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体验!英超官方VR应用将直播伯恩利VS拉齐奥友谊赛,8月9日登陆Meta Quest

    2025-07-31

    下周末,MetaQuest用户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虚拟足球观赛体验:2025年8月9日(星期五)早上7点(太平洋时间)/晚上3点(英国夏令时),英超官方VR应用《PremierLeaguePlayer》将在Quest设备上免费直播伯恩利对阵拉齐奥的季前友谊赛。这场赛事将以全尺寸虚拟现实重建的形式呈现,让观众"亲临"伯恩利主场--图夫摩尔球场(TurfMoor)--沉浸式观看比赛全过程。虚拟观赛新体验:坐在VR球场中看真实比赛此次直播由VR体育科技公司Rezzil开发,将在以下设备上支持:MetaQuest3Quest3SQuestProQuest2用户将置身于一个高精度还原的虚拟图夫摩尔球场中,拥有:🎯第一排视野:坐在虚拟看台上,俯瞰整个球场;📺增强比赛画面:上方悬浮显示更大尺寸的实时比赛转播流;🧍‍♂️⚽实时同步球员与球位:虚拟球员和足球的位置将与现实比赛中完全对应;🔊现场解说与分析:配备实时评论、战术分析、俱乐部专属视觉元素;🎨真实球衣还原:所有球员均穿着当季最新球衣。虽然无法自由切换摄像机角度(如电视转播中的多机位),但你可360°自由环顾虚拟球场,感受观众氛围、建筑细节与比赛节奏,体验接近亲临现场的沉浸感。类似DAZN但更"全息":从"桌上模型"到"真实尺度"这种"虚拟重建+实时数据驱动"的观赛模式,与此前DAZN在Quest上直播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FIFAClubWorldCup)的方式相似,但有显著升级:对比项DAZN(俱乐部世界杯)PremierLeaguePlayer(伯恩利VS拉齐奥)呈现形式桌面微缩模型(TabletopDiorama)全尺寸虚拟球场(1:1Scale)观看方式上帝视角观察模型第一人称沉浸式观赛视角自由度可缩放旋转模型可环视球场,固定座位视角画面来源部分采用180°广角实拍完全虚拟重建,无实拍画面这意味着,《PremierLeaguePlayer》提供的是一种更接近"数字孪生球场"的体验,而非"虚拟电视屏幕"。是否支持Pico4?尚未确认目前,该直播活动仅确认登陆MetaQuest平台。尽管《PremierLeaguePlayer》已于近期上线Pico4(字节跳动旗下VR头显),并进入早期体验阶段,但Rezzil尚未确认此次比赛是否也会在Pico版本中同步提供。我们已联系Rezzil寻求澄清,如有更新将第一时间补充。从付费到免费:英超VR战略转向"大众化"此次免费直播,是《PremierLeaguePlayer》近期战略调整的一部分。该应用于2024年12月首次发布时为付费应用,但在近期已转为免费下载+内购DLC模式。同步推出的重磅功能是"MatchweekMode"(比赛周模式),通过赛季通行证(SeasonPass)形式提供:✅还原2025/26英超赛季赛程✅重演进球、修改比赛结果✅解锁全部20支英超俱乐部官方Avatar✅无限量DLC内容更新✅加入专属Discord社群目前,该赛季通行证正以85%折扣预售,售价29.99美元。此前购买过原版应用的用户,将免费获得两周的Matchweek内容。📅重要信息速览:比赛:伯恩利vs拉齐奥(季前友谊赛)时间:2025年8月9日7:00AMPT(美国)3:00PMBST(英国)凌晨0:00(北京时间,8月10日)平台:MetaQuest2/3/3S/Pro(免费)应用名称:PremierLeaguePlayer获取方式:HorizonStore搜索"PremierLeaguePlayer"

  • 《星际公民》VR支持终将到来?内部测试或于数月内启动,十年等待迎来曙光

    2025-07-31

    自2012年Kickstarter众筹以来,《星际公民》(StarCitizen)便向支持者承诺:"游戏将原生支持虚拟现实(VR),包括OculusRift。"这一承诺曾短暂兑现--在2013至2014年间,玩家可通过早期OculusDK1设备进入游戏的机库模块(Hangar),以3自由度(3DoF)体验在飞船旁行走、登舰、环视座舱。尽管画质粗糙、追踪有限,但那一刻的"存在感"(presence)令无数玩家铭记至今。然而,这一功能很快被移除。开发商CloudImperiumGames(CIG)解释称,因引擎架构重大调整,VR支持不得不暂时下线。自此,《星际公民》的VR支持进入长达十年的"承诺状态"--反复提及,却始终未归。从"画饼"到"施工":VR支持的漫长伏笔尽管官方未明确时间表,但CIG团队内部对VR的执着从未消失。Silvan,一位CIG开发成员,在Reddit等平台长期以"VR倡导者"身份活跃。他曾坦言:"我加入CIG的首要原因,就是想亲手实现《星际公民》的VR支持。"游戏的交互系统mobiGlas(腕载设备)设计极具前瞻性:其悬浮界面、手势操作逻辑与空间布局,明显为VR环境与手部追踪量身打造。2017年,CIG创始人克里斯·罗伯茨(ChrisRoberts)在接受采访时确认:"VR从未从路线图中删除。引擎(StarEngine)原生支持VR,我们终将回归。"但随着游戏本体功能不断扩展,VR优先级一再后移,社区期待逐渐转为"半信半疑"。转折点出现:内部测试或于"未来一两个月"启动在近期举行的QuantumVegas2955粉丝活动上,CIG运营总监肖恩·特雷西(SeanTracy)首次释放明确信号:"我认为VR的测试将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开始。"尽管他补充称,立体渲染(stereoscopicrendering)带来的性能压力仍是最大技术挑战--尤其在《星际公民》这种高精度、大规模场景中--但这一表态已远超以往模糊承诺。随后,据一名CIG开发者证实:"官方VR功能的内部测试确实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启动。"虽然尚无具体日期、平台或功能范围披露,但这是十年来最接近'落地'的一次官方确认。VR的终极意义:不止是"戴上头盔",而是"成为飞行员"《星际公民》的核心魅力,在于其极致的沉浸感与拟真操作:手动驾驶飞船多屏仪表盘管理舱外活动(EVA)多人协作任务这些机制在VR中本应大放异彩。想象以下场景:你坐在驾驶舱内,头随视角转动,环视四周控制面板;通过手部追踪直接点击mobiGlas或启动引擎;在零重力环境中,用VR控制器模拟漂浮与推进;与其他VR玩家在空间站中"面对面"交谈、交易、组队。这不仅是视觉升级,更是交互范式的彻底变革。更值得期待:VR或将登陆《42中队》(Squadron42)《星际公民》并非唯一受益者。其单人剧情篇章《42中队》(Squadron42)--被视作克里斯·罗伯茨经典系列《银河飞将》(WingCommander)的精神续作--同样有望获得VR支持。该作已确认将于2026年发布(尽管此前多次延期);配备全明星阵容:加里·奥德曼、马克·哈米尔、吉安卡洛·埃斯波西托等倾情出演;剧情驱动、电影化叙事,结合太空空战与舰桥指挥。若VR功能同步上线,《42中队》或将成为史上最具沉浸感的太空叙事游戏,重现甚至超越《银河飞将》在VR时代的辉煌。

