 眼镜的非智能型号。
这一设计显然更利于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尤其适合骑行、滑雪等极限运动场景。其市场定位也将更加垂直,主打“运动员与冒险者”。
至于消费者更熟悉的Ray-Ban Meta系列,是否会迎来第二代升级?目前信息存在分歧。
《The Information》报道称,下一代产品代号为Aperol和Bellini,计划2026年发布,将支持人脸识别与持续数小时的AI会话。但中国XR研究机构在7月发布的渲染图显示,新版本或已在内部测试,且分为光学镜片与太阳镜两种型号。
考虑到HSTN刚推出不久且升级有限,短期内再推全新迭代的可能性较低。但若Meta希望借势AI眼镜热度带动生态扩张,也不排除提前发布轻量升级版的可能。
无论哪款硬件最终发布,一个更关键的趋势正在浮现:Meta正试图构建智能眼镜的开放生态。
Connect日程表显示,9月18日将有三场开发者会议明确提及“9月18日宣布新的Meta开发者工具包”。这些会议的主讲人均来自Meta的应用集成团队,LinkedIn资料显示他们专注于“将第三方应用接入Ray-Ban Meta等AI驱动的智能眼镜”。
更早前,CNBC也曾报道,Meta已邀请第三方开发者为HUD眼镜开发“实验性应用”。
问题在于:这类眼镜算力极其有限,无法运行复杂本地应用。因此,所谓的SDK很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端开发包,而是一套基于云端的AI服务接口——类似于亚马逊的Alexa Skills,允许开发者接入Meta AI的能力,实现语音指令、情境感知、实时翻译等服务。
这标志着Meta对智能眼镜的定义已从“硬件产品”转向“AI入口平台”。
自2021年Connect大会上宣布公司更名并推出Quest 2以来,每年的大会几乎都伴随着新一代头显的发布。但今年,这一惯例或将打破。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Meta不会在2025年发布新款Quest头显。
原计划中,Meta曾与LG合作开发Quest Pro的继任者,但该项目已于今年初正式取消。LG已停止XR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仅保留基础研发。
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下一代头显将是一款超轻量化、开放式周边设计的产品,计算单元外置(类似AirPods Pro的“耳挂+小盒”模式),搭载Horizon OS系统,预计2026年底才能面世。
这意味着,Quest 3和Quest 3S将继续作为主力销售至少两年。而用户期待的“Quest 4”,短期内恐难现身。
虽然Meta自身不再推新头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在Connect上看到新设备。
去年,Meta正式将Quest操作系统更名为Horizon OS,并宣布向第三方硬件厂商开放授权,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华硕(Asus)与联想。
其中,华硕将推出一款隶属于ROG(Republic of Gamers)系列的“高性能游戏头显”。据VR爱好者Luna年初获得的线索,该设备代号为Tarius,支持面部与眼动追踪,屏幕可能采用QD-LCD局部调光或micro-OLED方案。
尽管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该产品会在Connect 2025上正式发布(更可能由华硕独立发布),但Meta完全有可能在主题演讲中“顺带提及”或进行预热展示。
这不仅是对生态伙伴的支持,更是向行业传递信号:Horizon OS正在成为开放XR生态的核心平台之一。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么操作系统就是灵魂。
去年,Meta大幅重构了Horizon OS的2D窗口管理系统,允许用户自由拖拽浏览器、安卓应用等界面,甚至可在沉浸式应用中保持后台运行。这一改进被广泛认为是对标Apple Vision Pro的visionOS。
但visionOS有一项核心功能至今缺席:跨用户窗口共享(SharePlay)。
最新系统测试版(PTC)显示,Horizon OS已支持在VR主界面中“持久固定”窗口。而数据挖掘者Luna进一步发现,系统内部已出现“Share”按钮的相关代码,暗示未来可邀请他人查看自己的2D应用窗口。
如果Meta在本次Connect上推出类似SharePlay的功能,将极大提升其在远程协作、社交娱乐场景中的竞争力。不过,如何解决DRM版权、传输延迟与稳定性问题,仍是技术挑战。
近年来,Meta逐渐将重磅VR游戏的发布节点从Connect转移到夏季大型游戏展会。例如:
《蝙蝠侠:阿卡姆阴影》(Batman: Arkham Shadow)于去年gamescom公布;
《死侍VR》(Deadpool VR)则在今年Summer Game Fest亮相。
《死侍VR》将于11月18日登陆Quest 3与Quest 3S,极有可能成为Meta今年唯一的第一方大作。不排除Meta会借此机会推出“购机送游戏”的捆绑促销。
至于粉丝期待的《阿卡姆阴影2》,虽然已有配音演员确认项目启动,但鉴于开发周期较长,大概率不会在本次大会上公布。最多可能以“彩蛋”或“幕后花絮”形式短暂提及。
最后,还有一个“外部变量”值得关注:Valve。
回顾2019年F8大会,Valve正是在Facebook的舞台上突然宣布Index头显并开启预售,成功抢走了Zuck的风头。
六年后的今天,Valve与Meta的关系虽已缓和,但“趁势发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过去四年,Valve多次确认正在开发新一代头显,代号“Deckard”。近期,SteamVR代码中频繁出现“Roy”控制器模型,且Valve已于上周正式申请“Steam Frame”商标。
此外,一个名为“SteamVR Link Dongle”的配件也被挖出,可能用于提升无线串流的稳定性,兼容所有独立头显。
虽然Valve不太可能在Meta的舞台上正式发布新品,但选择在同一时段官宣,制造舆论热度,绝非不可能。
Meta Connect 2025的主题已然清晰:从“元宇宙硬件”转向“AI可穿戴入口”。
Quest产品线进入休眠期,重心全面向AI眼镜倾斜。Celeste的发布,不仅是硬件形态的突破,更是Meta对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重新定义——将AI能力无缝融入日常视觉体验。
而随着Horizon OS生态开放、第三方厂商加入、开发者工具完善,Meta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构建以AI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周三晚5点(太平洋时间),一切终将揭晓。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