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正在通过第三方数据公司 Appen 招募志愿者参与一项名为 “Project Warhol(安迪·沃霍尔计划)” 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收集人类面部表情、语音语调以及身体动作等数据,用于训练其下一代虚拟化身系统 —— Codec Avatars(编解码化身)。
根据招募公告:
“Project Warhol 致力于提升未来虚拟现实的沉浸感。
在一次录制会话中,你将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模仿面部表情、朗读句子、做出手势、追踪眼部目标,并进行全身活动范围测试。”
该项目的数据采集工作正在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栋四层楼 Meta 研发中心内进行,该建筑总面积达10万平方英尺,是 Meta 多年来研究 Codec Avatars 技术的核心基地。
在过去十多年里,Meta 一直在匹兹堡推进 Codec Avatars 项目的研究。这一技术旨在创建高度逼真的数字人类形象,并通过 VR 设备实时追踪用户行为驱动这些虚拟化身。
据参与过体验的人士表示,目前最高质量的原型已经实现了跨越“恐怖谷”的突破 —— 即让虚拟人物看起来足够真实而不至于引发不适感。
Meta 表示,Codec Avatars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交存在感(social presence)”—— 一种让你下意识地感受到对方就在你身边的感觉,即使他们实际上远在千里之外。
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消费级产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是视频通话也远远无法达到这种沉浸式互动的效果。
虽然 Meta 告诉《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称,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虚拟化身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但近年来,该公司似乎正逐步接近将 Codec Avatars 推向消费者设备的目标。
自 2024 年初以来,研究人员已经在 Quest 的操作系统 Horizon OS 中发现了与 Codec Avatars 相关的代码线索。这表明该功能可能正在系统底层悄然构建。
2024年9月,时任 Meta VR/MR 副总裁 Mark Rabkin 曾对 Engadget 表示:“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我认为在下一代头显上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可能的。” 这番话进一步暗示了这项技术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Meta 已经在基于独立设备的虚拟化身解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缩小两种 Codec Avatar 的质量差距:
一种是使用配备超过100台摄像机的专业采集设备生成的高质量虚拟形象;
另一种则是通过智能手机或头显扫描生成的、更适合大规模部署的模型。
早在 2022 年,Meta 就展示了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生成的 Codec Avatar,但当时的流程需要用户做出 65 种面部表情,耗时超过三分钟,且处理时间长达数小时。
而今年早些时候,Meta 公布了一种新方法:仅需 四张手机自拍,几分钟内即可生成虚拟形象。尽管该模型在 RTX 3090 上运行速度仅为 8 FPS(帧每秒),但它标志着迈向实用化的重要一步。
随着 Meta Connect 2025 大会在 9月17日 即将召开,外界普遍期待 Meta 将在此活动中展示 Codec Avatars 的最新成果。
一个可能的发展路径是,Meta 会率先推出一款适用于普通屏幕的简化版 Codec Avatar,让用户在 WhatsApp 和 Messenger 视频通话中使用比当前 Meta Avatar 更加写实的虚拟形象。
但要真正实现 Meta 承诺的那种 VR 编解码化身体验,还需要搭载具备面部追踪功能的新一代头显。而种种迹象表明,这款设备预计将在 2026 年 发布,而不是今年。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