  • Meta Reality Labs Q2财报解读:Ray-Ban智能眼镜强势增长,Quest销量持续下滑,战略重心悄然转移

    2025-07-31

    2025年第二季度,MetaRealityLabs(元宇宙与可穿戴设备部门)实现营收3.7亿美元,同比增长5%(去年同期为3.53亿美元)。这是该部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看似迎来"复苏",但背后结构性变化值得深思。增长并非来自VR头显,而是由Ray-BanMeta智能眼镜驱动--而Quest系列头显销量再次同比下降,已连续两个季度走低。营收反弹背后的真相:Ray-Ban眼镜爆发,Quest持续疲软Meta首席财务官苏珊·李(SusanLi)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指出:"本季度5%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Ray-BanMeta智能眼镜销量的提升,部分被Quest头显销量下滑所抵消。"这与上一季度的表述如出一辙--当时RealityLabs营收同比下降6%,苏珊·李同样将Quest销量下滑列为主要原因。但这一次,Ray-BanMeta的强劲表现成功扭转了整体颓势。🔥Ray-BanMeta:增长引擎已启动同比增长超200%:Meta的合作伙伴、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近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Ray-BanMeta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三倍。市场反馈极佳:该公司CEO称产品在市场中"表现异常出色"(performingexceptionallywell)。这一成绩远超Meta最初预期。原本,Ray-BanMeta被视为"最后一款无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如今Meta已与EssilorLuxottica深化合作,共同开发多代产品线。新产品已上线:限量版OakleyMetaHSTN智能眼镜已开始发货,标准版预计未来几周内上市。长期合作锁定:双方已签署协议,将合作"延续至下一个十年",共同开发"跨代际的智能眼镜产品"。资本绑定加深:Meta近期向EssilorLuxottica投资30亿欧元,获得其3%股权,未来可能增持至5%,彰显长期押注决心。Quest销量持续下滑:节日爆款≠全年畅销与Ray-Ban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Quest头显销量再次同比下降,已是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这并非因市场竞争加剧--Meta在消费级VR市场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问题出在产品本身的购买模式:Quest3S在2024年假日季表现强劲,成为热门圣诞礼物,但节后消费者自购意愿显著下降。这表明:Quest3S的成功更多是礼品驱动型消费,而非用户自发的长期需求;VR设备尚未真正融入大众日常使用场景,缺乏"持续购买动力"。这一趋势迫使Meta重新评估其硬件战略。战略大转向:取消Quest4,押注轻量化+开放生态面对Quest增长乏力,Meta已做出重大调整:❌取消Quest4计划原定于2026年推出的Quest4系列已被取消;多个开发中的高端头显项目也被叫停。✅加速轻量化+分体式架构转而推进一款超轻量级头显,搭配外置计算模块(computepuck),运行与Quest相同的HorizonOS;目标是大幅减轻头显重量,提升佩戴舒适度,迈向"全天候使用"。🌐开放HorizonOS生态Meta计划向第三方硬件厂商开放HorizonOS;华硕(Asus)和联想(Lenovo)已确认将推出搭载该系统的VR/MR设备;这标志着Meta从"封闭硬件主导"转向"操作系统平台化"战略。巨额投入仍在继续:Q2亏损45.3亿美元尽管营收小幅增长,RealityLabs的亏损依旧惊人:Q2研发投入高达49亿美元;净亏损达45.3亿美元。苏珊·李坦言:"我们正在下重注于未来产品,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技术挑战。要将可扩展的消费级产品推向市场,我们必须攻克这些难题。"扎克伯格也多次强调,其"元宇宙"愿景是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投资,而非短期盈利项目。"目前超过50%的RealityLabs支出,仍用于AR眼镜的研发--一个尚未正式上市的产品线。"未来产品线曝光:从Oakley到MetaCeleste尽管Quest前景不明,Meta的智能眼镜布局正加速推进:🕶️OakleyMetaSphaera(预计2025年底发布)据彭博社报道,新款Oakley智能眼镜将配备居中摄像头,更适合第一人称视频拍摄;风格更偏向运动与户外场景。🌟MetaCeleste(内部代号)Meta自研的高端智能眼镜,不通过EssilorLuxottica渠道;配备单眼光学显示(HUD)与sEMG肌电手环,支持指尖手势控制;据悉售价将超过1000美元,定位高端科技尝鲜者。Celeste将是一次关键测试:当前市场是更青睐价格亲民、外观时尚的Ray-BanMeta,还是愿意为高阶功能与显示技术支付溢价?结语:RealityLabs的"双轨战略"正在成型MetaRealityLabs的未来,正清晰地分为两条轨道:轨道产品战略定位用户群体大众化入口Ray-BanMeta/OakleyMeta日常穿戴、社交分享、音频+摄像普通消费者技术前沿探索MetaCeleste/轻量化分体头显AR显示、手势交互、沉浸计算极客、开发者、专业用户而Quest系列,正从"唯一核心"逐渐演变为通往Horizon生态的入口之一,而非终极形态。✅核心结论:Ray-BanMeta的成功证明:智能眼镜的突破口在于"像普通眼镜"--时尚、日常、无感使用。Quest的困境揭示:VR尚未找到大众市场的"刚需场景",礼品属性强于自用属性。Meta的战略已从"硬件垄断"转向"生态构建":通过开放OS、合作品牌、自研高端产品,多线并进。真正的AR时代仍需等待,但通往它的路径,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 隐藏功能曝光:Meta Avatar 现支持自拍生成,虚拟身份迈向“一键化身”

    2025-07-31

    尽管Meta未在MetaConnect2024上正式宣布,也未在新Avatar上线时进行宣传,但一项重要功能已悄然上线: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拍摄自拍照,自动生成全新的MetaAvatar虚拟形象。这项"隐藏功能"的发现,标志着Meta在降低虚拟身份创建门槛、提升用户包容性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如何使用?操作简单,支持多形象并存要使用该功能,只需三步:打开MetaHorizon手机应用(MetaHorizonApp)进入"你的虚拟形象"(YourAvatar)页面选择"创建新形象",系统将引导你使用手机摄像头拍摄一张或多张自拍照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创建多个Avatar:生成新形象不会覆盖你现有的任何Avatar✅完全可编辑:生成后仍可手动调整身体、面部、服装等所有细节✅与手动创建体验一致:AI生成只是起点,个性化仍由你掌控这一设计避免了"生成即定型"的局限,兼顾了便捷性与自由度。并非首创,却是"迟到的回归"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自拍生成虚拟形象并非新技术。ReadyPlayerMe(支持VRChat、Fortnite等平台)早在三年前就实现了跨平台的自拍建模;甚至在Meta自家的FacebookSpaces(2017年推出的VR社交应用)中,也曾提供基于照片的Avatar生成功能。🔄换言之,这更像是一次"技术的回归与升级",而非从零开始的创新。但在当前语境下,它的出现意义重大--随着HorizonWorlds、Workrooms和第三方VR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非游戏用户、普通社交用户进入VR空间。对他们而言,传统"游戏化角色创建器"界面复杂、耗时且令人望而却步。而自拍生成正是降低门槛的关键一环:"我不懂怎么调滑块,但我希望我的虚拟形象像我。"潜在延伸:或为CodecAvatars铺路更值得期待的是,这项技术未来可能成为通往CodecAvatars(Meta的高保真、photorealistic虚拟人)的桥梁。目前,CodecAvatars需要在专业动捕棚中完成面部扫描与建模,成本高昂,仅限内部测试或特定合作项目。但若未来能通过手机摄像头实现:高精度面部几何重建皮肤纹理与光影捕捉表情驱动参数提取那么,普通用户或许也能生成一个"写实版"的自己,与当前的"卡通风格MetaAvatar"并存。想象这样的场景:在虚拟会议中使用CodecAvatar,实现近乎真人的表情与眼神交流;在社交游戏中使用StylizedMetaAvatar,展现个性与创意;一人双身,虚实共生。总结:从"创建"到"化身",Meta的虚拟身份战略正在深化功能意义✅自拍生成Avatar降低门槛,吸引大众用户✅支持多Avatar并存满足不同场景身份需求✅手动精细调节保留尊重创作者自由度🔮潜在对接CodecAvatars构建"卡通+写实"双轨体系Meta虽未高调宣传,但这一功能的上线,透露出其真实战略方向:让虚拟身份不再是极客的玩具,而是每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自然延伸。当"生成一个像我的虚拟人"变得像自拍一样简单,元宇宙的入口,才真正开始向所有人敞开。

