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感染VR》(Star Trek: Infection VR)的亮相出人意料地掀起波澜。这款由Played With Fire开发、Broken Mirror Games(隶属Bloober Team)发行的作品,并未延续《星际迷航》系列一贯的探索与理想主义,而是彻底转向恐怖叙事——玩家将扮演一名瓦肯星舰队军官,在“光晕号”(USS Lumen)上执行秘密任务时,逐渐陷入一场失控的噩梦。
飞船空无一人,船员踪迹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缓慢蔓延的感染。这种感染不仅侵蚀肉体,更在悄然瓦解人的意识。游戏毫不避讳地拥抱“身体恐怖”(body horror)这一美学风格:能力在增强,自我却在消解。这种设定在科幻框架下构建出强烈的心理压迫——当理性被异化吞噬,瓦肯人的冷静是否还能维系?这正是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核心命题。
VR被视为实现恐怖体验最具潜力的载体之一。其360度沉浸感与空间音效的精准定位,能将玩家完全包裹在压抑氛围中。每一声金属的呻吟、每一次脚步的回响,都被放大为心理压力的来源。正因如此,许多玩家即便能接受平面屏幕上的恐怖内容,也难以承受VR带来的真实压迫。
《星际迷航:感染VR》正是建立在这种极致沉浸之上。尽管《星际迷航:桥 crew》曾以合作与探索赢得赞誉,但本作与其说是续作,不如说是它的黑暗镜像。它不提供星际浪漫,只呈现一艘在寂静中腐烂的钢铁巨舰。玩家不再是掌控全局的指挥官,而是被困在系统崩坏中的孤独个体,步步逼近真相,也步步滑向疯狂。
试玩版本基于Quest 3原生开发,整体视觉表现已具备较高完成度。飞船内部破败不堪,灯光昏暗,血迹与变异组织交织,营造出强烈的末日感。音效设计尤为出色,环境声与脚步声的细节处理,进一步强化了紧张氛围。尽管“光晕号”的设计未完全复刻企业号的经典结构,但其美学基因仍清晰可辨,这让熟悉《星际迷航》的观众在熟悉中感受到更深的不安:连星际舰队的科技堡垒,也无法抵御这场未知感染。
然而,交互设计却成为明显短板。游戏未采用“体内携带”式物品管理,而是要求玩家长按面部按钮,手动抓取道具。这意味着三录仪、相位枪等工具必须时刻“握在手中”,无法自然收纳。在高压探索中,这种操作显得笨拙且打断沉浸感。有试玩者反馈,甚至在早期阶段都未能顺利找到武器,进一步加剧了无助体验。
必须强调:《星际迷航:感染VR》并非《桥 crew》的精神延续,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星际冒险。它是一次对IP的彻底重构——将《星际迷航》的理性宇宙拖入心理恐怖的深渊。Bloober Team作为《灵媒》《层层恐惧》的缔造者,再次展现出其擅长的“氛围压迫”与“身份解构”手法。
有试玩者在体验中途主动退出,原因并非剧情冲击,而是密闭空间引发的强烈幽闭恐惧。VR技术在此刻暴露其双刃剑本质:它让恐惧从“观看”变为“亲历”,也将心理反应无限放大。
《星际迷航:感染VR》预计于2025年底登陆Quest 3平台,PC VR版本(Steam)将在其后“不久”推出。作为Bloober Team拓展IP恐怖宇宙的又一尝试。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