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典IP遇上VR,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Thirdverse与三丽鸥(Sanrio)联手打造的社交VR新作《HelloKittySkyland》即将揭晓答案。这款备受期待的虚拟世界游戏已确认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入早期体验阶段,登陆Quest平台及"其他主流VR设备",正式开启一场粉嫩梦幻的数字社交之旅。更令粉丝欣喜的是,游戏将采用免费游玩+内购的商业模式,大幅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玩家得以踏入这个色彩斑斓的虚拟天空之城。萌即正义:在VR中与三丽鸥明星共舞《HelloKittySkyland》构建了一个高度还原、充满童趣的HelloKitty宇宙。在这里,玩家不仅能与HelloKitty、美乐蒂、酷洛米等一众经典三丽鸥角色亲密互动,还能与好友一同参与专为VR手柄操控设计的多人互动体验。官方强调,游戏将"充分利用手部控制功能",意味着玩家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拾取、传递、比心、击掌等自然交互,增强沉浸感与社交温度。无论是举办虚拟茶会,还是共同完成小游戏任务,VR的临场感将让每一次相聚都更具真实温度。双重身份:化身人类或萌宠畅游SKYLAND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选择,赋予独特的交互体验:人类化身:可高度自定义的拟人化虚拟形象,支持丰富的服装与外观搭配,展现个性风格;卡通生物:一种由Thirdverse原创、在三丽鸥监督下设计的萌系生物,玩家可借此"自由穿梭于SKYLAND世界",实现更动态、更直观的VR专属动作,如跳跃、滑行、漂浮等,充分释放VR媒介的独特表现力。这一双模式设计,既满足了角色扮演的个性化需求,也探索了VR社交中"非人形态"的交互可能性,为虚拟社交增添了更多趣味维度。自由创造:打造你的专属数字空间除了社交与互动,《HelloKittySkyland》还将提供角色与空间的深度定制系统。玩家不仅能装扮自己的虚拟形象,还能设计和装饰属于自己的在线空间--无论是梦幻小屋、空中花园,还是主题派对场地,皆可由玩家亲手打造,并邀请好友前来参观或共聚。这种"创造+分享"的闭环,正是社交VR长久吸引力的核心所在。免费入场,期待内容透明化尽管商业模式已明确为"免费游玩+应用内购买",但目前官方尚未披露具体付费内容细节,例如皮肤、家具、功能扩展等是否涉及内购,以及是否存在订阅机制。随着早期体验上线日期临近,这些信息将成为玩家关注的焦点。结语:IP+VR+社交,三重奏能否奏响?《HelloKittySkyland》的推出,标志着经典卡通IP在VR社交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尝试。依托三丽鸥强大的角色魅力与Thirdverse的技术积累,这款游戏有望成为家庭用户、年轻群体乃至IP粉丝进入虚拟社交世界的"友好入口"。当萌系美学与VR沉浸感深度融合,一个更温暖、更轻松的数字社交宇宙正在徐徐展开。
去年12月,Pimax发布了备受期待的DreamAir--一款意图挑战BigscreenBeyond和ShiftallMaganeXSuperlight8K等产品的紧凑型高端PCVR头显。原定于今年5月上市的DreamAir,最终因供应链问题推迟至2025年第三季度。如今,Q3已接近尾声,Pimax终于传来新进展:公司宣布DreamAir已达成"多个令人振奋的里程碑",并承诺在9月底前发布一次"重大更新"。这一表态,让持续关注这款产品的VR爱好者看到了曙光。梦想启航:DreamAir与SE的双线布局在上周发布的官方博客中,Pimax透露将带来一场"详细展示",全面更新DreamAir及其衍生版本DreamAirSE的开发进展。SE版本定位更亲民,是Pimax为扩大市场覆盖而推出的性价比选项。尽管官方尚未明确是否会公布最终发售日期,但此举无疑是对长期等待的预购用户的回应。目前,两款产品的官网页面仍标注"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发货"。自2024年12月DreamAir发布以来,Pimax已持续接受预购;而DreamAirSE自今年5月亮相后也已开放预订。这场"梦想"之旅虽有波折,但用户耐心仍在。延期真相:索尼Micro-OLED面板的"卡脖子"难题Pimax将DreamAir从5月推迟至Q3的直接原因,指向了供应链核心--索尼高端micro-OLED显示屏。据悉,DreamAir单眼搭载13.6MP(3840×3552)分辨率的micro-OLED面板,与苹果VisionPro所用面板同源。这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延迟的显示技术,正是实现极致视觉沉浸的关键。然而,其产能有限,且被苹果等巨头优先锁定,导致Pimax等厂商面临"一屏难求"的局面。相比之下,DreamAirSE采用单眼6.5MP(2560×2560)的显示屏,虽然规格降低,但在成本与供货稳定性上更具优势。目前尚不清楚该面板是否更容易采购,但如果供应链更顺畅,SE版本反而有可能先于高端版DreamAir出货--这在VR硬件史上并非没有先例。配套进化:无线串流与GPU超分技术同步推进除了DreamAir系列的进展,Pimax也在持续优化其现有产品生态。公司宣布,原版PimaxCrystal头显的无线串流功能更新将于本月开始推送,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自由度与使用体验。同时,Pimax还详细介绍了其最新的GPU超分(upscaling)技术进展。该技术与公司提供的多种视觉优化功能相结合,帮助用户在画质与性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尤其适用于高分辨率头显在中端PC上的流畅运行。这些底层技术的持续打磨,显示出Pimax不仅在"造硬件",更在构建一套完整的高性能VR体验体系。结语:高端VR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DreamAir的延期,折射出当前高端VR市场的一个现实:顶尖显示技术的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厂手中。Pimax作为独立硬件厂商,在与苹果、Meta等巨头的竞争中,不仅要拼技术,更要拼供应链韧性。9月底的"重大更新"或将揭晓最终发售时间,甚至首批出货计划。对于等待已久的用户而言,这或许是"梦想"真正启航的时刻。