  • Meta Avatars大进化:AI帮你穿搭,体型脸型自由定义

    2025-07-31

    近日,Meta对其虚拟形象系统MetaAvatars进行了一次重大更新,显著提升了身体与面部形态的自定义能力,并面向美国和加拿大用户逐步推出AI驱动的虚拟服装推荐功能,进一步推动虚拟身份的个性化表达。自2024年10月MetaConnect大会后上线以来,MetaAvatars已成为Meta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数字身份载体,广泛应用于:HorizonWorlds(社交元宇宙)HorizonHome(虚拟客厅)HorizonWorkrooms(虚拟办公)第三方VR应用如《GOLF+》、《ElevenTableTennis》、《DropDead:TheCabin》等(通过免费的MetaAvatarsSDK集成)此外,你的MetaAvatar还会以贴纸形式出现在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中,实现跨应用的身份统一。深度定制:16种体型+16种脸型,支持多部位精细调节过去,MetaAvatars曾因身体与面部形态选择有限而受到部分用户批评,被认为缺乏多样性与包容性。此次更新正是对此问题的直接回应。🧍‍♂️身体形态全面升级提供16种预设体型作为起点新增多项滑动调节器,可精细调整:臀部宽度腰围肩膀宽度手臂粗细腹部轮廓用户可更准确地还原真实体型,或打造理想中的虚拟形象。😊面部特征自由塑造同样提供16种预设脸型支持以下维度的微调:脸部宽度颊部饱满度下巴大小颌骨尺寸面部深度成熟度(幼态/成熟感)结合已有的丰富选项--包括肤色、眉形眉色、眼型眼色、睫毛样式、鼻型、嘴型、耳型等--用户现在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高精度面部定制。💡懒人模式依旧可用:若不想手动调整,仍可通过上传自拍照生成Avatar。得益于更广的形态库,生成结果将更贴近真实面容,且支持后续手动优化。AI虚拟穿搭助手上线:输入文字,AI为你搭配服装在服装系统方面,Meta也为美国和加拿大用户带来了创新功能--AIOutfitAssist(AI穿搭助手),正在"逐步rollout"中。🔍功能亮点:用户可输入文字描述想要的穿搭风格,例如:"黑色皮夹克+破洞牛仔裤+马丁靴""夏日海滩风连衣裙+草帽"AI将从现有的人工设计虚拟服装库中,智能匹配最接近的服饰组合非生成式AI:不同于此前基于文本生成T恤纹理的功能,本次AI不创造新纹理,而是从现有库存中"挑选搭配"🎯使用灵活:可随时在标准编辑器与AI助手模式之间切换支持对AI推荐的整体造型进行局部替换,例如保留上衣裤子,但更换鞋子或帽子Meta表示,此次更新还为所有国家用户新增了"数十款全新服装选项",涵盖多种风格与场景。未来,AI穿搭助手功能也将逐步扩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总结:更真实、更个性、更智能的虚拟身份此次MetaAvatars的升级,体现了Meta在构建"可信、可表达、可迁移的数字身份"上的持续投入:维度升级重点身体多样性16种体型+多部位调节,打破刻板印象面部真实性16种脸型+精细调节,提升个性化与包容性形象生成自拍生成+手动优化,兼顾效率与精准服装系统AI智能推荐+海量新装+局部替换,提升搭配体验随着虚拟形象在社交、娱乐、办公等场景中的角色日益重要,Meta正通过技术迭代,让每个人都能在虚拟世界中"成为更像自己的自己"

  • 东京XR与元宇宙展观察:技术犹在,愿景何存?

