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科技专栏记者马克·古尔曼最新披露,Meta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眼镜Hypernova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这款定价预计介于1300至1400美元(约合人民币9500-10000元)的穿戴设备,或将重新定义消费级智能眼镜的产品形态。
作为Meta首款自有品牌智能眼镜,Hypernova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其配套的神经交互系统。设备将随附一款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的腕带控制器,用户通过简单的手势动作——如旋转手腕或捏合手指——即可实现应用切换、照片浏览等操作。这一技术曾在Meta Connect 2024大会上通过Orion AR原型机展示,如今首次下放到消费级产品。
在硬件配置方面,Hypernova在右镜片下方嵌入了单色单目显示屏,支持显示地图导航、信息通知等基础AR功能。相比现售的Ray-Ban Meta眼镜,其摄像头模组迎来显著升级,成像质量预计对标iPhone 13水准。整机重量控制在70克左右,较前代产品增加约40%,但相比同类AR设备仍保持轻量化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Meta为Hypernova设计了独特的充电系统。据古尔曼描述,配套充电盒采用可折叠三棱柱造型,但具体能否同时收纳眼镜和腕带尚未明确。设备延续了现有智能眼镜的语音交互能力,支持Meta AI助手、蓝牙音频流媒体等核心功能,同时新增应用界面管理系统。
产品线布局方面,Meta正构建多层次智能眼镜矩阵。除Hypernova外,公司计划今年与EssilorLuxottica合作推出面向运动群体的Oakley品牌智能眼镜,摄像头采用中置设计。而到2027年,双目显示的Hypernova 2和采用传统光学方案的Artemis AR眼镜或将同期面世,后者被视为Meta冲击"真AR"市场的关键产品。
Meta 的 sEMG 腕带,代号为 Ceres。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Hypernova的定价策略显示出Meta在消费级AR市场的野心。尽管相比现售的299美元Ray-Ban Meta眼镜溢价显著,但其整合的神经交互技术为后续AR生态铺垫了入口。不过,关于用户隐私数据采集、全天候佩戴舒适性等实际问题,仍有待真机上市后的市场检验。
据The Information早前报道,Meta内部正就产品线战略进行辩论——是延续HUD眼镜的中端定位,还是直接过渡到高端AR眼镜市场。这种技术路线的摇摆,反映出消费级AR设备在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间的永恒博弈。随着苹果Vision Pro的上市,科技巨头在空间计算领域的角力或将通过Hypernova这类"中间形态"产品进入新阶段。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