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家园:视觉与交互的全面革新Meta旗下Quest设备的HorizonOSv81系统更新现已面向所有支持设备逐步推送。此次更新的核心是彻底取代旧版VR家园环境的"沉浸式家园"(ImmersiveHome),基于全新的HorizonEngine打造,标志着Quest平台虚拟空间体验的一次质变。旧版家园因视觉表现力落后于苹果VisionPro及pico4Ultra等竞品,长期受到用户诟病。v81版本彻底移除了这些低质环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统一的、视觉质量显著提升的核心空间。用户可在"中央枢纽"、"午夜"、"山谷"与"海洋馆"四种背景场景中自由切换,环境光照会随场景动态变化。在交互层面,新家园支持自由滑动或瞬移移动,用户可直接传送到虚拟座椅的坐姿位置。此前备受开发者期待的系统级移动设置(WorldMovement)也已集成至系统设置中,尽管目前第三方应用尚无法通过API读取该配置。社交元素的深度整合沉浸式家园延续了Avatar镜像与HorizonCentral传送门,并新增"Instagram窗口"这一虚拟物件。该功能以3D合成形式将Instagram中的图片与视频投射至家园墙面,成为继Avatar镜像和传送门后的第三类可放置对象,进一步强化了虚拟空间的个性化与社交属性。窗口常驻与多任务能力跃升v81引入了"2D窗口常驻"功能,允许用户在透视模式或沉浸式家园中,通过工具栏的"锚定"选项将窗口固定在空间中。最多可分别在两种模式下各锚定三个窗口(共六个),且这些窗口在重启设备后仍保持原位。一个精巧的设计细节是,窗口在定位时会与虚拟环境中的几何体发生碰撞,便于用户将其精准贴合至墙面等表面。这一改进显著提升了虚拟工作空间的实用性和沉浸感。QuickPlay:缩短等待,即买即玩Meta在v81中逐步推出"QuickPlay"功能,允许Quest3与Quest3S用户在应用下载完成前即可启动商店应用。该技术通过众包分析优先加载关键资源,Meta声称可将"购买到游玩"的等待时间缩短高达50%。与需要开发者手动实现的同类方案不同,Meta的QuickPlay为全自动集成,对用户和开发者均更为友好。UI策略回调:Navigator暂退幕后尽管v77版本开始逐步推送名为"Navigator"的全新系统UI以取代传统"通用菜单"(UniversalMenu),但v81的发布说明却宣布回归,将通用菜单重新设为大多数用户的默认界面,理由是"保持简单与熟悉"。官方表示Navigator仍可在高级设置中手动开启,但实测发现,未加入公测频道(PTC)的设备在升级至v81稳定版后,该选项已消失。这表明Meta认为Navigator尚未成熟,无法全面替代现有UI。此前Connect2025上展示的、被视为Navigator进化版的新UI,仍处于持续开发中。其他值得关注的更新世界安全系统:新增提示机制,引导用户使用或创建合适的边界,回应了近年来因简化边界设置而引发的安全隐患。HorizonFeed优化:启动时的首屏应用界面改版,增加好友、世界与应用推荐,提升内容发现效率。Windows11远程桌面:去年推出的实验性功能现宣称"默认可用",但实测中仍标记为实验性,可能为分批推送。MetaAI增强:语音助手在美加地区更智能,可理解"声音太大"等语境并自动调音量,或执行"在亚马逊搜索AA电池"等复杂指令。用户切换界面与窗口上限:官方提及的新用户切换UI及12个活动窗口上限,目前尚未在实测设备中出现,可能为后续独立推送。