    2025-07-31

    本月初,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TokyoBigSight)的广阔展厅内,2025年XR与元宇宙博览会东京站(XRandMetaverseFairTokyo)如期举行。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与混合现实(MR)产业盛会之一,该展会本应是日本XR行业迈向未来的"跳板"--一个展示商业、工业乃至家庭场景中XR技术日益普及的窗口,一次向世界宣告日本创新力量的契机。然而,现实却令人唏嘘:展会上的人们似乎既缺乏新意,也缺少自信。国际巨头主导,日本本土"守成有余,突破不足"放眼全球,XR领域的先锋角色早已被国际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Xreal、Viture在轻量级显示眼镜领域迅速崛起;美国的Meta与Apple则在VR/MR头显市场持续领跑。尽管如此,日本仍拥有大量企业,致力于探索XR技术为生活带来的独特价值。自2023年首届展会以来,环球影城日本(USJ)、索尼、DMM、LINE、日产等巨头纷纷参展,展示XR如何提升运营效率或增强用户互动体验。例如,环球影城日本长期利用VR与XR技术升级园区游乐项目,将虚拟元素融入实体娱乐,创造出沉浸式主题体验。这些并非空洞的企业宣传,而是已落地的实际应用。但与往届大厂云集的盛况相比,今年的展会更多由初创企业撑场。这本身并非坏事,却也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技术的实用性参差不齐。一方面,软件方案公司Techfirm展示了其名为"OneXR"的专有系统,可远程集中管理多台头显设备,用于群体化XR培训。在消防员模拟训练的演示中,该系统表现出色,展现出工业级应用的潜力。另一方面,一家韩国"图书创业公司"的展示却令人失望--其技术水准甚至不如任天堂3DS时代的AR小游戏,尽管在本土市场取得一定成功,但在国际视野下毫无新意。这种技术质量与创意高度的严重割裂,成为本届展会的主旋律。亮点寥寥:尼康的VR直播技术令人眼前一亮尽管整体氛围低迷,仍有个别展台带来了真正令人振奋的创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康(Nikon)--这家以光学技术闻名全球的企业,近年来在VR视频制作领域持续深耕。本次展会,他们展示了如何利用其双镜头VR摄像设备,革新体育赛事的直播方式。我们已从AppleVisionPro的NBA应用中窥见一斑:观众可通过3D渲染的球场俯视视角,获得全新的观赛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建模与空间追踪的混合现实呈现。而尼康的技术走得更远:他们使用部署在体育场各处的多组VR镜头,实时捕捉球员与场地的真实3D影像,并通过高精度成像重建整个棒球场的三维空间地图。这意味着: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位置观看比赛--包括现实中无法进入的区域,如击球区旁、外野草皮上,甚至"站在"投手身后。在两个演示片段中,观众仿佛亲临现场:一位"虚拟观众"站在打者身旁,近距离感受挥棒瞬间的冲击;另一位则从外野视角,全程追踪球的飞行轨迹。这项技术的魅力显而易见:这是棒球从未有过的观看方式。相比传统电视转播的固定机位,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与自由度。目前,该技术基于预录视频与低分辨率像素化3D建模实现。但尼康团队表示,未来目标是将其应用于实时体育直播,让全球观众在VR中"亲临"赛场。这是一次真正具备大众市场潜力的技术突破--遗憾的是,这样的亮点在整个展会中屈指可数。对比鲜明:隔壁展馆更有"未来感"更令人深思的是,XR与元宇宙展只是同期在东京BigSight举办的"生活方式周"(LifestyleWeek)众多展会之一。这一系列B2B活动涵盖时尚、文化、设计、授权等多个领域,共同聚焦于快速变化的消费趋势与用户行为。与XR展区形成强烈反差:授权博览会展示了IP跨界合作的新形态;时装展呈现了数字服装与实体走秀的融合;数字设计展探索虚实共生的产品形态;尤其是"Oshikatsu博览会",聚焦粉丝文化经济--在日本,粉丝常为偶像生日购买广告位、在演唱会外摆放花篮,甚至发起众筹支持艺人活动。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企业在这些传统场景中融入的AR增强体验,其创意与完成度竟远超XR展区内许多"专业"展示。这些展会或许与XR看似无关,但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事实:越是成熟的领域,越清楚自己的方向;而本应最"前沿"的XR行业,反而显得迷失与迟疑。日本XR的真实实力:被低估的创新事实上,日本XR产业并非没有亮点。只是这些闪光点,大多不在这个展会上。几周后举行的独立游戏大会BitSummit上,"VR横丁"展区汇聚了来自日本及全球的VR游戏开发者。MyDearest、CharacterBank等本土公司凭借已上线作品和新作预告,吸引了大量观众,展位人气爆棚。而在即将开幕的大阪世博会2025中,尽管"虚拟世博"(VirtualExpo)概念反响平平,但日本政府联合卡普空(Capcom)推出的"怪物猎人桥"(MonsterHunterBridge)项目,却成为最受期待的XR体验之一,将现有技术推向极限。此外,亚洲仍是当前XR创新的重要策源地。Xreal展出了最新款OnePro显示眼镜,支持在虚拟空间中运行平面游戏,并通过手势与周围虚拟物体互动。尽管视场角仍不足60度,限制明显,但其稳定性与实用性已初现消费级AR眼镜的曙光。行业困局:沉迷旧梦,忽视现实然而,除了这些亮点,整个行业弥漫着一种自我怀疑与方向迷失的氛围。当年扎克伯格高调提出的"元宇宙"愿景,如今已被大众市场普遍认为"缺乏吸引力"。但展会上仍有公司执着于推销"元宇宙广告牌"、展示NFT赛车游戏--仿佛时间停滞在2021年。Meta试图通过HorizonWorkrooms将VR打造成虚拟办公未来,但人们仍在用Zoom进行2D视频会议(如今Zoom已登陆Quest平台)。VRChat作为全球最具创造力的虚拟社交平台之一,本可展示其在虚拟艺术、社区建设、VTuber互动等方面的丰富生态,却只在展会上宣传"虚拟办公室通勤"--迎合一个并不存在的需求。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真正成功的本土案例也未能展现其潜力。例如Cluster--日本运营时间最长、用户基础最广的元宇宙应用,已与朝日电视台、地方政府乃至VTuber深度合作,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桥梁。但在本次展会上,它仅播放了一段10周年纪念预告片,对其真实应用场景只字未提。断裂的愿景:用户在用,厂商在说日本XR市场本身并不小。数据显示,该国VR产业规模已接近40亿美元,且仍在增长。但问题是:为什么企业不敢展示真正能打动大众的应用?为什么新技术被冷落,而公众已拒绝的概念却被反复炒作?这里存在一条明显的断裂带:用户实际使用XR的方式(娱乐、社交、粉丝互动)厂商试图推广的叙事(办公、元宇宙地产、NFT)苹果VisionPro虽技术惊艳,但也因高昂售价面临市场质疑,甚至传出将推出廉价版"VisionAir"的消息。这说明,即便是巨头,也在重新思考XR的大众化路径。而本届XR与元宇宙展的最大缺失,正是一个面向普通公众的清晰"价值主张"。相比之下,"生活方式周"其他展会清楚地知道:技术的意义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解决真实需求、激发情感共鸣、创造新文化形态。结语:创造力仍在,但需要新的叙事VR52始终相信XR技术的巨大潜力,也认识许多默默耕耘的本土创作者。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力与人文关怀。但这场展会让我感到沮丧多于期待。它暴露了一个深层危机:行业仍在用过去的幻想填补未来的空白,却不愿直面用户真实的需求与行为。真正的突破,不在于复刻旧梦,而在于像尼康那样重新定义体育观赛,像Xreal那样探索轻量化AR的日常可能,像Cluster那样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情感纽带。XR的未来不在"元宇宙地产"的广告牌上,而在人们愿意为之停留的体验里。而那一天的到来,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勇气、洞察与对人性的理解。

  • FORM发布升级款AR游泳眼镜:Smart Swim 2 PRO搭载康宁大猩猩玻璃3

    2025-07-30

    加拿大温哥华健身科技公司FORM近日宣布推出其最新一代增强现实(AR)智能游泳眼镜--SmartSwim2PRO。该产品在2024年4月发布的SmartSwim2基础上全面升级,最大亮点是内外镜片均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3(GorillaGlass3),显著提升抗刮擦性、耐用性与视觉清晰度。这款专为游泳爱好者、竞技泳者及铁人三项运动员设计的智能装备,标志着AR技术在水上运动领域的持续深化应用。强化镜片:从"塑料"到"玻璃"的跨越与传统塑料泳镜不同,SmartSwim2PRO的内外镜片均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3--这一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以出色的抗冲击和防刮性能著称。升级优势包括:✅更强耐久性:有效抵抗日常使用中的刮擦与磨损✅更高透光率:提供更清晰、真实的水下视野✅UPF50+防护:结合FORM自研光学堆栈,可阻挡98%有害紫外线,保护眼部健康此外,为解决泳镜起雾难题,FORM放弃了常见的工厂涂层防雾技术,转而采用用户可重复涂抹的防雾方案:配套提供10mL喷雾+10mL浓缩液官方称稀释后可使用超过175次更环保、更持久,避免传统防雾层随时间失效的问题核心功能全面保留:水下也能"看数据"SmartSwim2PRO完全继承前代核心功能,将AR显示屏直接嵌入泳镜视野,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实时训练指标:速度、划频、距离、配速等即时显示❤️心率监测:内置光学传感器,支持水下心率追踪🎧AR引导训练:无需抬头看墙钟,训练节奏全程可视🏊‍♂️HeadCoach虚拟教练系统:个性化指导,模拟专业教练陪练体验🧭开放水域导航(SwimStraight):通过方向提示帮助保持直线游进,提升户外游泳效率这些功能让泳者专注于动作与节奏,真正实现"数据随行,一镜掌控"。价格与上市信息SmartSwim2PRO当前定价如下:💵329美元(USD)💲449加元(CAD)💷279英镑(GBP)💶329欧元(EUR)💴529澳元(AUD)目前已通过FORM官网在美国和加拿大正式发售,并将在全球范围内于8月初陆续上市,支持部分精选零售商渠道。FORMPremium订阅服务将迎重磅更新FORM同步宣布,其Premium会员订阅服务将在近期推出多项新功能,适用于所有世代的FORM智能泳镜用户:功能上线时间亮点HeadCoach训练计划2025年7月基于用户目标与表现的自适应个性化训练计划SmartSet智能组间追踪2025年7月组间休息、间隔时间等实时显示于镜中HeadCoachInsights深度反馈2025年9月游后提供专业级分析与改进建议,复刻精英教练指导体验订阅价格:9.99美元/月(首月免费试用)会员权益包含:超1,500个训练课程45套系统化训练计划全套虚拟教练工具新增免费功能:Streaks连续打卡为鼓励用户养成规律游泳习惯,FORM还推出全新非会员功能--Streaks(连续打卡):自动记录连续游泳天数可视化激励界面,增强运动坚持动力无需订阅即可使用

