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厂商vivo近日宣布,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VivoVision--将于下周四(8月22日)起在国内的vivo门店开启线下体验预约。尽管这款设备已进入可演示阶段,但vivo明确表示,该产品今年内不会正式发售,当前版本定名为"VivoVision混合现实头显发现版"(DiscoveryEdition)。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科技圈关注,不仅因为vivo正式进军XR领域,更因其头显设计与AppleVisionPro高度相似,被众多网友称为"VisionPro平替"甚至"复刻版"。🖼️外观几乎"复刻"VisionPro?细节对比惊人从官方发布的预告短片和此前曝光的设计图来看,VivoVision在整体造型上与AppleVisionPro极为接近:灰黑色织物面罩:与VisionPro同款材质与贴合设计;后置金属弧形头带:结构与佩戴方式几乎一致;外接电池组+线缆供电:采用相同分离式设计,减轻头显本体重量;命名高度相似:"VivoVision"与"VisionPro"仅一字之差,引发品牌联想争议;侧臂设计差异:唯一明显区别在于侧臂部分,Vivo采用金属质感材质,而VisionPro为白色磨砂塑料。整体来看,VivoVision在工业设计语言上几乎完全沿袭了AppleVisionPro的视觉体系,仅在材质与细节上做出微调,被部分媒体形容为"最接近VisionPro的安卓阵营设备"。💡"发现版"定位:技术预览,非消费产品vivo强调,此次推出的"发现版"并非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零售产品,而是用于:收集用户反馈;测试市场反应;验证核心技术(如显示、追踪、交互等)。体验将通过全国数千家vivo门店展开,覆盖一线至三四线城市。这一渠道优势远超苹果在中国的有限零售网络(AppleStore+合作经销商),意味着vivo有望在短时间内触达更广泛的潜在用户群体。vivo官方称该头显将具备"超轻量化设计",从视觉上看,整机体积似乎比VisionPro更为紧凑,可能在重量分布与佩戴舒适性上有所优化。📱背景:独立后的vivo加速生态布局vivo原隶属于BBKElectronics集团,与OPPO、OnePlus、realme同属"BBK系"。2023年,随着BBK集团停止运营,vivo正式独立运营,并开始拓展智能手机之外的生态产品线。此次推出XR头显,被视为vivo构建"全域智能生态"的关键一步。虽然尚未公布核心配置,但业界普遍推测其将搭载:高通骁龙XR2Gen2或更高平台;双Micro-OLED显示屏;眼动+手势追踪交互系统;基于Android的定制XR操作系统。⚖️争议与期待并存vivoVision的"高仿"设计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后发者快速切入高端市场的合理路径,类似小米早期对iPhone的借鉴;批评者则指出,缺乏原创设计语言,可能影响品牌长期创新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vivo正以极快速度推进XR布局。若未来能在此基础上优化性能、降低成本,并推出真正可量产的消费版,或将在中国市场形成对AppleVisionPro和MetaQuest系列的有力挑战。🗓️下一步展望2024年8月22日起:全国vivo门店开启"发现版"预约体验;2024年内:无正式发售计划;2025年及以后:有望推出量产版,可能命名为"VivoVisionPro"或"VivoXR1"。
Niantic旗下专注于空间计算技术的新公司--NianticSpatial,近日正式发布SpatialSDKv3.15,首次全面支持MetaQuest3与Quest3S设备。这一更新标志着第三方开发者终于可以利用Niantic深耕十年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Quest平台上构建更精准、更持久、更具沉浸感的混合现实(MR)体验。此次支持得以实现,得益于Meta今年早些时候开放的HorizonOS政策:第三方应用现可访问Quest3系列的透视摄像头。Niantic正是借此机会,将其成熟的视觉定位与场景理解模型部署至这一主流MR头显平台。从游戏巨头到空间基建:Niantic的转型之路提起Niantic,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宝可梦GO》(PokemonGo)这款现象级AR手游。然而就在五个月前,这家公司完成了战略拆分:以《宝可梦GO》为代表的游戏业务被出售给沙特公司Scopely,而原公司的空间技术部门则独立为一家新公司--NianticSpatial。