在众多VR游戏中,"手"是最常见也最易被忽视的界面--你看到一双五指分明的人类手掌,却只能用"一根手指"去抓取世界。这种认知与操作的割裂,正是VR沉浸感长期难以突破的"隐形裂缝"。而《RedMatter2》(2022)用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悄然缝合了这道裂缝:它不让你用手,而是给你一把工具。从"手"到"工具":一次反直觉的沉浸升级初看之下,《RedMatter2》中的"抓取器"(GrabberTools)像是复古科幻美学的装饰品。但深入体验后你会发现,这套工具系统是整部游戏沉浸逻辑的底层架构。首先,它解决了VR中最基础的"形态错位"问题。无论你使用Quest、Index还是PSVR2,游戏内的抓取器都会精确匹配你手中控制器的形状与重心。你低头一看,看到的不是悬浮的虚拟手掌,而是握在手中的、带有按钮标识的实体设备。这意味着:你的视觉姿态与真实握感完全一致;你可以随时低头查看哪个按钮对应哪个功能,无需跳出游戏菜单或摘下头显;所有交互提示都内化于工具本身,形成完全"戏内"(diegetic)的界面系统。正如游戏总监诺曼·沙尔(NormanSchaar)所言:"我极度厌恶UI--在我看来,最好的UI就是没有UI。"《RedMatter2》做到了这一点:整个游戏没有任何悬浮UI。信息获取、工具切换、终端交互,全部通过抓取器完成。你不是"按X键互动",而是"用工具连接设备"--这不仅是操作方式的改变,更是叙事逻辑的统一。承认局限,才是真正的沉浸更深刻的是,《RedMatter2》没有试图掩盖VR手部交互的本质缺陷:我们只有"一个抓点",却拥有五根手指。多数游戏用"虚拟手"制造错觉,反而加剧了"我能看见手指,却无法使用它们"的挫败感。而《RedMatter2》坦然承认:"你不能用手,但你可以用工具。"抓取器的设计恰好映射了VR的"粗粒度输入"现实--它只有一个抓取点,没有灵巧的手指。这种设计反而让玩家不再期待"精细操作",转而专注于学习如何"熟练使用工具"。笨拙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科技装置的掌控欲。物理反馈的"绝缘层":为何我们感觉不到重量?VR中的物体有"重量感",靠的是惯性算法--大物件移动缓慢,小物件轻盈灵活。但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感觉"到了重量,为何手指却毫无压力?《RedMatter2》用抓取器巧妙地构建了一道"沉浸绝缘层"。工具与物体之间的机械连接,视觉上解释了力的传递路径--你不是用手直接承受重量,而是通过工具间接操控。这微妙地降低了大脑对"触觉反馈"的期待,从而维持了沉浸的完整性。工具即库存:零丢失的交互设计在许多VR游戏中,玩家常因误操作而"丢枪"或"掉道具",破坏节奏。而《RedMatter2》的抓取器本身就是集成式库存系统--手电、黑客工具、武器,甚至临时拾取的小物件,都能吸附在工具上。这不仅杜绝了物品丢失,更强化了"科技特工"的角色代入:你的装备不是挂在腰间,而是融合于双手之中。超越人类之手:工具的"超能力"有趣的是,这些工具不仅能弥补缺陷,还能超越生理极限。例如"旋转抓取器"在转动大型轮盘时,比真实双手更省力、更精准。这并非违背物理,而是展现了未来工具应有的优势--它不是人体的替代品,而是能力的延伸。细节控的胜利:不可交互的柜子为何没有把手?《RedMatter2》深谙VR设计的黄金法则:不要暗示无法实现的交互。当一个柜子不可打开时,开发者没有添加"已上锁"的提示文字,而是直接移除了把手。视觉即语言,无需解释。这种"克制"反而提升了世界的可信度。此外,游戏中遍布可近距离观赏的细节:树脂眼球、带物理反馈的纸张、武器在掌心由数百个小球自动组装成型……这些"无用之美"让探索本身成为奖励。结语:为何这样的设计仍未普及?《RedMatter2》的抓取器系统,是一次从"模拟现实"到"重构交互"的范式转移。它不追求"像人手",而是问:"在VR的限制下,什么才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答案是:一个诚实面对技术局限、又能超越生理边界的工具。令人费解的是,如此成熟且高效的交互设计,至今仍未被广泛采纳。或许,真正的创新从不在于炫技,而在于对"人-机-世界"关系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