  • 雷朋Meta智能眼镜收入暴增超200%,Meta加码35亿美元押注AI眼镜未来

    2025-07-30

    全球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近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报告,其中透露重磅消息:搭载MetaAI的Ray-BanMeta智能眼镜,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超200%("morethantripled"),创下亮眼业绩。这一强劲增长不仅推动集团整体营收攀升,也进一步巩固了Meta与EssilorLuxottica在智能穿戴领域的深度合作。Ray-BanMeta:AI眼镜的市场领跑者自2023年发布以来,Ray-BanMeta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已逐步成为消费级AI可穿戴设备中的标杆之作。其核心功能包括:🎵实时音乐播放与语音控制📸隐蔽式拍照与视频录制(支持1200万像素照片与4K视频)🔍通过"HeyMeta"语音指令进行互联网搜索、获取实时信息🧠深度集成MetaAI,提供情境感知与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基础款起售价为300美元,凭借时尚设计与实用AI功能,成功打入主流消费市场。据公司今年2月透露,自2023年发布以来,Ray-Ban智能眼镜累计销量已突破200万副。此次Q2财报虽未披露具体销量,但"收入增长超三倍"的表述,表明高价值型号或配色可能正带动平均售价上升。合作延长至2030年,Meta拟注资35亿美元得益于Ray-BanMeta的市场成功,Meta已宣布将与EssilorLuxottica的战略合作延长至2030年,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约35亿美元,用于联合研发、生产扩展与品牌推广。这笔投资预计将用于:新一代AI眼镜硬件开发(如Oakley品牌线)提升AI语音与视觉处理能力扩大制造产能与全球分销网络这标志着Meta正将"AI眼镜"视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重要计算平台,持续加码布局。新品上线:OakleyMetaHTSN开启预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报中的销售数据尚未包含EssilorLuxottica与Meta联合推出的下一代产品--OakleyMetaHTSN。该款面向运动与户外场景的智能眼镜于2025年7月11日开启预售,首发"限量版"定价500美元,功能在Ray-Ban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包括:更强的环境音捕捉与空间音频增强型摄像头模组更耐用的运动化设计专为骑行、跑步等场景优化的AI交互市场普遍认为,Oakley品牌的加入将帮助Meta拓展更高端、更专业的用户群体。集团整体表现稳健,H1营收达140亿欧元尽管面临宏观经济波动,EssilorLuxottica在2025年上半年仍实现总营收140亿欧元(约合161.5亿美元),同比增长5.5%,在所有地区和业务板块均保持增长势头。公司CEOFrancescoMilleri与联席执行长PaulduSaillant表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中,我们仍稳步推进增长目标。AI眼镜在上半年持续获得市场青睐,成为推动创新与收入增长的关键引擎。"不过,公司也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2025年4月2日起美国实施的新一轮互征进口关税,导致海关成本波动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走弱,影响以美元计价的收入换算

  • 斯坦福发布革命性全息MR眼镜:3毫米超薄设计,AI加持迈向“视觉图灵测试”

    2025-07-30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近日推出一款突破性的3D全息混合现实(MR)头显原型。这款设备外形如同普通眼镜,厚度仅3毫米,却能通过全息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优化,生成高度逼真的三维动态影像,被认为是实现"视觉图灵测试"(VisualTuringTest)的关键一步。该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光学期刊《NaturePhotonics》。"未来VR属于全息"--更真实、更轻薄"未来,大多数虚拟现实显示器都将基于全息技术。"--GordonWetzstein,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教授他手中展示的这款设备,体积不比一副常规眼镜大多少,却集成了先进的光学系统与AI处理能力。"全息显示具备其他任何技术都无法实现的能力,而且可以做到比市面上任何产品都更小的封装。"什么是全息?为何它比立体显示更真实?全息(Holography)是一种诺贝尔奖级别的3D成像技术。它不仅记录光线的强度(如传统照片),还捕捉光线的相位信息(即光波的同步方式),从而重建出具有真实深度、视差和光影效果的三维图像。相比当前主流的双目立体LED显示(如MetaQuest、AppleVisionPro),全息成像的优势在于:✅自然焦深调节,避免"视觉辐辏冲突"✅真实三维光场,支持眼球自由移动✅更轻薄的光学结构潜力终极目标:通过"视觉图灵测试"研究人员将这一愿景称为"视觉图灵测试"--灵感来自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提出的智能判定标准。"理想状态下,你无法分辨眼前看到的是真实物体,还是头显投射的数字图像。"--SuyeonChoi,斯坦福博士后、论文第一作者这意味着:戴上眼镜后,虚拟物体在你眼中应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移动头部,都看不出破绽。核心突破:大视场+大眼盒+AI优化长期以来,全息显示面临"光通量瓶颈"(Étendue):难以在小型设备中同时实现大视场角(FOV)和大眼盒(Eyebox,即瞳孔可移动范围)。该团队通过两大创新实现突破:1.定制全息光波导采用新型光波导结构,将图像精准引导至眼球,提升光效与集成度。2.AI驱动图像校准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实时优化全息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与立体感,弥补物理光学限制。最终效果:用户可在大范围内自由移动眼睛,图像始终清晰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为全天佩戴而生:告别颈部疲劳"我们希望它是紧凑轻量的,适合全天使用--这是最大挑战。"--Wetzstein当前VR设备常因重量导致颈部疲劳、眼压不适。而这款眼镜几乎无感佩戴,有望真正实现"可穿戴计算"。应用场景广泛:🎓教育:全息解剖课、历史场景重现🎮娱乐:家庭影院级3D观影🌍虚拟旅行:身临其境游览世界奇观💼远程协作:与全息同事"面对面"开会科研"三部曲":已完成第二阶段这是Wetzstein实验室"全息三部曲"的第二章:第一阶段(2024年):提出高保真全息光波导,解决小型化中的图像质量问题。第二阶段(2025年):构建完整可运行原型,集成AI系统。第三阶段(未来):推出商业化产品,重塑XR体验。"世界上从未有过这样的全息显示器:大视场、大眼盒、高质量,yet如此小巧。"Wetzstein强调:"这是目前最先进的3D显示,是一次巨大飞跃--但挑战仍多。"写在最后:全息的黎明已至尽管距离消费级产品还有数年,但这项研究标志着:全息混合现实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当AI遇见光学,当轻薄遇上真实--我们或许正站在下一代人机交互革命的门槛上。未来的眼镜,不再只是"看屏幕",而是"看世界"。