这一转变意味着,Niantic不再仅仅是内容创作者,而是转型为空间智能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其目标是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一套高精度、可扩展的AR/MR底层工具,推动整个空间计算生态的发展。三大核心技术赋能Quest3开发者1.厘米级视觉定位系统(VPS):告别"乱跳的蓝点"传统GPS在理想条件下精度约为1米,而在城市峡谷中误差可达数十米,导致导航时出现"蓝点乱跳"的尴尬。相比之下,视觉定位系统(VPS)通过摄像头捕捉实时画面,与预先构建的高精度3D地图进行比对,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Niantic的VPS系统已覆盖全球超100万个地点,数据来源于《宝可梦GO》玩家和Scaniverse用户的长期扫描积累。其优势不仅在于精度,还在于提供带语义信息的3D网格模型,可用于遮挡、交互等高级MR功能。目前,每月前1万次VPSAPI调用免费,超出部分约0.01美元/次。该功能已在智能手机端广泛应用,如今扩展至Quest3和MagicLeap2,极大提升了户外MR应用的可行性。2.实时场景建模(LiveSceneMeshing):摆脱静态扫描束缚当前Quest设备的场景网格依赖用户预先扫描房间,过程耗时且无法反映环境变化--家具移动、人员进出都不会被更新,严重影响体验连贯性。NianticSpatialSDK引入的长距离实时建模功能,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它利用透视摄像头流,通过自研计算机视觉算法,持续动态重建周围环境,无需预扫描,即开即用。更关键的是,其建模距离远超Meta官方DepthAPI的4米限制,更适合大空间或户外场景,并能与VPS协同工作,实现"定位+建模"一体化。这一能力或将被广泛应用于MR游戏、虚拟协作与空间测量类应用。3.语义分割与物体识别:让MR"看懂"世界除了几何结构,NianticSDK还能在实时透视画面中识别并标注物体与表面类型(如地板、墙壁、桌面、椅子等),实现语义级环境理解。虽然基础物体识别与Meta官方开发样例类似,但Niantic的分割算法更为先进,有助于实现更自然的虚拟物体放置、场景重绘(reskinning)和上下文感知交互。商业模式与未来展望NianticSpatialSDK采用混合定价模式:VPS定位服务:按API调用次数计费;设备端CV功能(如实时建模、语义分割):按月活跃用户(MAU)收费,约0.10美元/用户/月。尽管Quest3硬件并非专为户外AR设计,但VPS的加入使其在公园、校园、景区等已映射区域具备了运行高质量公共MR体验的潜力。Niantic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展对更多可穿戴设备的支持,并计划推出增强遮挡处理、持久化场景理解等新功能,后续方向将由开发者反馈驱动。
在芬兰赫尔辛基的Varjo总部,一架全尺寸F/A-18C/E战斗机的实体驾驶舱已正式投入运行。这不是真正的战机,而是由航空模拟技术公司DogfightBoss为Varjo定制的高保真模拟器,标志着工业级混合现实(MR)飞行训练迈入新阶段。这套系统集成了Varjo最新的XR-4头显设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混合现实训练环境。它不仅配备了HOTAS(手不离杆油门系统)、多功能显示屏、脚踏板,甚至还有一个定制的弹射座椅。"飞行员所触摸、所见、所交互的一切都高度还原,"DogfightBoss首席执行官LukasHomola强调,"这对于建立真实的肌肉记忆至关重要。"虚实融合:精准对齐的混合现实体验该模拟器通过连接MissionCombatSimulator(MCS)软件平台,利用VarjoXR-4的MR功能,实现虚拟场景与物理座舱的无缝叠加。飞行员在保持与真实操控部件互动的同时,能沉浸于高度逼真的虚拟空战环境中。"Varjo的集成让我们能够将虚拟环境完美地对准物理硬件,"Homola指出,"这是一种兼具视觉与触觉真实感的混合训练体验。"这种"所见即所控"的精准对齐,是传统纯虚拟或纯实体模拟难以企及的核心优势。物理反馈:增强沉浸感的关键拼图为了进一步提升真实感,DogfightBoss的模拟器内置了力反馈系统和振动装置--座椅中的振动单元可模拟起落架展开、武器释放等关键飞行事件的体感反馈。"物理提示与视觉信息同等重要,"Homola表示,"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沉浸式训练闭环。"这种多感官协同的设计,使受训飞行员不仅"看到"战场,更能"感受"战机状态的变化,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应急反应与战术决策能力。从军方到科研:专业模拟的多元应用场景DogfightBoss的客户涵盖军事项目、航空航天研究实验室及飞行学院,其解决方案已部署于包括捷克国防大学在内的多个机构。其自主研发的中间件DFBApp支持与多种模拟平台无缝对接,并配备教官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极大提升了训练的灵活性与可管理性。"我们看到XR座舱正被广泛应用于从战斗机飞行员训练,到复杂联合作战任务预演的各个场景,"Homola补充道,"它在研发领域同样极具价值--可用于测试新型座舱布局或人机交互界面。"他相信,与Varjo的合作正在"重新定义专业级模拟的可能边界"。
