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公司 Varjo 最近推出了一部名为 《VR IS DEAD:超越元宇宙的故事(VR IS DEAD - Stories Beyond The Metaverse)》 的 30 分钟纪录片。片名颇具讽刺意味 —— 尽管标题为“VR已死”,但整部影片却恰恰展示了 VR 和混合现实(MR)在专业领域的强大生命力。
Varjo 是一家专注于高端 PC 连接式头显的公司,其产品以极高的中央视场角分辨率和高质量的透视混合现实功能著称,主要面向企业与政府用户。目前最新产品是 2023 年底发布的 XR-4 系列,标准版售价 3990 美元,配备自动对焦摄像头的 XR-4 Focal Edition 则高达 9990 美元。
因此,这部纪录片中提到的 8 个案例全部使用 Varjo 头显,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虽然影片开头那段略带讽刺意味的关于“消费级 VR 已死”的评论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但从 Varjo 的立场来看,重点展示其产品的核心市场 —— 企业和军用领域,是非常合理的。事实上,许多从事企业级 XR 解决方案的公司都对整个行业过于强调“消费者接受度”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感到不满。
以下是该纪录片中介绍的 8 个值得关注的专业级 VR/MR 应用案例:
在汽车开发早期阶段,传统上需要制作大量昂贵且耗时的物理样车模型。而如今,位于加州的本田团队正在使用混合现实技术来评估新车的外观与内饰设计方案。
借助 Varjo MR 设备,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空间中直观地查看车辆比例、材质效果等细节,大幅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协作能力。
纽约知名建筑事务所 KPF 使用 VR 技术,在建筑物尚未建成之前,就能“走进”设计图纸中的空间进行沉浸式体验。
“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现场施工问题,有人戴上头显后就会意识到比例不对劲,或者发现实际效果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此外,KPF 还利用 VR 与分布在美国乃至日本的办公室团队远程协作,无需出差即可完成设计方案评审。
Cole Engineering 利用混合现实将真实的飞机驾驶舱与虚拟环境结合,用于培训美国军方飞行员操作各类战机。
他们强调这套系统具备“可移动性”和“前线部署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Varjo 头显还被用于全球首个获得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证的 VR 飞行模拟器,以及一项用于训练乌克兰飞行员操作北约国家提供的 F-16 战斗机 的模拟系统。
Bohemia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是知名游戏开发商 Bohemia Interactive(代表作《武装突袭》《DayZ》)的姊妹公司,两家共享同一套引擎架构。
该公司提供多种军事训练解决方案,包括桌面端和平板设备,以及混合现实应用。在这部纪录片中,他们重点介绍了两个 MR 场景:
第一人称视角的装甲车辆操作训练;
以沙盘形式进行战术规划演练。
“传统的穹顶式系统虽然能实现全方位视觉,但所需的空间、成本和维护都非常高。而现在只需戴上头显,你就拥有了一个‘戴在头上的 360 度穹顶’。”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医疗单位 BlueRoom Simulations 正在使用混合现实技术,训练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在战场环境下实施紧急救护。
“我们的任务是对所有加入空军的医务人员进行基础培训,并帮助他们把民用医学技能转化为适用于战场的实战能力。”
丹麦 Force Technology 公司正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培训民用船只的船长如何驾驶大型集装箱货轮。
“现在你可以在本地办公室直接接受训练,而不需要专程前往实体模拟中心。”
这种灵活性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
Headwall Technology 利用混合现实软件替代传统的多显示器指挥中心布局。
“过去要占用一面大屏幕墙或八到十八块显示屏的空间,现在只需一副头显就能实现同样的信息呈现。”
这不仅节省了空间,也提高了信息整合与交互的效率。
脑机接口(BCI)研究机构 OpenBCI 曾长期使用 Valve Index 头显进行实验,但在 2022 年转投 Varjo 怀抱,特别看重其内置的眼动追踪功能。
“VR 和 AR 是非常理想的实验平台,因为它可以让人置身于高度逼真的环境中,同时又能像实验室一样精确控制变量。”
这对 BCI 技术的研究与验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尽管“消费级 VR 是否已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 Varjo 的这部纪录片清晰地表明:VR 和 MR 技术在企业、军事、科研等领域依然充满活力。
这些专业应用场景不仅推动了硬件性能的提升,也为未来消费级产品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积累。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