  • Meta Quest 推送 Horizon OS v79:自适应光照上线,文件管理大升级

    2025-07-30

    Meta近日开始向Quest系列头显推送HorizonOSv79系统更新。本次更新带来两项重要功能:自适应光照(AdaptiveLighting)和全面升级的"文件"应用,进一步提升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视觉舒适度与操作效率。由于Meta采用分阶段推送机制,v79更新将逐步覆盖所有设备,部分用户可能需要等待数天甚至数周才能收到。此外,某些功能可能随后续补丁单独上线,因此即使系统已显示为v79,也不代表所有新特性立即可用。🌞自适应光照:让虚拟界面融入真实环境AdaptiveLighting(自适应光照)是HorizonOSv79的核心亮点之一。该功能会持续监测你所处环境的光线色温,并自动调整所有2D窗口及新版"导航器(Navigator)"界面的显示色调,使其与周围环境光协调一致。什么是色温?色温以"开尔文(K)"为单位,描述光线的冷暖程度:低色温(~3000K):偏黄暖光,如黄昏或台灯高色温(~6500K):偏蓝冷光,如正午阳光匹配环境色温可减少视觉疲劳,让虚拟内容看起来更自然、更"贴合"现实空间。行业对比:Quest没有光感器,靠"看"来感知值得注意的是,iPhone的TrueTone、Pixel平板的AdaptiveTone、NestHub的AmbientEQ等功能,都依赖环境光传感器实现。但目前所有Quest头显并未配备此类硬件。这意味着Meta很可能是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分析透视摄像头画面,来推断环境色温--这一技术路径与苹果ARKit和谷歌ARCore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现方式类似。✅优势:无需额外硬件,软件即可实现⚠️挑战:准确性受摄像头视角与环境复杂度影响目前该功能为强制开启,无法手动关闭,体现了Meta对"无缝融合虚实"的设计理念。📂文件应用大升级:搜索+PDF支持+分类优化HorizonOSv79还对"文件"(Files)应用进行了显著改进,提升内容管理体验:新增功能一览:🔍支持文件名搜索:快速查找特定文件🗂️新增分类标签页:媒体(Media)空间视频(SpatialVideos)全景照片(Panoramas)下载内容(Downloads)📄原生支持PDF阅读:可直接在系统内打开PDF文件此前,用户需借助第三方应用(如商店中的AdobeAcrobatWeb版)查看PDF,但存在需登录账号、无法离线使用等问题。此次原生支持将极大提升办公与学习场景的实用性。写在最后:向VisionPro看齐的"环境感知"演进AppleVisionPro已能自动将共享空间中的所有虚拟元素(包括3D对象)与环境光匹配。而此次Quest的AdaptiveLighting虽仅限于2D界面,但标志着Meta也在积极推进"环境感知型UI"的设计范式。尽管缺乏专用传感器,Meta选择用AI视觉算法"补位",展现了其在软硬件协同上的创新思路。未来若结合更多上下文感知能力,Quest的虚拟体验或将更加智能、自然。

  • 节奏动作VR新作《CYBRID》将于9月登陆Quest,开启早期体验

    2025-07-29

    备受好评的VR节奏射击游戏《CYBRID》即将登陆MetaQuest平台!开发商TomReason与发行商ShadaGames宣布,该游戏将于2025年9月5日正式在Quest设备上推出早期访问(EarlyAccess)版本,为更多玩家带来高速、炫酷的赛博朋克战斗体验。节奏驱动的赛博动作之旅《CYBRID》是一款轨道式(on-rails)科幻动作VR游戏,风格与《PistolWhip》相似,但融合了更多近战元素。玩家将在霓虹闪烁的未来都市中穿梭,使用双枪与光剑对抗一波波来袭的机械敌人。游戏核心玩法高度契合音乐节奏,包含:🏃‍♂️自动前进的跑酷式移动🔫射击、闪避、跳跃、格挡子弹⚔️近战斩击与精准反击🎵所有动作与敌方攻击均与背景音乐节拍同步每一关都是一场视听盛宴,节奏越准,连击越高,体验越爽。高度自定义,打造专属战斗风格《CYBRID》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选项,让玩家自由打造独一无二的战斗体验:🎨自定义配色方案:可调整关卡、武器、敌人的颜色风格⚙️游戏模式修改器:支持"时间加速"、"错误免疫"(NoFail)等辅助模式,适合不同技术水平的玩家🌞持续更新内容:2025年已陆续推出"夏日假期"主题关卡、新曲目及支持者专属内容包从Steam走向Quest:发展历程回顾《CYBRID》最初于2021年在Steam平台开启早期测试,由独立开发者TomReason主导开发。2024年秋季前,项目曾一度暂停,后于2024年秋季重启开发,并持续获得更新支持。尽管目前该游戏尚未在MetaHorizonStore上线页面,但开发者确认:Quest版本也将以"早期访问"形式发布,后续还将推出进一步内容更新。是否会在此次移植后迎来正式版(Version1.0),目前尚未明确。发售信息📅Quest版上线时间:2025年9月5日(EarlyAccess)💻PCVR版:已登陆Steam,持续更新中🎮支持平台:MetaQuest系列(通过QuestStore下载)

  • 《Boxing Underdog》登陆 Quest,开启早期体验

    2025-07-29

    备受期待的VR拳击游戏《BoxingUnderdog》(原名:VRSO:BareKnuckleFighting)今日正式在MetaQuest平台开启早期访问(EarlyAccess),售价19.99美元。该游戏最初于2023年以《VRSO:BareKnuckleFighting》之名公布,后于2024年更名为《BoxingUnderdog》,原计划于2024年11月发布,但因开发优化多次延期。如今,玩家终于可以率先体验这款主打"硬核真实感"的VR拳击对抗作品。⚠️注意:本作与另一款名为《UNDERDOGS》的VR拳击游戏无关,后者近期也公布了其多人模式新进展。早期版本核心内容一览本次早期访问版本已包含以下五大核心模式:拳击对战模式🥊经典拳击赛:标准规则下的1v1对决💥赤手空拳模式(Bare-Knuckle):无手套战斗,带来更原始、更激烈的对抗体验🤖单人挑战:对阵4种AI对手,支持3种难度调节🏋️训练模式:自由练习出拳、闪避与防守技巧此外,游戏还提供了4个不同风格的赛场场景,所有比赛过程将自动录制,并可通过内置回放系统随时查看精彩瞬间。支持功能与特色系统🎮移动方式:支持房间级(Roomscale)与手柄摇杆移动(StationaryAnalogStick)🎵音乐自定义:内置点唱机(Jukebox)功能,支持创建自定义播放列表🗣️语音聊天:支持实时语音交流,提升多人对战沉浸感📊排行榜系统:按周、月或历史总榜进行排名竞争⚡物理反馈系统:基于物理的眩晕机制(Physics-BasedStunSystem)站姿识别(StanceDetection)拟真布娃娃物理(RagdollPhysics)全特效血腥效果(FullGoreEffects)--可关闭创作者工具即将上线专为内容创作者打造的PC伴侣应用(CompanionSteamApp)将于7月31日正式发布,支持录像导出、镜头控制与直播推流等功能,方便主播和视频制作者分享精彩战斗。多平台计划待定目前《BoxingUnderdog》已登陆MetaQuest平台,而PSVR2与PCVR版本尚未公布具体上线时间,开发团队表示将"在适当时机跟进"。