在MetaQuest3推出后,混合现实(MR)应用开始逐渐丰富。近日,一款名为《PuttWindow》的高尔夫模拟游戏在VR社区中引发关注。它不仅利用了Quest3的透视摄像头(Passthrough)功能,还创新地支持使用真实的高尔夫球杆与高尔夫球进行游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沉浸感。该游戏售价仅为6美元,但其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却令人印象深刻。真实球杆+真实球,混合现实精准追踪《PuttWindow》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允许玩家使用自己的真实推杆(Putter)和高尔夫球进行游戏。游戏通过Quest3的透视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球被击出的最初几毫秒内对其进行追踪。随后,系统会生成一个虚拟球,并延续真实球的轨迹,在虚拟的高尔夫果岭上继续滚动。而这个虚拟果岭,会覆盖你前方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形成一种"窗口式"的混合现实体验。开发者建议玩家在距离自己约2英尺(约60厘米)的位置放置一个软垫或地垫,作为阻挡球滚动的"挡板",这样可以让你在练习中快速捡回球,继续下一次击球。实测体验:在明亮环境中表现惊艳上周我在度假期间入住的Airbnb中尝试了这款游戏,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PuttWindow》的表现令人惊喜。它对真实球的追踪非常准确,虚拟球的延续轨迹自然流畅,几乎让人忘记这是在VR中打球。开发者甚至声称这款游戏可以作为"严肃高尔夫球手的真实训练工具"。虽然我本人并非专业球手,无法验证这一说法,但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款游戏的击球手感和反馈确实与现实非常接近。对比GOLF+:无需配件,更自由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款知名高尔夫VR游戏《GOLF+》曾在今年3月展示过类似概念,但其方案是使用虚拟球,并通过将LogitechMXInk手写笔安装在球杆顶部来追踪动作,配件成本高达130美元。而《PuttWindow》则完全无需额外硬件,直接利用Quest3的摄像头和手部追踪功能,即可完成设置与操作,体验更加简洁自由。简洁UI+手势操作,无需手柄《PuttWindow》的界面设计非常简洁,完全支持手势追踪,你甚至不需要使用TouchPlus控制器即可操作。只需:放置挡板放上高尔夫球戴上头显拿起球杆一切就绪,即可开始练习。操作门槛极低,适合各类玩家。售价仅6美元,现已登陆MetaHorizonStore目前,《PuttWindow》已正式上架MetaHorizonStore,兼容Quest3和Quest3S,售价仅为6美元。对于高尔夫爱好者或VR玩家而言,这是一款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创新应用,也是混合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领域的一次成功尝试。
据《TheInformation》报道,字节跳动旗下XR头显品牌pico正在秘密开发一款代号为"Swan(天鹅)"的混合现实(MR)眼镜,目标直指Meta即将推出的下一代扩展现实头显。该设备被描述为一款轻薄便携的"MR眼镜"形态,重量仅约100克,比目前主流的XR设备(如Quest3或Pico4Ultra)更加轻盈,几乎接近普通眼镜的佩戴体验。混合设计,计算单元外置据知情人士透露,"Swan"采用了一种混合式设计,将主要计算任务交给一个外接计算模块(ComputePuck),从而让眼镜本体保持极简与轻量化。这种设计思路与Meta据传正在开发的代号为"Phoenix"(或"Loma"、"Puffin")的MR设备高度相似。