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

从无屏到AR:全球智能眼镜创业图谱2025

  • 2025-09-12
  • 我们早已熟悉Meta的Ray-Ban系列、谷歌的野心计划,以及传闻中苹果正在打磨的智能眼镜原型。这些科技巨头手握最新芯片、AI模型与庞大的设备生态,天然具备定义市场的资本。

    但智能眼镜的版图,远不止巨头间的角力。在Meta的聚光灯之外,一批中小型公司正悄然推进自己的产品路线。它们或许没有顶级供应链资源,却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精准的场景切入,在消费级智能眼镜的“第二战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从无屏摄像眼镜,到抬头显示(HUD)设备,再到真正的增强现实(AR)产品,这场硬件竞赛正在多线并行。而中国初创企业,正在其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无屏眼镜:从Snap到Echo Frames的早期探索

    严格来说,Meta的Ray-Ban Meta并非第一款带摄像头的智能眼镜。早在2014年,Facebook就曾推出过市场反响平平的Ray-Ban Stories;再往前追溯,2012年一家名为Pivothead的初创公司就发布了内置1080p摄像头的智能眼镜,镜头位于镜框中央。

    枢轴头(2012)

    真正让“看起来像普通眼镜”的产品走进大众视野的,是2013年由Vergence Labs推出的Epiphany Eyewear。这款产品外形接近日常墨镜,却能实时录制第一视角视频。一年后,Snapchat母公司Snap收购了Vergence Labs,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三款Spectacles系列摄像眼镜(2016–2019年),全部为无屏设计。

    Epiphany Eyewear(2013年)

    Snap Spectacles(2017年)

    Pivothead、Epiphany和Spectacles的共性在于:它们都只具备摄像功能,缺乏扬声器和本地计算能力,本质上是“会拍照的眼镜”,而非交互式设备。

    直到2019年(限量内测)和2020年(正式发售),亚马逊推出Echo Frames,才首次将音频交互带入日常眼镜形态。Echo Frames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支持播放音乐、有声书、播客,并可与Alexa语音助手深度联动。但它没有摄像头——这既是隐私考量,也暴露了功能取舍的难题。

    Meta的整合突破:从Stories到AI语音助手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联合推出的Ray-Ban Stories,首次将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三者整合进一副外观接近普通墨镜的设备中,实现了真正的“可穿戴交互”。

    而更大的飞跃发生在2023年Ray-Ban Meta发布后不久:一次固件更新带来了语音驱动的多模态AI功能。用户只需说一句“Hey Meta,帮我识别这是什么植物”,眼镜即可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调用AI模型实时分析并语音反馈。

    亚马逊 Echo Frames(2021 年)

    雷朋Stories(2021 年)

    这一功能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无屏智能眼镜的核心卖点。它标志着智能眼镜从“记录工具”向“认知辅助设备”的跃迁。

    目前,全球已有数十家中国初创企业推出Ray-Ban Meta的“平替”产品,价格更低、功能相似,形成了庞大的“类Meta眼镜”生态。而在更前沿的HUD与AR领域,竞争格局同样激烈。

    以下是一些与 Ray-Ban Meta 和 Oakley Meta HSTN 竞争的主要无显示智能眼镜:

    Solos AirGo V2

    • AI 模型:ChatGPT / Claude / Gemini / DeepSeek

    • 价格:300美元

    • 发布时间:2025 年第四季度

    • 可用性:全球

    小米AI眼镜

    • 人工智能模型:小爱同学

    • 价格:约300 美元

    • 发行日期: 2025年7月

    • 供应情况:仅限中国(目前)

    HTC Vive Eagle

    • 人工智能模型: Gemini / ChatGPT

    • 价格:约550 美元

    • 发行日期:2025年9月

    • 供应情况:仅限中国台湾

    Mentra Live

    在无显示智能眼镜中,Mentra Live 独具特色,拥有开源操作系统和 SDK,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自由轻松地为其开发应用程序。

    • 价格: 300 美元(预购价 250 美元)

    • 发行日期: 2025年12月

    • 供应情况:仅限美国

    Waves 相机眼镜

    Waves 的主要营销“功能”是它缺少摄像头 LED,因此人们不知道您何时在录制。

    • 价格: 300-500美元

    • 发行日期: 2026 年

    • 可用性:全球

    JioFrames

    Jio 是印度最大的移动网络,据报道正在考虑在该国推出一款廉价的 Horizon OS 耳机。

    • 价格:待定

    • 发行:待定

    • 供应情况:仅限印度

    HUD眼镜:绿色文字的“现实叠加层”

    HUD(抬头显示)眼镜的核心,是在用户视野中叠加一层固定位置的信息层,如通知、导航、翻译或AI输出。这类信息通常通过波导技术投射,力求在不遮挡真实世界的情况下提供辅助。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的HUD眼镜,不包括XReal、Viture这类“虚拟显示器”眼镜。后者采用“鸟浴式”光学设计,镜片体积大、视野外扩明显,佩戴感更像头显,难以作为全天候日常眼镜使用。