  • Lumus 与广达电脑深化合作,加速反射式波导 AR 光学引擎量产进程

    2025-07-28

    全球领先的增强现实(AR)波导技术开发商Lumus与知名电子制造服务(EMS)巨头广达电脑(QuantaComputer)宣布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反射式波导光学引擎的规模化量产。此次合作标志着AR关键光学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双方计划加快将Lumus的先进波导技术导入消费级AR眼镜市场,并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生产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行业需求。专有自动化产线落地,提升产能与良率作为合作升级的核心举措,广达电脑将设立一条专用于Lumus波导开发的自动化生产线。该产线专注于小型化光学引擎的精密制造,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良品率。这一投资不仅强化了制造端的工艺控制能力,也为未来大批量交付高品质AR光学模组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OEM厂商更便捷地集成先进AR显示方案。技术优势:宽视场+标准化工艺Lumus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波导光学技术的研发。过去五年间,公司已累计交付超过55,000片波导模组,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消费领域,其中多数产品由包括广达在内的多家制造伙伴生产。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支持宽视场角(FOV),提升沉浸感✅采用统一、可复制的生产工艺,确保不同批次间的一致性✅易于集成至OEM客户的产品设计中,降低制造复杂度与成本Lumus首席执行官AriGrohman表示:"许多人误以为反射式波导难以实现量产。事实上,通过与广达的长期合作,我们持续投入自动化、工艺优化和专用设备开发,已经建立了一条清晰且可扩展的量产路径。现在,我们正将这一技术推向主流市场。"制造实力背书:广达的跨界布局广达电脑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之一,客户涵盖苹果、戴尔、惠普、联想等国际巨头。近年来,广达积极拓展至云计算、智能家居、物联网及新兴的XR领域,具备强大的系统集成与规模化制造能力。广达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志坚表示:"我们对自动化设备和专用产线的投入,体现了对AR未来的坚定信心。Lumus在波导技术上的创新力与可扩展性令人期待。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深化合作,共同推动AR产业从早期探索迈向全面量产的新阶段。"行业意义:迈向消费级AR的关键一步此次Lumus与广达的合作升级,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战略协同,更是整个AR产业链走向成熟的重要信号。随着光学引擎这一核心组件的量产瓶颈逐步突破,未来更多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的消费级AR眼镜有望加速面市,推动AR技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Lumus早在2020年便与德国工业玻璃巨头肖特(SCHOTT)达成合作,建立了波导基板的量产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光学材料与制造生态中的领先地位。写在最后AR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芯片、算法与内容,更依赖于光学、制造与供应链的协同突破。Lumus提供"眼睛",广达打造"工厂",两者的联手,正在为下一代可穿戴显示设备铺平道路。当光学技术遇上世界级制造,AR的"iPhone时刻"或许已不再遥远。

  • 智能眼镜型可穿戴相机「Waves」正式开启预订

    2025-07-28

    一款专为记录与分享日常生活精彩瞬间而生的智能眼镜型相机--Waves,现已正式开启全球预订。Waves的设计理念源于两个核心理念:🔹"捕捉瞬间的额外视角"🔹"为热爱分享的人而生"它不追求复杂的增强现实(AR)显示功能,而是专注于纯粹、高质量的影像记录与即时分享,让每一个平凡时刻都能被自然、真实地留存。核心影像性能📷12MP高清传感器,支持10位色彩深度与HDR视频录制🎥最长10分钟连续拍摄,支持16:9(横屏)与9:16(竖屏)两种宽高比,适配多平台发布需求⏪智能剪辑功能(ClipBack):只需双击快门按钮,即可自动保存此前1分钟内的视频片段,不错过任何突发精彩瞬间强大的直播能力Waves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移动直播利器:🌐支持标准RTMP协议,可无缝推流至主流平台:→Twitch|YouTube|TikTok|Facebook|X(原Twitter)等🔋支持热插拔备用电池:更换电池时无需关机,实现不间断拍摄与直播,彻底告别电量焦虑设计与限量款式Waves提供三种独特设计,每款全球限量500副,极具收藏价值:OnyxSquare–经典方框造型,低调沉稳OnyxRound–圆润镜框设计,复古优雅Y2KSilver–银色未来感镜框,致敬千禧年美学预订信息💳预订押金:99.99美元此为可退还的优先预订金,非最终售价💵预计零售价:300-500美元📅正式发售预订将于9月启动写在最后Waves并非试图取代手机或运动相机,而是提供一种更自然、更隐形的拍摄方式--像佩戴一副普通眼镜一样,随时记录你的第一视角生活。无论你是内容创作者、Vlogger,还是simply想要"多一个眼睛"看世界的人,Waves都可能是你下一件不可或缺的数字配件。用Waves,看见你曾忽略的瞬间。

  • Apple 再曝 Vision Pro 舒适性升级专利:全新自适应固定系统或将终结“头戴疼痛”