通过这种方式,pico希望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打造出更接近日常佩戴的眼镜形态设备,为未来消费级MR的普及奠定基础。无控制器交互:眼动+手势追踪更值得注意的是,"Swan"将主要依赖眼动追踪与手势识别作为输入方式,完全摒弃传统VR控制器。这一设计将极大提升设备的便携性与交互自然度,同时也对传感器与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Pico正在为该设备专门开发定制化芯片,用于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以最大程度降低用户在AR/MR场景中视觉与动作之间的延迟问题。对标Meta"Phoenix":2026年或将迎来MR大战Meta也在研发一款具有类似形态的MR设备,据《华尔街日报》消息,该设备预计将在2026年发布(也有消息称为2027年),售价可能低于1000美元。尽管该设备的代号在不同媒体和网络上说法不一--《TheInformation》称其为"Phoenix",《华尔街日报》称其为"Loma",还有消息称"Puffin"--但可以确定的是,Meta与Pico正在围绕"轻量化MR眼镜+外接计算单元"展开一场技术与市场的正面交锋。价格与发售信息尚未公布,北美市场仍存疑目前尚无关于"Swan"的具体售价和发售时间的信息。不过,参考Pico过往产品策略,其消费级设备通常定价略高于Meta同类产品,并主要面向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市场发售,北美市场尚未正式开放。展望:轻量MR眼镜或将引领下一代人机交互革命随着Pico和Meta等厂商不断推进轻量级MR眼镜的研发,以"眼镜形态+外接计算+手势/眼动交互"为核心的下一代XR设备,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2026年或将成为XR行业的关键转折点,而"Swan"与"Phoenix"的较量,或将定义未来十年的混合现实生态格局。
今日NotSuspicious工作室正式宣布了一款全新的混合现实(MR)桌游风格即时战略游戏--《Banners&Bastions》,该游戏将于今年夏季登陆MetaQuest平台。这款游戏由曾开发《AirspaceDefender》的团队打造,延续了其"可随时游玩"的轻量化设计风格,但这次更偏向策略与战术层面的玩法,减少了动作元素,整体体验更加偏重"桌面战争"的战略部署。程序生成地图+实时部署单位在《Banners&Bastions》中,战斗将在程序生成的地图上进行,并被划分为多个波次。玩家通过移动旗帜来指挥部队前往不同的战场区域,实现战术部署。游戏还加入了魔法系统,例如可以将火球术等魔法能力直接投放到战场上。在战斗之间的间隙,你可以使用获得的资源召唤新单位(如长矛兵或骑士)、建造城墙等防御工事,灵活应对下一波敌人。支持手势控制,现已开启公开测试作为一款支持手部追踪控制的VR游戏,《Banners&Bastions》充分利用了Quest的交互特性,让玩家仿佛真正在操作一个虚拟的桌面战场。目前,游戏已开启公开Beta测试,感兴趣的玩家可以通过加入其官方Discord服务器来参与体验。
LynxR1头显,被誉为终极灵活的"独立"混合现实头显,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开发。这款设备是Lynx-R公司在2019年成立后承诺推出的首款产品,由创始人StanLarroque推出。最初,LynxR1头显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不难理解。当它在2020年被介绍时,这个头显承诺了许多用户前所未见的功能。那时,它是早期进入"混合现实头显"市场的设备之一。MetaQuest3尚未开发,而Quest2仅提供基本的增强现实(AR)功能。相比之下,LynxR1可以说是首个提供用户同时访问连接式和独立式AR/VR体验的单一设备。尽管遇到了因资金获取问题导致的多次延期(即使在成功的Kickstarter众筹之后),LynxR1头显终于开始向客户发货。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内容:什么是LynxR1头显?LynxR1是由Lynx-R制造的第一款扩展现实(XR)头显,最初被描述为第一个真正的全能型混合现实头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那以后,混合现实领域有了很多发展,比如苹果VisionPro和MetaQuest3等产品的出现。Lynx-R表示他们希望向世界介绍当时最开放和多功能的AR/VR设备,让用户可以访问更广泛的内容,并赋予开发者更大的受众范围。与当时的其他XR头显不同,LynxR1承诺提供既可独立使用又可连接使用的AR/VR支持,以及独特的外形设计。