    全彩双目显示
    Meta
    北焦 North Focals
    Even G1
    Brilliant Labs Halo
    Rokid眼镜
    XRAI AR2
    INMO GO 2
    Halliday眼镜
    亚马逊

    North Focals:被埋没的先驱

    早在2019年,加拿大公司North就推出了Focals——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外观接近普通眼镜的消费级HUD产品,售价600美元。Focals采用单目光彩显示,图像仅投射至右眼,但色彩完整,支持基础通知与语音交互。

    北焦(2019)

    Focals在极客圈中拥有近乎“邪典”般的追随者,其设计理念远超时代。2020年,Google收购North,Focals 2.0项目被取消。但其技术基因延续至今,体现在Google与三星在I/O 2025上展示的单目HUD参考设计中。

    Even G1:首款真·日常HUD眼镜

    中国初创公司Even Realities(总部深圳,德国设子公司)今年初推出了G1,被业内视为首款真正适合全天佩戴的HUD眼镜

    两种 Even G1 风格。

    G1采用双目单色(绿色)microLED显示,分辨率为640×200,视场角25度,亮度约1000尼特。虽然只能显示绿色文字,但双目成像提升了沉浸感与阅读舒适度。

    它没有摄像头或扬声器,专注文本类场景:如实时字幕翻译、演讲提词、导航指引等。重量仅40克,售价600美元起,提供圆形与矩形两种镜框设计,外观几乎与普通眼镜无异。

    Brilliant Labs Halo:AI驱动的“低代码”眼镜

    新加坡初创公司Brilliant Labs已推出第三代产品Halo。其前两代Monocle与Frame分别以附加镜片和外显式单色HUD试水市场,而Halo则进一步集成。

    Halo采用单目光彩显示,模块位于右镜片上方,支持屈光度调节。配备骨传导扬声器、双麦克风,并搭载一个“低功耗光学传感器”——专为视觉AI模型设计,而非用于录像。

    开箱即用的AI助手Noa可进行语音交互,同时提供SDK,允许开发者通过蓝牙设备调用其传感器与显示功能。更特别的是,Halo支持“vibe mode”:用户只需描述需求,即可生成简单应用,无需编码。

    Halo重40克,预售价300美元,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发货。

    Rokid Glasses与Halliday:绿色HUD的中国力量

    Rokid长期布局AR显示领域,近期推出首款外观接近普通眼镜的HUD产品。Rokid Glasses采用双目单色(绿色)显示,售价600美元,预计2025年9月起出货。

    另一款来自Halliday Glasses的产品今年初限量发售,采用单目单色(绿色)显示,售价500美元,定位极客与开发者群体。

    亚马逊的“双线战略”:消费者与物流场景并行

    据《The Information》本周报道,亚马逊也在研发单目HUD眼镜,并规划了两条产品线:一款面向消费者,另一款专为快递员设计。

    报道称,快递员用版本将更厚重,配备单色显示,计划2026年中量产约10万台;消费者版本则追求轻薄设计,采用全彩显示,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上市。

    若消息属实,这将是亚马逊在Echo Frames之后,对智能眼镜场景的又一次重大拓展,尤其在B端物流效率提升方面潜力巨大。

    真·AR眼镜:中国先行,Snap押注未来

    在西方市场,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消费级AR眼镜——即外观接近普通眼镜、能将虚拟物体稳定锚定在现实空间的产品。

    尽管Xreal、Viture等品牌提供6自由度(6DoF)追踪的虚拟显示器,但其“鸟浴式”光学结构导致设备笨重、视野受限,无法作为日常佩戴的眼镜使用。

    RayNeo X3 Pro:窄视场的中国尝试

    在中国,TCL支持的初创公司RayNeo已推出True AR眼镜近一年。其X2型号虽技术上支持空间定位,但25度的极窄视场与糟糕的位置追踪体验,使其难以被视为成熟AR产品。

    其继任者X3 Pro于今年5月在中国上市,售价约1300美元,重量约80克。视场角未改善,但据称位置追踪能力有所提升。

    Snap Specs(2026):十年一剑的AR野心

    Snap在2025年6月宣布,将于2026年推出完全独立的消费级AR眼镜——Specs。这是其十年智能眼镜布局的集大成之作。

    此前,Snap在2016–2019年推出三款非AR摄像眼镜;2021年起发布两代AR眼镜开发套件Spectacles。第一代视场角仅26度,续航30分钟,重134克;第二代视场角提升至46度,续航45分钟,但重量增至226克,形态更接近头显。

    两代开发套件均支持手势追踪,运行Snap自研的轻量级操作系统Snap OS,应用生态基于Lens Studio开发的“Lenses”。

    Snap CEO Evan Spiegel承诺,2026年的Specs产品将实现“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强的功能”,同时兼容所有现有Lenses。若能兑现,这或将成为首款真正具备消费潜力的AR眼镜。

    共 0 条评分
  • 热度
  • 最新
  • 最早
  • 没有更多啦

    VR52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

    热门VR眼镜

    热门资讯

    标签

    头显眼镜对比
    清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