英国工作室Rebellion正持续为VR射击游戏《僵尸大军VR》(ZombieArmyVR)注入新活力,通过不断更新内容,让玩家在沉浸式虚拟现实中体验对抗亡灵的极致快感。最新推出的免费更新为游戏加入了备受期待的"尸潮模式"(HordeMode),并配套推出了四张专为此模式设计的全新地图。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任务推进式玩法,更强调生存耐力与战术配合,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挑战维度。合作求生:VR中的双人末日新宣传片直观展示了"尸潮模式"的核心机制--玩家将面对一波接一波不断增强的尸群围攻,必须在有限资源下坚守阵地。模式支持双人在线合作,允许玩家邀请好友并肩作战,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社交性与紧张感。此次更新还同步推出了两款限定武器皮肤:"黑冰"(BlackIce)与"毒液威胁"(ToxicHazard),为玩家的装备增添视觉个性。更令系列粉丝振奋的是,经典角色"死亡猎手"(Deadhunters)组合--玛丽(Marie)与鲍里斯(Boris)--也正式回归,唤起老玩家的情怀记忆。持续优化:从修复到内容迭代"尸潮模式"是《僵尸大军VR》自今年6月正式发售以来,首个大型内容扩展补丁。此前在7月底的一次重大更新则主要聚焦于技术优化,包括改进瞬移转向(snapturn)功能、增强3D空间音频表现等,旨在提升整体沉浸感与操作流畅度。目前,本次更新已同步登陆游戏所支持的所有平台,包括MetaQuest、PlayStationVR2以及通过Steam平台运行的PCVR设备。对于VR射击爱好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内容扩充,更标志着Rebellion对VR长线运营的明确投入。
VR生存游戏并不新鲜--沉浸式的"战斗或逃跑"机制,本就与虚拟现实的临场感天然契合。但真正将多人协作、资源管理与实时战略深度融合的VR作品,却仍属稀缺。如今,新晋工作室FriendlyFireStudios携其首款作品《ALongSurvive》,正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目前,该游戏已开放MetaQuest与SteamVR平台的愿望单添加,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进入抢先体验(EarlyAccess)阶段,后续将逐步迭代至正式版。在星际废土中,打一场有策略的防守战你将扮演"太空公司"(SpaceCorp)的士兵,在地球毁灭、人类流散银河的末世背景下,驻守名为"Nexus"的关键据点,抵御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的外星生物。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射击游戏,而是一场融合了VR动作、塔防机制与实时策略的团队生存挑战。玩家需与队友协同作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前线火力压制,有人专注基地加固,有人调度资源、布防陷阱。每一场"尸潮"来袭前的准备,都决定了你能否活到下一波。此外,你还可以从四位拥有独特技能的英雄中选择,提升战斗力。从抢先体验到完整发布:VR合作玩法的新潜力FriendlyFireStudios明确表示,游戏将通过抢先体验模式收集玩家反馈,持续优化核心玩法、敌人AI、任务系统与多人匹配机制。初期内容将包含多个任务关卡、基础英雄与武器系统,后续更新将逐步加入更多英雄、敌人类型与动态事件。在VR多人游戏普遍面临"生命周期短、玩家难留存"的背景下,《ALongSurvive》试图用"策略深度+角色差异化+长期成长"打破僵局。如果执行得当,它或许能成为继《WestworldAwakening》《ZombieKillers:Invader》之后,又一款具有长线运营潜力的VR合作射击作品。现在,你可以在MetaQuest商店和SteamVR添加愿望单,为2025年末的这场星际防守战提前预热。
今年早些时候,曾打造《Windlands》系列的VR工作室PsytecGames推出新作《TitanIsles》,以高速移动与多人协作为核心,描绘了一个玩家身着机甲、飞天遁地挑战巨型泰坦的狂想世界。如今,这款备受期待的VR平台冒险游戏终于敲定上线时间:2025年9月25日,将同步登陆MetaQuest(Quest2及以上)与SteamVR平台。官方确认,PSVR2版本仍在开发中,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推出。在破碎星球上,驾驭机甲猎杀泰坦《TitanIsles》的故事发生在名为Toska的生机勃勃星球上。随着沉睡于地核深处的神秘泰坦苏醒,整颗星球被撕裂成废墟。玩家将化身"幸存者",在满目疮痍的世界中展开一场关于生存与复仇的史诗征程。游戏支持单人体验,也支持最多四人联机合作,贯穿一段节奏紧凑、关卡多样的主线战役。无论是孤胆英雄,还是组队攻坚,玩家都将面对体型碾压、破坏力惊人的巨型Boss--而你的武器,是速度、技巧,以及一套专属动力外骨骼(ExoSuit)。四种机甲,四种飞天逻辑游戏的核心体验在于"高机动性战斗"。玩家可从四种ExoSuit中选择其一,每种套装不仅拥有独特武器系统,更定义了完全不同的移动机制:Storm(风暴):搭载喷气背包,自由翱翔空中,主打空中压制;Hunter(猎手):配备抓钩系统,实现精准摆荡与快速接近;Goliath(歌利亚):使用爆发推进器,短距冲刺、强力突进;Blink(瞬影):拥有相位冲刺能力,实现闪现穿越复杂地形。每套机甲还配有专属武器组合,与移动方式深度联动:等离子手枪搭配长距步枪、弓箭与凯罗斯箭矢、高能凯罗斯炮与护盾,以及致命的蝰蛇螺栓投射器--战斗与位移融为一体,形成极具节奏感的VR动作体验。现已开启预购,Quest用户享早鸟优惠目前,玩家已可在HorizonStore为Quest2及以上设备预购《TitanIsles》,预购价26美元(正式发售价30美元)。PCVR用户则可前往Steam添加愿望单,等待发售。从《Windlands》的弓箭荡跃,到《TitanIsles》的机甲空战,PsytecGames再次将"速度感"与"空间感"推向极致。9月25日,你准备好与队友一同跃入破碎的Toska,挑战那些撼动大地的巨神了吗?