该头显最终版甚至配备了一个"翻起"的护目镜,这样用户无需取下头显就可以完全看到真实世界。Lynx告诉潜在客户,LynxR1将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款,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体验,内置隐私保护(不需要登录信息),并且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供用户定制和控制。LynxR1头显的型号和技术规格自从2021年10月首次通过Kickstarter活动推出以来,Lynx对R1系列进行了一些更新。例如,最初Lynx计划提供三种型号:LynxR1标准型、专业型和限量版。现在,LynxR1以两种形式提供:"标准版",价格约为849美元,面向消费者;以及企业版,价格为1299美元。技术上,标准版和企业版似乎没有太大区别,更高的价格主要提供了专属的技术支持团队设置外部传感器或集成服务,以及重新分发带有品牌标识的商业格式的许可。技术规格根据Lynx-R网站上的信息,这些规格大致符合公司四年前的承诺。虽然可能不如VisionPro那样先进,但它们仍然相当令人印象深刻:-光学系统:四倍折反射自由曲面棱镜-分辨率:双1600x1600LCD显示屏-刷新率:90Hz-视场角:90度圆形-传感器:2个黑白摄像头、2个红外摄像头、2个可见光摄像头、加速计和陀螺仪-音频:立体声扬声器和双麦克风阵列-追踪:手势追踪和六自由度追踪-处理器:高通骁龙XR2第一代-内存:8GB-存储:128GB可扩展存储-软件:Unity3D,Android12,OpenXR-连接性:Wi-Fi,Bluetooth和USBTypeC-电池寿命:最多3小时LynxR1的设计仍然是其重要的卖点尽管许多头显制造商致力于使他们的设备更轻便舒适,但许多MR解决方案(如VisionPro)仍然显得笨重且不够舒适。LynxR1是一款相对"紧凑"的头显,设计上考虑到了佩戴者的舒适度。电池作为前部显示器的平衡物,使得设备能够平稳地戴在头上。屏幕默认没有遮光板,因此你可以随时看到周围的真实世界,这对混合现实来说非常好(但对于VR来说可能不是最佳选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你可以将屏幕翻起以获得无障碍视图。如果有人从你身后走进房间,你不必摸索穿透模式;只需移开屏幕即可正常互动。我认为这对于企业环境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设计选择。在制造业和工程环境中,"翻起屏幕"的能力将使工人更加安全。LynxR1头显的显示和视觉性能与如今顶级XR头显大多采用的"薄饼"透镜(如MetaQuest3)不同,LynxR1采用了"四折棱镜"光学系统。这使得它能够提供相对清晰的AR和VR体验,但存在许多限制。首先,视场角(90度)并不出色。它只比MetaQuest2的视场略大一些,而Quest3的视场则大得多--大约水平110度和垂直96度。这意味着在LynxR1上,你的VR体验可能会感觉比其他头显更加局促。虚拟现实的分辨率也不算特别惊人,尤其是在很多头显厂商现在都在尝试超越4K的情况下。即使MetaQuest2也提供了更好的每眼1832x1920像素(相比之下,LynxR1为每眼1800x1800像素)。在虚拟现实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缺少遮光罩。正如之前提到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周围的光线和干扰进入你的眼睛,因为设备并没有完全包裹住脸部。你得到的只是眼睛前的一块屏幕。这对于想要保持与真实世界"连接"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个优点,但很难实现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说到混合现实,增强现实的视觉体验最多只能说是一般。虽然有色彩穿透功能--意味着穿透体验更接近于Quest3而非Quest2--但仍存在一定的延迟。LynxR1:追踪和控制尽管Lynx-R表示他们正在开发专用控制器,但这些控制器并未包含在LynxR1头显的首批出货中。这意味着你需要使用通过Wi-Fi、蓝牙或USB连接的外部控制器。或者,你可以利用设备摄像头提供的内置手势追踪功能。手势追踪功能基于Ultraleap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非常出色。然而,整体体验仍然显得有些过时。头显能很好地追踪手部动作,但在捕捉细微细节方面表现不佳,也不如市场上一些顶级头显识别的动作多。如果你用头显做一些简单任务,比如在修理机器时翻阅用户手册,LynxR1的表现应该足够好。但我认为对于某些用途而言,配备专用控制器或更精确的追踪能力会更有帮助。