    2025-07-28

    继Bloomberg记者MarkGurman报道Apple正在为VisionPro推出首款重大更新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近日又公开了一项Apple提交的专利申请,揭示其正在研发一种更高级的头戴固定系统(SuperiorSecurementSystem),旨在显著提升VisionPro的佩戴舒适性与人体工学表现。这项专利不仅是对当前VisionPro佩戴痛点的回应,更可能是Apple为未来"VisionPro2"或消费级AR眼镜所做的关键铺垫。背景:VisionPro的舒适性挑战尽管AppleVisionPro在技术上堪称"空间计算"的巅峰之作,但其600美元的售价和复杂的佩戴方式也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尤其在长时间使用后,部分用户反馈出现了:👉鼻梁压力过大👉前额压迫感明显👉后脑勺紧绷不适👉颈部疲劳、头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源于设备重量分布不均与固定系统设计局限。而Apple正通过一系列专利,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难题。专利核心:自适应负载分散系统(AdaptiveSecurementSystem)1.核心理念:从"绑住"到"贴合"Apple的新专利不再局限于"用带子绑住头显",而是提出一种主动式压力管理与重量分布系统,目标是让设备"像身体的一部分"自然存在。"这不是简单的头带升级,而是一次佩戴哲学的重构。"2.关键技术创新✅刚性负载分散器(RigidLoadSpreaders)安装于头显两侧(太阳穴区域)将原本集中在鼻梁、前额、后脑勺的压力,转移到头部两侧更坚固的颞骨区域利用骨骼结构承重,减少软组织压迫,显著降低皮肤刺激与疼痛感类比:就像登山包的肩带将重量转移到肩胛骨与髋部,而非仅靠肩膀承担。✅可调节固定带(AdjustableSecurementBands)采用弹性材料+机械调节机制结合设计弹性段:便于穿脱(donning/doffing)齿轮或旋钮调节:实现毫米级长度微调,适配不同头围支持单手操作,佩戴更便捷✅电子元件集成于负载分散器将部分电子组件(如扬声器、电池、天线、逻辑板)嵌入到两侧负载分散器中实现重量均衡分布,避免设备"头重脚轻"提升整体佩戴平衡感与稳定性这意味着未来的VisionPro可能不再是"前面重",而是"前后左右均衡"。3.多场景适配能力该系统不仅适用于头戴设备(如VisionPro),还可扩展至:⌚AppleWatch表带(减轻手腕压力)🏃‍♂️FitnessTracker(运动时防滑、减震)🏥医疗可穿戴设备(如睡眠监测头带、脑电设备)体现了Apple在"可穿戴人体工学"领域的通用技术平台化思维。专利图示与设计细节两侧刚性支架:可微调角度,贴合不同头型内部缓冲层:可能集成此前曝光的"流体腔室系统"(FluidChamberSystem),实现动态压力调节模块化接口:支持更换不同材质或功能的带子(如运动款、日常款、医疗款)结合Apple2024年初曝光的"流体压力调节"专利,未来VisionPro可能具备自动感知头型并动态调整压力的能力。谁在主导这项设计?--首席发明人揭秘本专利共列出5位发明人,其中首席发明人是MurthyArelekatti,其背景令人瞩目:🎓机械工程与假肢学博士(PhDinMechanicalEngineering&Prosthetics)🔬专长领域:人体工学(Ergonomics)、佩戴适配(Fit)、人因工程(HumanFactors)、产品设计💡曾主导Apple多个可穿戴设备的舒适性设计他的参与,表明Apple正在以医疗级人体工程学标准来重新定义VisionPro的佩戴体验。Apple的"舒适性专利矩阵"截至目前,Apple已围绕VisionPro的佩戴舒适性申请了十余项专利,包括:专利方向技术亮点流体腔室系统动态调节压力,适应不同面部轮廓模块化头带支持快速更换材质与功能组件自适应铰链自动贴合头部曲线磁吸快拆结构便于清洁与维护重量再分布将电池/电路后移或侧置Apple很可能不会采用单一设计,而是融合多项专利优势,打造下一代VisionPro的"终极佩戴方案"。市场信号:VisionPro即将迎来首次重大更新据Bloomberg的MarkGurman报道,Apple正在推进VisionPro的首次重大硬件更新,其中就包括:🔁重新设计的头带(RedesignedStrap)💡更轻的材料与更优的重量分布🧩可能整合上述专利中的负载分散技术这不仅是对用户反馈的回应,更是Apple为降低使用门槛、提升续航与舒适性所做的关键准备。写在最后:舒适性,才是空间计算的真正门槛技术可以惊艳,显示可以震撼,但如果戴得不舒服,一切归零。Apple明白,VisionPro要从"极客玩具"走向"主流设备",佩戴体验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这项新专利,不是一次小修小补,而是Apple在宣告:"我们不仅要定义空间计算,更要重新定义'佩戴科技'的舒适标准。"未来某一天,当你戴上一款轻若无物、贴合如初的AppleAR眼镜时,请记住:这一切,始于今天这一项关于"如何更好地固定一台头显"的专利。

  • Apple AR眼镜专利曝光:涵盖未来 AR/VR 智能眼镜的模块化和舒适架构

    2025-07-28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公开了一项Apple提交的专利申请,详细描述了一款模块化、可调节支撑系统的头戴式电子设备,适用于增强现实(AR)或虚拟现实(VR)眼镜。这项专利揭示了Apple在未来轻量化、可穿戴显示设备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专利核心内容概述设备结构与设计亮点Apple的这项专利聚焦于佩戴舒适性、贴合度与模块化扩展能力,其核心是一个可旋转、可调节、可拆卸的头戴支撑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长时间佩戴体验。主要组件包括:显示框架或外壳:承载光学组件(如镜头、透明窗口或显示屏)固定臂、绑带或带状结构:用于稳定设备在用户头部的位置头部接触组件(Head-EngagementMember):通过关节与设备臂连接,可旋转展开或收纳可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配备弹簧、预加载材料以提供张力摩擦接口(如指状结构或纹理表面)用于增强与皮肤或头发的抓握力可调节长度、可变形结构,适配不同头型支持顶部连接结构(OverheadLinkage)提供额外支撑可拆卸或滑动式设计,便于模块化升级折叠与支撑臂设计:折叠臂:可在某一平面上旋转支撑臂:可在垂直于折叠臂的平面旋转支撑臂可嵌套于折叠臂内,通过弹簧自动复位至收纳状态可拆卸支撑组件(RemovableSupportAssembly):包含可调节的支撑鳍片(SupportFin)和头部接触面通过眼镜臂连接器与眼镜臂相连眼镜臂中可集成电子元件,如处理器、电池等设备电子集成能力Apple在专利中还描述了设备内部的电子组件集成方式,包括:显示与光学组件:投影仪、光波导、扬声器等计算与供电单元:处理器、电池、电路板所有组件均可集成于显示框架、固定臂或专用电子舱中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理念,意味着Apple正在探索一种轻量化但功能完整的AR/VR眼镜形态,可能成为未来"VisionPro轻量版"或"日常佩戴型AR眼镜"的雏形。专利图示解读展示了智能眼镜#100的正面透视图头部接触组件#1000可上下旋转,以适应用户头部轮廓接触组件包含两个侧部#1002和一个中部#1004关节#1006设置在眼镜臂#106和#108上侧部或中部组件可为可变形结构,包括:可塑形部分可调部分自适应贴合部分可压缩部分等此外,组件也支持长度可调,具备伸缩、滑动、伸展、收缩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佩戴适应性。图1:AR/VR眼镜在用户头部的顶部轮廓图图2-3:展示头部接触组件在"收纳"与"展开"状态下的侧面视图图9:展示配备可拆卸支撑组件的头戴设备侧面图AppleVisionPro的技术延续这项专利的发布,与AppleVisionPro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此前,AppleVisionPro项目负责人MikeRockwell曾透露,该设备背后有超过5,000项专利支撑。Apple一贯采用"专利先行"策略,围绕其未来产品构建庞大的技术护城河。此次曝光的专利,是Apple自2020年以来在模块化智能眼镜方向上的又一重要技术积累。苹果AR/VR战略展望Apple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款可日常佩戴的轻量化AR眼镜,而非仅限于VR游戏或专业场景。从VisionPro的高规格设计,到如今这项专利所体现的模块化、舒适性与可调节性,Apple正在为未来"消费级AR眼镜"的落地做全面准备。这项专利的意义在于:✅提升佩戴舒适性:解决目前AR/VR设备普遍存在的佩戴疲劳问题✅增强适配性:适配更多头型、使用场景和佩戴习惯✅模块化设计:支持配件扩展、功能升级,延长设备生命周期✅为消费级AR眼镜铺路:未来或推出"VisionProLite"或日常佩戴型AR眼镜写在最后:Apple的AR眼镜时代正在到来从VisionPro的发布,到如今这项模块化智能眼镜专利的曝光,Apple正在逐步构建其在空间计算与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壁垒。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款更轻、更智能、更贴近日常使用的AppleAR眼镜,它将不再只是"头显",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生活延伸终端。正如Apple一贯的风格:不是为了追赶趋势,而是为了定义趋势。

  • 共 1943 条1/12212345>

    VR52

    VR52网成立于2015年,平台提供VR头显、AR眼镜、配件外设、厂商、测评、行业资讯、游戏与应用、展会活动等。

    热门VR眼镜

    标签

    头显眼镜对比
    清除所有