游戏更新引入真实洞穴场景《CaveCrave》是一款于2025年6月登陆Quest和PSVR2平台的VR探索游戏。游戏专注于模拟洞穴探险体验,不包含怪物、宝藏、谜题或战斗机制,玩家在其中可以感受地下空间的压抑与幽深。开发商3RGames宣布,将于2025年9月为游戏推出一次更新,加入对真实洞穴"NuttyPuttyCave"的数字重建。该洞穴位于美国犹他州,曾是业余和专业洞穴探险者常去的地点。NuttyPuttyCave的致命事故2009年11月24日,26岁的JohnEdwardJones在与家人朋友一同探险时,独自进入一段狭窄通道后被困。该裂缝宽约10英寸(25厘米),高约18英寸(45厘米),他头朝下卡在其中无法移动。随后展开的救援行动持续了27小时,最终未能成功,Jones不幸遇难。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当局使用炸药将事故区域的顶部结构坍塌,并用水泥永久封堵了所有已知入口。自此,NuttyPuttyCave被彻底关闭,禁止任何人进入。数字重建的技术来源3RGames表示,此次在《CaveCrave》中对NuttyPuttyCave的重建,基于公开资料以及由救援人员BrandonKowallis提供的官方洞穴地图。Kowallis曾参与当年的救援行动。更新内容与访问方式游戏新增"TouristMode"(游客模式),在此模式下,环境危险和玩家死亡机制将被关闭,旨在提供一种非挑战性的参观体验。此次更新将免费提供给已购买《CaveCrave》的玩家。游戏本体为付费产品。截至目前,开发商未宣布与任何慈善机构、洞穴协会或Jones家属合作,也未说明是否将相关收益用于纪念或安全教育用途。首次引入真实洞穴在此次更新之前,《CaveCrave》中的所有洞穴均为虚构设计。这是该游戏首次引入真实存在的洞穴场景。
近日,Adobe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6日起下架其增强现实创作工具Aero,并于12月3日全面停服,所有.real格式的AR场景将彻底失效。这意味着,这款曾承载Adobe"让每个创意者都能制作AR"的愿景工具,将在短短一个多月后,从全球数百万CreativeCloud用户的设备中消失。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软件退役,而是一记敲给整个XR行业的警钟--即便是最强大的创意生态,也无法独自托起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时间线即倒计时:企业用户正在失去"数字资产"Adobe为Aero设定的关闭时间线,冷峻而明确:2025年11月6日:Aero从CreativeCloud、AppStore、GooglePlay全面下架,新用户无法下载或部署;2025年12月3日:服务彻底终止,所有已创建的AR内容(.real文件)将无法加载与播放;2025年12月16日:用户数据从Adobe服务器永久删除。这意味着,企业数月甚至数年的AR内容投资,将在不到两个月后变成"数字废墟"--营销活动、培训演示、产品可视化项目,一旦未及时导出或迁移,便将彻底归零。Adobe的官方声明轻描淡写:"我们仍在探索混合现实,但团队将资源转向其他优先领域。"可这句"战略聚焦",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市场没来,用户没留,商业闭环未成。Aero曾是"民主化AR"的希望火种2019年,Adobe推出Aero时,愿景极其宏大:"让Photoshop用户像拖拽图层一样,轻松创建AR体验。"它无缝集成Illustrator、Photoshop等工具,支持手势交互、空间锚定、光照匹配,甚至允许非程序员通过可视化界面构建复杂的AR场景。对于中小企业、教育机构、独立设计师而言,Aero是当时门槛最低、生态最顺滑的AR创作入口。它不像Unity或Unreal那样需要编程基础,也不像enterpriseAR平台(如PTCVuforia、AppleRealityComposer)那样侧重工业场景。Aero瞄准的是"人人可创AR"的大众市场。可如今,这扇门被关上了。为什么Adobe的AR梦碎了?1.硬件未至,内容先行的"死亡谷"Aero诞生于"AR眼镜即将爆发"的乐观预期中。但现实是:AppleVisionPro价格高昂,消费级渗透缓慢;Meta、MagicLeap转向企业市场;GoogleGlass早已退场;消费者仍习惯用手机看AR,体验碎片化。没有主流终端承接内容,AR创作工具就成了"无处播放的电影"。2.缺乏商业模式,沦为"功能彩蛋"Aero是免费工具,Adobe从未为其设计清晰的变现路径。它更像是CreativeCloud的"功能增值项",而非独立产品线。当ROI(投资回报率)无法衡量时,资源必然被重新分配。3.企业需求≠大众创作企业级AR需求真实存在--培训、维修指导、远程协作、产品展示。但这些场景需要的是高精度、强稳定性、可集成的解决方案,而非Aero这类"轻量创作玩具"。最终,Aero既未能打入工业市场,也未能引爆消费创作。4.生态孤岛:AR内容无法"流通".real文件只能在Aero中运行,无法导出为通用格式(如glTF+WebXR),也无法嵌入网页或社交媒体原生播放。AR内容成了"封闭容器",传播链条断裂。对企业的三大警示Adobe的退出,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对当前AR产业格局的权威否定。它向所有企业决策者发出三重警示:⚠️警示一:不要将"创作工具"与"平台生态"混淆Aero依赖Adobe生态生存,但AR本身尚未成为平台。就像在没有YouTube的时代拍视频,再好的内容也难传播。⚠️警示二:评估供应商的"长期承诺"比功能更重要当一家巨头都选择退出,你该如何信任一个初创AR平台的"十年规划"?未来几年,AR市场将迎来加速洗牌期,只有具备清晰商业模式(如工业软件、空间计算OS)的玩家才能存活。⚠️警示三:数字资产的"可迁移性"是生命线你的AR内容是否锁定在私有格式?能否导出为开放标准?这是未来避免"数据人质"风险的关键。建议立即行动:导出Aero项目中的3D资产;录制现有AR体验视频存档;迁移至支持WebXR或USDZ的平台(如SparkAR、ModelViewer、8thWall)。行业正在进入"理性重构期"Adobe的退出,并不意味着AR的终结,而是虚火褪去、价值重构的开始。真正有生命力的方向正在浮现:Apple的RealityOS+VisionPro:聚焦高端生产力与空间计算;Meta的Quest+Ray-BanAI眼镜:探索社交与情境感知;工业AR(PTC、Siemens):在制造、能源、医疗领域落地;WebXR+3D引擎:以开放标准推动内容流通。未来的AR,不再是"手机加滤镜",而是空间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需要的不是"人人都能做AR",而是"AR能自然融入工作流"。结语:梦碎未必是终点,可能是重生的起点AdobeAero的关闭,像一场安静的葬礼,送别了一个过于乐观的时代。但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技术革命,从不靠单点工具推动,而需硬件、生态、场景的共同成熟。AR的未来仍在,只是路径更清晰了--不再是"用创意点燃市场",而是"用价值赢得终端"。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或许会记得:曾有一款叫Aero的工具,试图让世界多一层想象。它失败了,但火种未熄。