此外,没有"眼球追踪",因此无法像苹果VisionPro那样将手部动作与视线结合以获得更高的精度。功能:连接性、处理能力和MRLynxR1头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作为连接式或独立设备使用。当这款头显首次公布时,这是一个相当革命性的特点,因为大多数同类头显都需要连接到PC或游戏机才能高效工作。LynxR1允许用户将其头显连接到电脑以访问更多软件和游戏,或者独立使用。内置电池(尽管3小时的续航时间有些短),并且搭载了高通骁龙处理器。这个处理器在运行各种类型的AR和VR应用程序方面效果不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目前较老的骁龙型号之一,其性能不如用于最新XR模型的"第二代"选项强大。另一个重要的卖点是它同时支持AR和VR模式的能力。虽然这一特性曾经具有革命性意义,但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彩色穿透功能远优于Quest2,但在色彩准确性和色温平衡方面有所欠缺。尽管如此,考虑到价格,它的表现还算不错。对于VR模式,LynxR1表现出色,但同样存在显示问题。找到"最佳观看位置"比大多数XR头显要困难。虽然Lynx表示正在通过持续的软件更新解决这些问题,但我认为可能还需要考虑引入新的配件(如遮光罩)。开放的软件系统:确保灵活性当前头显的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12,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UnitySDK的集成也是一个加分项,因为Unity是最受欢迎的AR和VR内容开发引擎之一。让LynxR1脱颖而出的是它对"OpenXR"的支持。这是一种免费的标准,旨在简化XR应用程序的开发。完整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开放性将使这款头显对开发者更具吸引力,这也是公司过去提供开发者套件的原因。同样地,这也是企业版强调可以"转售"头显的特点的原因。除此之外,LynxR1为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了额外的好处,如上述的"设计隐私"解决方案,允许用户直接停用敏感传感器和技术,或离线使用设备。LynxR1头显的问题LynxR1头显确实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使是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设计尤其直观,特别是对于需要持续无障碍接触周围环境的企业用户。开放的开发生态系统对于XR创新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幸的是,这个头显也有不少缺点。无论是在AR还是VR应用中,视觉效果都不太理想。如果有一个可选的"遮光罩",VR视觉效果会更好些,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匹敌MetaQuest3所带来的体验。由于使用了过时的处理器芯片,头显的整体性能也较为基础。而且手势追踪能力也令人失望。最终,这款头显可能因为推出得太晚而面临困境。当最初推出时,它本可以成为革命性的产品。但是自Kickstarter众筹活动以来已经过去了多年,其他竞争对手在创新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Lynx-R。Lynx-R的未来计划是什么?对于那些看到LynxR1潜力的人来说,好消息是公司并没有放弃。尽管创始人说LynxR1的生产过程是一场噩梦,但公司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首先,它正在与多个资助者和支持者合作,提前获取下一个头显所需的资金。其次,Lynx找到了克服原头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的方法:获得正确的软件栈。在其下一代头显中,Lynx计划成为最早利用谷歌新AndroidXR生态系统的公司之一。这种灵活的工具包将使Lynx处于更有利的位置。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那个头显何时会公布或发布。但Lynx似乎有信心很快会有新产品推出。目前,公司可能会把LynxR1的问题看作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扩展现实空间中,慢而稳不一定总能赢得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