在XR行业仍在为消费端出货量焦灼之际,一场发生在供应链上游的并购动向,正悄然酝酿着更深远的产业变革信号。Goertek(歌尔股份)与SunnyOptical(舜宇光学)--这两家中国科技制造与光学领域的"国家队级"巨头,近日签署了一份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MOU),计划通过一项零现金交易、股权换资产的创新模式,推动歌尔光学收购舜宇旗下专注于AR微纳光学的上海OmniLight100%股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整合,更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密集型高科技行业并购范式的一次"范式转移"。不是收购,而是共建:一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姻传统并购逻辑中,往往是"强者吞并弱者"或"资本驱动整合",但此次Goertek与SunnyOptical的交易结构却打破了常规:无现金交易:不涉及现金支付,避免一方资产负债表承压;股权置换资产:舜宇光学以其OmniLight资产,换取重组后"歌尔光学"33.33%的股权;歌尔控股、舜宇参股:歌尔保持66.67%控股权,舜宇则成为深度绑定的战略股东。这意味着,这不是一场"买断式收购",而是一次共建合资平台的尝试。双方不再是"买家与卖家",而是共同创业者。正如一位AR产业分析师所言:"董事会认为,这项交易将创造显著协同效应,使双方优势互补。"--这句话背后,是两家巨头对AR光学未来技术路线的共同押注。为何传统M&A在硬科技领域频频失败?回顾科技史,失败的并购案例比比皆是: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两年内计提近80亿美元减值;多起半导体并购因文化冲突、技术路线分歧而流产;硬件领域"买来即整合"的模式,常导致核心团队流失、研发停滞。根本症结在于:激励错配。收购方承担全部财务风险,被收购方"套现离场",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而Goertek-Sunny模式,通过让舜宇以资产入股、长期持股,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失败,大家一起承担;成功,大家共同受益。"轻资产整合"四大优势:为高投入行业提供新范式这种"Asset-LightConsolidation"(轻资产整合)模式,展现出四大战略价值,尤其适用于AR、半导体、先进材料等资本与技术双密集型产业:1.激励对齐,拒绝"躺赢"舜宇保留三分之一股权,意味着其技术团队和管理层必须持续为新实体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资产增值。这极大降低了"并购后人才流失"的风险。2.保留核心能力,避免知识断层OmniLight作为国内少数掌握AR波导、微纳光学设计能力的企业,其技术积累高度依赖核心人才。股权绑定机制有助于留住关键工程师与研发骨干。3.资本效率最大化双方无需动用大量现金,即可实现资源整合。节省下来的现金流可用于AR光学、AI感知等前沿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而这正是技术领先的关键。4.风险共担,决策更理性不再是一家公司孤注一掷,而是双方共同评估整合路径,推动更稳健、更可持续的协同规划。对XR产业意味着什么?AR光学的"台积电时刻"正在到来Goertek早已是全球主流VR/AR设备的核心ODM/OEM供应商,而OmniLight在衍射波导、纳米压印、自由曲面光学等AR核心光学技术上拥有深厚积累。此次整合一旦完成,意味着:Goertek将具备从光学设计、模组制造到整机集成的全栈AR硬件能力;中国企业有望在AR光学这一"卡脖子"环节实现自主突破;未来AR眼镜的光学模组成本有望下降,推动消费级产品更快普及。想象一下:工程师佩戴轻量化AR眼镜,实时查看设备数字孪生体;外科医生在手术中调用高精度全息影像--这些场景的实现,离不开高性能、低成本的光学系统支撑。挑战犹存:治理复杂性、文化融合与监管门槛当然,新模式也面临挑战:治理结构更复杂:33%的少数股权若拥有重大否决权,可能影响决策效率;退出机制模糊:若合作失败,资产分割与股权退出将极为复杂;反垄断审查风险:在光学领域市占率提升后,可能引发监管关注;企业文化融合:两家大型制造企业的组织协同仍需时间磨合。但相比传统并购"赢则通吃、败则归零"的高风险模式,这种"共担共享"的结构显然更具韧性。一个可能被广泛复制的"中国式整合模板"如果Goertek与SunnyOptical的试验成功,这套"轻资产整合"模式或将被复制到更多高投入、长周期的硬科技领域:半导体:设计公司与制造厂共建先进制程平台;动力电池:材料商与电池厂合资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AI硬件:芯片公司与光学企业联合开发智能感知模组。正如一位产业专家所言:"当AI与沉浸式技术融合,我们将迎来更智能的培训、高度个性化的体验与实时决策支持。AR/VR的未来,不只是我们看到什么,更是它如何智能地适应我们。"结语:MOU只是起点,但方向已明目前,这份MOU仍属非约束性协议,最终交易还需完成尽职调查、签署正式协议,并通过监管审批。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但这份协议本身,已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硬科技企业正在探索更成熟、更可持续的整合路径--不再是简单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强者联手,共建生态"。如果成功,Goertek与SunnyOptical不仅将重塑AR光学格局,更可能为全球高科技并购提供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范式"。未来是否会有更多行业从"征服"转向"协作"?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通往空间计算与智能感知的道路上,合作,或许比竞争更接近答案。
继在MetaQuest平台收获广泛好评后,由Othergate开发的多人合作动作RPG《永恒地牢》(DungeonsofEternity)即将迎来一次重大跃迁。官方今日正式宣布,该游戏将于9月11日登陆SteamVR平台,并同步推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内容更新",标志着这款VR佳作正式迈入PCVR玩家的视野。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平台移植,更是一场全面的视觉重塑与玩法扩容。视觉全面升级:为PCVR量身打造的画质飞跃尽管Steam版与Quest版将保持内容完全同步--包括已上线的四人合作模式、PvP死斗模式等所有功能,但PC版本在视觉表现上实现了显著进化。Othergate确认,SteamVR版本将引入一系列高阶图形技术,具体包括:实时光照系统:提升场景光影动态表现,增强沉浸感;体积光效(VolumetricEffects):让魔法、火把与雾气更具层次与氛围;环境光遮蔽(AmbientOcclusion):优化物体交界处的阴影细节,提升画面真实感;多级画质预设:玩家可根据硬件配置自由调节性能与画质平衡。这些升级意味着,《永恒地牢》在PCVR设备上将呈现出远超Quest一体机版本的视觉质感,尤其是在高分辨率头显(如ValveIndex、MetaQuest3连接PC模式)上,其奇幻地牢的阴森与壮丽将被前所未有地还原。内容同步进化:新角色、新武器与更多惊喜此次上线Steam的同时,游戏还将推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内容更新"。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官方已确认将加入:全新可玩角色更多武器类型若干未公开的"惊喜内容"考虑到此前版本已凭借流畅的战斗系统、丰富的职业搭配与高策略性团队协作赢得赞誉,本次更新有望进一步拓展游戏的可玩深度与长期吸引力。从Quest口碑之作到PCVR全面登陆《永恒地牢》自登陆Quest以来,便以其出色的多人配合机制与硬核动作体验脱颖而出。在我们此前的评测中,它不仅获得了最高评分,更被评选为"2023年度最佳多人VR游戏"。此后,开发团队持续投入更新,陆续推出了四人联机、PvP模式等重要功能,展现出强烈的长线运营意愿。如今登陆SteamVR,意味着更多PCVR玩家将能体验到这款"类暗黑"风格的VR共斗佳作。对于尚未尝试的玩家,9月11日将成为入坑的最佳时机;而对于老玩家,这或许是一次重返地牢、以全新视觉体验重燃战意的机会。
Meta正在悄然重塑其智能眼镜的定位。最新消息显示,搭载MetaAI的Ray-Ban和Oakley智能眼镜现已支持连接并操作用户的GoogleCalendar与OutlookCalendar,标志着这款"听得见的AI眼镜"正从"语音助手"向"个人生活中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用户即可完成日程查询、行程摘要生成乃至事件创建等操作,真正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无缝体验。语音操控日程:你的AI生活管家上线要启用该功能,用户需在MetaAI手机应用的"AppConnections"(应用连接)中绑定日历账户。目前该功能正在逐步推送,部分用户可能还需等待。一旦连接成功,MetaAI便能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执行以下三类核心操作:1.精准查询日程"嘿Meta,我明天的第一个会议是什么时间?""嘿Meta,我的医生预约是什么时候?""嘿Meta,今晚聚会的地址是什么?"2.全局行程概览"嘿Meta,我明天的日程是怎么安排的?""嘿Meta,我这个周末有什么安排?"3.语音创建事件"嘿Meta,明天上午10点加个咖啡休息时间。""嘿Meta,在我的Google日历上下午2点创建一个事件,出去散步40分钟。"此外,用户还可设置日历提醒,AI将在事件临近时主动语音播报,确保重要安排不再遗漏。这一集成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体现了Meta将智能眼镜打造为"全天候情境感知设备"的野心--无论你是在通勤路上、会议间隙,还是散步途中,都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与数字生活互动。隐私声明与数据使用边界Meta强调,不会使用用户链接的日历数据来训练其AI模型,这在当前AI隐私争议频发的背景下是一大明确承诺。但需注意:若用户在隐私设置中启用了"VoiceStorage"(语音存储),Meta外包的审查人员可能收听语音请求录音,目的是用于改进MetaAI的识别与响应能力。固件升级同步推进:捕捉更快、提醒更智能此次更新伴随最新的眼镜固件升级,带来多项实用性改进:提升媒体捕捉速度:Meta优化了拍照/录像的延迟,从触发到实际捕捉的时间缩短,减少错过瞬间的遗憾。Audible服务全球扩展:语音控制亚马逊有声书服务Audible的功能,现已覆盖所有英语国家,不再限于美国。位置感知提醒升级:新增"创建提醒时记录地理位置"功能。例如,当你在停车场说"提醒我车停在这里",AI将记住该位置,后续可通过语音查询找回。Connect2025倒计时:带显示屏的"Hypernova"即将登场?Meta透露,更多智能眼镜相关消息将在三周后的Connect2025大会上公布。外界普遍预期,Meta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Hypernova"将正式亮相,并可能与长期研发的sEMG肌电腕带一同发布。这一组合或将开启"无触摸交互"的新阶段:用户通过眼镜感知环境,腕带捕捉微手势,AI语音协调执行,真正实现"隐形计算"。从VR头显到智能眼镜:Meta的"通用计算平台"战略此次日历功能的落地,距离Meta在Quest头显的HorizonOS中上线原生日历应用尚不足一年。这一连串动作清晰地勾勒出Meta的战略路径:将VR头显与AR眼镜统一为"融合型个人计算平台",深度嵌入用户的数字生活流。当眼镜能读取你的日程、记住你的位置、播放你的有声书,并在关键时刻提醒你"会议即将开始"--它就不再只是"能录音的墨镜",而是你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无形接口。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等分布。而Meta,正试图让它分布得更广。
当主流VR游戏仍在追逐枪火轰鸣与末日丧尸时,一支来自温哥华的小团队BuffaloBuffalo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他们想让你放下武器,拿起相机,在虚拟森林中成为一名真正的业余观鸟人。新公布的VR摄影模拟游戏《BirdseedVR》,试图通过高度还原现实的方式,将鸟类观察这一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户外活动,完整搬进虚拟现实。在这里,没有战斗,没有生存压力,只有一片森林、一只相机,和那些振翅即飞的生命。真实还原:从鸣叫到飞行轨迹的细节复刻《BirdseedVR》的核心,是"真实"。开发团队致力于模拟真实鸟类的行为特征:每一种鸟都有其独特的鸣叫声、飞行姿态、栖息习惯与移动方式。你不再是对着贴图模型拍照,而是需要像现实中的观鸟者一样,根据声音判断位置,用望远镜追踪轨迹,耐心等待最佳拍摄时机。游戏中配备的虚拟望远镜系统,不仅是观察工具,更是玩法的一部分--你需要手动调整焦距,选择合适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对观察力与耐心的考验。你的摄影作品将根据清晰度、构图、距离与鸟类姿态等维度,被系统评为1到5星。所有记录将自动归档至你的"观鸟日志",形成一份专属的视觉图鉴,见证你在虚拟自然中的成长轨迹。轻社交与可持续探索:多人观鸟也能"云聚会"除了单人沉浸体验,《BirdseedVR》还设计了轻量化的多人模式。你可以与朋友一同进入森林,共享发现的鸟种,互相比拼摄影评分,甚至只是坐在虚拟林间"闲聊观景"。这种低压力、高共情的社交设计,恰好契合了现代人对"数字疗愈"与"虚拟自然"的深层需求。每日任务系统则为探索注入持续动力--日志中会更新新的观察目标与挑战,引导你深入不同生态环境,发现更多稀有物种。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明确支持坐姿游玩,降低了体感门槛,让更多行动不便或空间受限的玩家也能轻松加入这场"慢节奏"的自然之旅。跨平台愿景初现,但上线时间仍待定目前,《BirdseedVR》已确认将率先登陆MetaQuest平台,以"抢先体验(EarlyAccess)"形式推出。完整版内容尚未公布,但开发团队表示未来将扩展至更多VR平台,包括SteamVR。至于PSVR2或pico设备是否在列,目前仍无明确信息。尽管官方仅透露"即将上线",尚未公布具体发售窗口,但这款作品所代表的方向--从"刺激"回归"静谧",从"对抗"转向"观察"--或许正是VR内容生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算法推送、信息过载的今天,我们或许更需要这样一款游戏:让你戴上头显,不是为了逃离现实,而是为了更安静地,看见一只鸟的飞翔。
根据一份由字节跳动官方链接发布的用户注册表单,Valve旗下SteamLink服务即将登陆pico系列VR头显。该表单明确开放了Pico4Ultra、Pico4以及PicoNeo3Link三款设备的内测报名通道,暗示Valve正计划全面覆盖字节跳动旗下主流消费级VR产品线。目前,SteamLink的VR版本仅在MetaQuest系列设备上通过Horizon商店独家提供。自2023年底上线以来,这款应用凭借"零成本、无线直连PCSteamVR"的便捷体验,迅速成为Quest用户连接高端PCVR内容的核心工具--无需额外付费,即可实现近乎即时的串流体验。技术共通性铺路:OpenXR让跨平台成为可能事实上,这一合作早有端倪。早在去年11月,VR爱好者Luna便发现,即便未经官方支持,SteamLink应用也能通过侧载(sideload)方式在Pico设备上运行,仅存在"少量小瑕疵"。其背后原因在于:Meta的HorizonOS与PicoOS均为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共同支持OpenXR这一开放标准API--而这正是SteamLink应用实现跨平台运行的技术基石。今年1月,另一位资深VR开发者BradLynch及其Discord数据挖掘团队进一步发现,SteamVR后台已悄然集成Pico4与Pico4Ultra的控制器图标。这一举动被视为官方适配进程中的关键一步,表明Valve已在系统层级为Pico设备做好准备。不止Pico:SteamLink或将覆盖全系AndroidVR设备更值得关注的是,Lynch团队还在代码中挖掘出HTCViveFocus3与ViveFocusVision等独立式头显的相关引用信息。这强烈暗示,Valve的长期目标可能是将SteamLinkVR应用扩展至所有主流Android-based独立VR平台,构建一个跨品牌、跨厂商的开放串流生态。随着硬件兼容层的逐渐统一,未来用户无论持有哪家品牌的VR设备,只要系统支持OpenXR,便有望无缝接入Steam庞大的PCVR内容库。VisionPro会是下一个目标吗?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苹果VisionPro是否也在Valve的潜在支持名单之中?尽管visionOS并非Android系统,但近期发布的visionOS2.0已原生支持PSVR2的Sense控制器(索尼将单独销售),显示出苹果对第三方VR外设的开放姿态。目前,用户虽可通过iPad版SteamLink在VisionPro上串流传统2D游戏,但若想体验PC级VR内容,则必须依赖开源项目ALVR。相较之下,ALVR缺乏SteamLink那种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完整闭环集成,在稳定性、延迟与用户体验上仍有明显差距。若未来SteamLink能登陆visionOS,无疑将极大提升VisionPro在硬核VR玩家中的吸引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或许是Valve与苹果之间能否达成某种技术与生态层面的共识。
轻薄设计+商业定位,PANCAKESE在日发售VRJapan株式会社近日正式发售其新款一体式VR头戴显示器"PANCAKESE",售价为86,900日元(含税)(约合4215元)。这款产品由中国知名电子制造商创维集团生产,由VRJapan负责进口与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专为教育、企业培训、展览展示、虚拟旅游等商业应用场景量身打造。作为一款主打商用市场的设备,PANCAKESE支持3DoF(三自由度)追踪,无需外接摄像头或手柄控制器即可实现基础交互操作,简化了部署流程,降低了使用门槛。超薄机身,佩戴体验再升级PANCAKESE最引人注目的设计亮点在于其采用"薄饼光学镜片"(PancakeLens),显著压缩了设备厚度,整机厚度仅为35mm,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轻薄化。重量控制方面同样出色:主机净重仅189克,总重(含电池)为436克,属于当前市场上最轻便的VR头显之一。电池后置设计进一步优化了前后重量分布,提升了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与平衡感。此外,设备还配备了翻转式前盖,用户只需轻轻上翻镜头模组,即可快速查看外部环境,无需摘下头显,极大提升了在教学、导览等场景中的使用便利性。人性化细节与核心配置为适配不同用户,PANCAKESE提供瞳距(IPD)与焦距调节功能,并支持更换面垫,满足卫生与舒适性需求。硬件方面,搭载高通XR2Gen1处理器,确保了稳定的性能输出与多任务处理能力,足以支撑日常商用VR内容的流畅运行。本土化服务:支持、维修、软件生态全包作为Creek&RiverCo.,Ltd.的子公司,VRJapan能够为PANCAKESE提供完善的本土化支持体系。这不仅包括一年的设备保修,更关键的是--即使原厂保修期结束,VRJapan仍可在日本境内提供付费维修服务,解决了企业用户对设备长期运维的后顾之忧。此外,公司还提供从设备安装、应用部署到后期运营的全流程支持服务,包括定制化应用程序安装与配套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落地VR应用。软件生态联动:Easy360与FastVR构建商用闭环PANCAKESE还将接入Creek&River正在开发的多设备同步控制软件Easy360。该软件预计于2025年10月初发布,可实现对多台VR设备的集中管理与内容同步播放,非常适合课堂授课、团体培训等场景。同时,设备兼容FastVR软件包--一套旨在简化VR内容制作的工具集,用户最快可在两小时内完成原创真人实景VR教材的制作,大幅降低内容生产门槛。对于有采购意向的企业或机构,VRJapan还提供免费试用课程,便于用户实地体验设备性能与应用场景。尺寸(机身)155x69.8x35mm(整体)311x187.5x109mm重量(主体)189克(总计)436克景深3自由度电池5,500毫安时面具可拆卸向上翻转0-90°展示2.1英寸1600x1600x2快速液晶显示屏镜片薄饼透镜FoV(视角)100°瞳距调节59-68毫米处理器高通XR2Gen1只读存储器128GB内存8GB无线上网2.4G802.11b/g/n/ax,2×2MIMO5G802.11a/n/ac/ax,2×2MIMOWiFi5/WiFi6蓝牙5.0外部接口Type-C
高通携手比利时新锐,突破XR感知瓶颈今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智能感知与数据洞察技术公司VoxelSensors宣布,将与高通技术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Inc.)展开合作,将其自主研发的"单光子主动事件传感器"(SPAES)3D感知技术,与高通的SnapdragonXR平台进行深度优化整合。这一合作直指当前扩展现实(XR)与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痛点:如何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实现高效、低延迟的深度感知,同时大幅降低功耗。VoxelSensors表示,其SPAES技术可在维持性能的同时,实现高达10倍的功耗降低和更低的延迟,为"物理AI"(PhysicalAI)的发展提供关键支持。从"上帝视角"到"人类视角":物理AI的数据革命所谓"物理AI",其核心在于让机器从人类的"第一视角"(egocentricview)理解环境与行为。这意味着传感器不仅要"看得清",更要"看得懂"人眼所见的世界。传统深度传感器在强光、弱光或快速移动场景下常表现不稳定,且功耗过高,难以支撑全天候佩戴的智能眼镜。VoxelSensors的SPAES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它能够在极端光照条件(如强逆光、昏暗室内)和低功耗约束下,提供可靠的深度感知,从而扩展传感器的运行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所采集的"人类视角"数据,质量更高,有助于训练出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的物理AI模型。深度整合SnapdragonAR2,瞄准2025年量产此次合作的重点,是将SPAES技术与高通SnapdragonAR2Gen1平台进行集成。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将提供低延迟、高灵活性的3D主动事件数据流,为下一代AR眼镜的3D感知与眼动追踪系统提供底层支持。VoxelSensors强调,这一联合优化方案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向部分客户和合作伙伴开放。这标志着该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我们很高兴能与高通技术公司合作,"VoxelSensors首席执行官JohannesPeeters表示,"经过五年的技术打磨,我们的愿景正通过与SnapdragonXR平台的优化得以实现。我们的传感器非常适合下一代3D感知和眼动追踪系统,配合我们的推理引擎捕捉用户的'自我中心'数据,我们看到了在XR设备上实现真正个性化AI代理交互的巨大潜力。"高通的野心:让AR眼镜像普通眼镜一样全天佩戴高通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其XR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ZiadAsghar表示:"为了推动XR产业的扩展,高通致力于打造更小、更快、更节能的设备。我们相信,消费者愿意全天佩戴的轻量化AR智能眼镜将成为现实。VoxelSensors的技术有望在显著降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高性能,这正是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关键。"这番表态清晰地揭示了高通的战略方向:功耗与体积的极限压缩,是AR设备从"可玩"走向"可用"、最终实现"常戴"的核心门槛。VoxelSensors的低功耗SPAES技术,恰好补上了这一关键拼图。结语:为"全天候AR"铺就感知基石随着VoxelSensors与高通的联手,AR设备的"全天候佩戴"愿景又近一步。通过将超低功耗的3D感知技术与领先的XR计算平台深度整合,未来AR眼镜不仅能更智能地"看见"世界,还能以极低的能耗持续运行,真正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当感知技术不再成为续航和体积的拖累,属于消费级AR的"iPhone时刻"或许才真正开始。
Quest平台迎来"脉冲协议"重磅升级2024年上线的《SpatialOps》一直被视作Quest平台上的"真人激光枪战"模拟器--玩家可以设置障碍物,与好友组队,在房间级乃至竞技场级的混合现实中展开激烈对战。如今,开发商ResolutionGames为这款热门游戏推出了一项名为"PulseProtocol"(脉冲协议)的重大更新,显著提升了多人同场游戏的稳定性,并引入了更多敌人、永久死亡模式,以及对bHaptics触觉设备的原生支持。此次更新主要面向Quest2及更高版本的头显用户,
在客厅里,用户成了宇宙的"造物主"CosmicXR是一款罕见的混合现实(MR)应用,为Quest3与Quest3S用户带来令人惊叹的太空探索体验。这款应用能将用户的客厅或游戏空间瞬间转化为一座沉浸式的宇宙课堂,巧妙融合MR视觉效果与精准的手部追踪交互,提供兼具敬畏感与教育意义的体验。用手"触摸"宇宙:手部追踪的魔力CosmicXR完全依赖手部追踪技术。用户可以伸出双手,直接移动、旋转行星;拉近视角,观察遥远星系的精细结构;在宏伟的全息星体模型间穿行,用双手操控它们--这一切设计得极为自然,带来一种近乎"神明"般的操控感。当用户指向一颗行星,看着它缓缓自转;或把整个银河系"抓"到书桌上近距离探索,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是传统屏幕无法比拟的。这种直接的物理交互,让宇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图像,而成了用户"指尖可触"的存在。视觉与听觉的宇宙交响在Quest3上,CosmicXR的图形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在纯虚拟(VR)还是混合现实(MR)模式下,那些漂浮在房间中的全息模型都极具吸引力。应用充分利用了用户的MR空间,让用户能在星海中穿行,与太阳系行星的精细模型互动--无论是等比大小还是相对比例,都游刃有余。部分场景如"宇宙网"(CosmicWeb)在选择MR模式时仍保持VR状态,而"银河中心"则采用了独特的混合方式:部分场景沉浸于VR,其余部分则融入现实环境,形成一种虚实交融的奇妙体验。当然,当用户将模型放大到远超可用空间的尺寸时,细节会有所下降,但这种情况在正常体验中几乎不会遇到。音频方面,应用配备了契合探索氛围的环境背景音乐,但缺少了画龙点睛的旁白解说。尽管应用内包含大量教育性文字信息,但如果能以卡尔·萨根或尼尔·德葛拉司·泰森式的娓娓道来为这些内容配音,体验必将更上一层楼。体验过后,许多用户脑海中会浮现出萨根那句著名的"暗淡蓝点"(PaleBlueDot)在混合现实中完整重现的震撼画面。极简交互,无限探索在模型选择与交互设计上,开发商BRDYStudios采用了极简主义。菜单系统紧凑、可隐藏,操作直观。用户可以伸手选择一个场景,然后直接"抓取"行星或星系进行旋转,通过双指捏合拖拽来缩放或调整大小,或在空中拖动将其移至房间任意位置。指向某些物体标签即可获取详细信息,整个过程更像是在"探索"而非"导航",学习与互动融为一体。界面还支持VR与MR空间的无缝融合,效果类似于AppleVisionPro的"数码旋钮"(DigitalCrown),让用户自由调节虚实比例。隐藏的宝藏与全球化的教育应用还包含一些"彩蛋"内容:发现号航天飞机、好奇号火星车和国际空间站(ISS)的精细模型。有趣的是,这些模型需要用户在应用商店评分后才会解锁,为VR/MR应用的内容获取增添了一丝新意。最近的更新还为全球用户带来了11种新语言支持,让更多人能用母语探索宇宙奥秘--毕竟,宇宙属于全人类。此外,更新还推出了更精细的银河系模型,包含详细的旋臂结构和新标注的区域,指向特定的天体奇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著名的"创生之柱"所在地--M16鹰状星云。当它以房间尺度漂浮在用户面前时,那种壮美令人窒息。用户不再被动地欣赏一张图片,而是可以主动变换视角,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精妙。结语:教育的未来已来初版的CosmicXR已经让我们窥见了太空教育的未来图景:扎实的手部追踪、全球化的可访问性,以及从银河系到创生之柱的丰富内容,填满了用户的物理空间,让学习地球这颗"暗淡蓝点"周围的宇宙变得前所未有的互动与难忘。尽管应用已足够出色,仍有成长空间:加入旁白解说、提供引导式课程、扩充可探索天体目录,都将使其成为更强大的学习平台,体验也更上一层楼。即便如此,CosmicXR已经有力地证明,VR与MR技术正超越娱乐范畴,展现出真实的教育价值。对于每一位Quest3用户,无论其是否为太空迷,或只是好奇混合现实技术的潜力,CosmicXR都值得投入时间。该应用可在MetaHorizon商店下载。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